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美术史论学科的“财经学转向”来临了吗?

2012-05-03 08:54:46 于洋

人头攒动的艺术品拍卖会现场

  近些年来,艺术管理、艺术市场、文化产业、艺术批评与策划等作为新兴专业方向,在国内各艺术院校与综合高校艺术院系如火如荼地开办。传统意义上由“史、论、评”三个专业方向构成的美术史论学科格局,也随之更趋全科化与社会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院里的美术史论学科,经历了从原来的“美术史系”,到“美术学”专业名称的出现,再到“(艺术)人文学院”的建制,笔者以往十年美术史论从学经历对此即深有体会。十余年来的美术史论学科从名称上的改变,颇为直接地昭示着美术史论专业的发展与重构,和主动扩充、拓展相关的教学内容与研究领域的需要,同时也酝酿着其从单纯的美术史研究向实用性与多元学科转化的倾向。

  大约五六年前,国内美术界一些学者相继提出过“社会学转向”的说法,认为新的方法论与价值观正在深刻影响美术史论研究,尤其是当代美术研究,即借用社会学、文化研究等现代思想研究的角度关注美术现象。应该说,这种趋向的隐在影响在今日依然存在,而新一轮的资本中心主义的价值趋向似乎又有着铺天盖地的席卷之势,时刻伴随着相关研究与教学而存在。正如数年前,当“策展人”、“艺术经纪人”成为众多人趋之若鹜的身份时,一些与艺术管理相关的艺术市场营销、艺术品鉴定、拍卖规程、艺术品投资、知识产权、文化政策与法规、公共关系、广告传播等课程,也在学院专业课程与各种培训研修班里应运而生。如果用一个新的语词来概括描述这种微妙变化,虽可能不太恰切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传统的美术史论学科是否正在迎来新一轮的“财经学转向”?或是我们至少正面临这种价值观的强有力的挑战?

  美术史论学科向艺术管理与艺术市场领域的姿态转向,面临着一对必然性的矛盾:即学科的本体化与自我纯化,与学科领域的完善化和全面化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美术史论研究需要在市场资本深刻影响艺术创作的大背景下,尽可能保持本学科的学术原则和本体规定性,承接20世纪以来美术史研究所形成的现代学术方法和学理依据,同时自觉葆有中国古代美术史学绵延下来的传统价值观;另一方面,美术史论学科的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又需要及时满足当下艺术市场与文化产业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为美术史论这一传统学科增益新的建设性元素,保持其鲜活性与有效性。二者之间看起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但事实上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抵牾。如当下美术史研究、美术批评、艺术管理与市场研究等各专业领域之间的近乎泾渭分明的“圈子化”,即呈现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学术理念与价值观很难相互通约和共享。尽管其中部分存在着学术身份的交集现象,但对于真正意义上合格的“多面手”是否可能的判断,或许更多业内人士心中自有答案。事实上,即使在艺术管理、艺术市场或文化产业专业领域内部,也存在着一些需要理顺的问题。例如在笔者近些年参加国内艺术管理教育年会与相关学科建设的研讨中,所参与和听到过的关于艺术管理是人文学科还是社会学科的讨论就已不下几轮,双方观点针锋相对:具有学院背景的学者更多倾向于其人文学科属性,强调该学科的精神性与人文属性;而市场从业者与艺术机构管理者则强调它的实战意义和现实效用,更倾向于其社会属性,指出其落脚点是以盈利为目的、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管理”,其次才是“艺术”。这些现象更显现出,新学科总是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加以磨合,也同样需要新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与之对应。

  那么,为什么诸多高校竞相开办艺术管理、艺术市场与文化产业等专业?为什么这些专业会渐渐成为美术史论教学与研究新的生长点与新“时尚”?笔者认为至少是以下三个因素所致:

  其一,经济大环境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近十年来,大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小到家庭理财与个人投资,对于财经与资本的空前关注有目共睹。目前,艺术品交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为收藏雅好,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金融投资行为。当下最为典型、直接的例子是天津、深圳等各地三十余家文交所发行的“艺术品股票”,运用直接面向个人投资者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将艺术品分割成若干份额进行买卖,其运行方法与投资机制完全仿效了股票交易制度。尽管这一尝试性的、备受争议的投资“产品”并不能说明艺术品市场的全部实质和属性,但一当艺术品交易与当代资本市场空前紧密的结合,便亟待相关新学科的出现,研究这些新现象的规律,同时对投资者和艺术品藏家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其二,高校招生、就业的需要和经费创收的需求。原有的美术史论专业,尤其进入到博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以培养美术史学者、美术理论研究者与学术专家为终极目标,具有针对高级学术人才的精英教育的属性;而当下的艺术管理类学科,以培养艺术经纪人、艺术策划人和文化管理者为目标,适应了当下社会对于艺术品投资咨询、拍卖行或画廊经营、美术馆和文化部门管理、艺术展览策划等人才的需求。尽管目前来看,我国对于后者的培养,从模式到质量都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于此类人才的能力反馈、效果追踪乃至人才需求量都还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但至少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与新学科,此类专业的社会前景多还比较看好,也容易被更多具有实际就业需求的学生所接受。

  其三,各学科之间“跨界”研究的广泛影响。跨学科、跨领域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发展的普遍态势,原有的美术史论研究也越来越被广义的视觉文化研究所覆盖,加之管理学、营销学对于各领域、各学科无处不在的渗透力,使艺术管理学科成为一种必然性的需要。同时,这种跨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也更符合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跨行业合作的需求趋势。

  从传统的美术史系的学科根基,到今日艺术管理、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专业的纷纷建立,广义上的美术史论学科,经历着从研究型到应用型的转变,这正是其注重人才的社会需求的应变,也有助于精英研究与大众文化的积极勾连。在这一点上,面对艺术市场和大众审美接受所呈现出愈发重要的社会影响力,没有人应该消极回避或是袖手旁观。同时,这些应用型、创意型、产业型学科的建构,也提醒着我们不应只顾当前利益,而忽略学术性基础研究的指导性意义与评判价值,毕竟应用型学科需要研究型学科的学术基础与知识积淀,否则定难健康而长久的存在和发展。

  (本文发表于《美术观察》2012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