独立的审美标杆:美国艺术市场中的中国古董
2007-03-06 11:01:01 龚继遂
美国艺术市场具有特殊的背景,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前提下有自己的特点,并且与其他市场有一种天然的互补,美国没有独立的市场,但却具有国际间交易的最大自由,美国藏家的藏品可能在香港买进,也可能在中国大陆吸纳,美国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允许国外的藏家在其境内交易。世界文物交易历史最悠久的,交易策略、交易技巧最发达、交易传统最深厚,存货最多的地方是伦敦,伦敦古董市场的优势并非其交易的规范性,而是存货量的巨大。伦敦收藏古董瓷器有几百年的历史,有大量的官窑瓷器存货,封地买进,进行良性的循环。
美国,则是从业人员鉴定修复和艺术交易的中心。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英国却是没落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新一旧的交替通过文物交易机构的变迁,制度的安排,中心的转移,收藏的流失和聚集清楚地体现出来。伦敦的古董存货以及原来每年参加展销会的古董商,现在纷纷把交易重心转移到纽约。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七八年以前欧共体统一市场之后,出台了一项艺术品增值税法,造成拍卖艺术品的费用骤然增加,但当时美国的费用还相对低廉;第二点,相对于欧洲共同市场来说,美国的文化政策比欧洲更加开放,欧洲关注文物保护,正义的意识,公平交易的意识更强烈,社会问题和交易安排等政策制定,都比美国更倾向于保护和严格的规范,因此美国就拥有了相对自由的交易环境;第三个原因是个人收入问题,美国和欧洲有截然不同的收入和社会福利体系。美国是一个保护富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非高福利的国家,不采用贸易保护,反而一直强调自由贸易。北欧在福利政策上对富人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欧洲的购买力势必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
美国艺术市场与全球市场存在互补性,美国市场具有鲜明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趣味和鉴定标准,例如与香港比较来说,两地有明显的不同。香港藏家喜欢漂亮的,美国收藏人士喜欢含蓄的,例如瓷器,粉彩在香港会有很好的接受度,这是最近十年来,由东南亚市场带动的一种趣味。而在美国,藏家更中意的是单色的、经典的古宋瓷,含蓄而凝练。从文化人类学上分析,得到的解释是美国的钱已是老钱,而香港作为年轻的商业中心,其财富也是崭新的,新钱需要奢华、张扬,老钱比较优雅和含蓄,在美国富人很难被辨认出,因为富人并不热衷于向社会炫耀财富,他已经确立了财富、家世和他的人文修养,他不需要贫民阶层对他和财富有量化的明确认知,也不需要通过他的藏品对他的财富和优越感产生羡慕和崇拜。但香港是一个繁忙的商业社会,粉彩、珐琅彩可以带来即时的认同,正如追逐豪华名车和昂贵名牌的都是香港人一样,所有这一切,华服、豪宅和官窑的瓷器必须有明确的当下即时认同的美感,它的美必须一目了然的,是表面的,有明确的记录和标志的。反映到瓷器上必须是官窑的,皇族使用的,既富且贵的才可彰显拥有者的身份和身价。
两地市场的第二大不同来自于对死亡的禁忌,对墓葬的禁忌,同时在中国大陆出土文物是被禁止买卖的,所以在中国大陆不可能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重要的墓葬发掘品包括石棺,出土的文物,出土的大部分墓葬品都流失到了西方。
第三点不同得究于对文化的不同要求,香港人讲究干净漂亮、不能有任何残缺和修补,是一个求新的价值观。而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反而成为一个强调怀旧的,强调历史感的国家,社会文化中滋生着保存文物的动因。
由于这些原因,造就了美国的文物品位、文物状况,不同品位、不同状况的文化在这里分流,一边流向东方,一边流向西方。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