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话梵旭:走在我的“现代新结构主义绘画”艺术之路上

2012-11-13 11:03:47 林境庐

  梵旭,在德阳绘画圈子里,是一名风格独具的“现代新结构主义绘画”艺术家。关于他的作品,喜欢的人会觉得很特别很有表现力,不喜欢的人则可能表示看不懂,但不管怎么样,梵旭处之泰然,并不曾或喜或悲,而是坚定地走在自己的现代绘画艺术之路上。

  《川西映象》:梵旭老师,很高兴认识您。早就听说,在德阳的绘画圈子里,你以风格独具的“现代新结构主义绘画”为大家熟知?

  梵旭:目前我的创作,以“现代新结构主义绘画”为主。所谓现代主义,这个概念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逐渐被大家所熟悉和了解,它不是一个单一流派,而是一种思潮,包含了许多创作倾向不完全相同的流派。比如:国外的马蒂斯、蒙克、毕加索、达利、蒙德里安等就是一些风格迥异的现代主义大师。当我大学在四川美院学习期间,那是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末,当时国门大开,西方绘画艺术思潮和各种画风流派一起涌入进来,这种感觉非常好。我同众多的中国艺术家一样,象一块干枯的海绵尽情地吸收着现代主义绘画的营养,并深得其乐。经过长时间的实验、集累、沉淀、形成当代具“现代新结构主义绘画”风格。

  《川西映象》:相对于西方传统古典绘画艺术强调写实性和再现客观对象的真实性,而现代主义绘画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看懂”,那么您的作品是不是也有观者看不懂的情况?

  梵旭:是的。我的作品也曾面临一些观众表示“看不懂”、“不像话(画)”、抽象、夸张。以标新立异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主义绘画,其观念和形式都与真正的传统美术有很大区别。面对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人们最常见、最基本的反应还是“看不懂”。对我个人而言,我并没有过多地去留心别人的赞誉或者贬损,更多是时候,我只是努力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作品本身,希望创作出内心能够真正留下来的东西。

  在另一方面,提高观众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也是必要的。就比如:在国内,许多学习美术十多年的美术专业学生,对艺术珍品的认识往往来自印刷品,这样是非常平面的,而在国外,学生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美育,能免费到博物馆观摩,这种效果会明显不同。如何“读懂”现代主义绘画仍然是美术鉴赏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主义绘画发展和演变过程,如何对现代主义绘画进行客观评价和判断,是提高青少年美术基本素养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川西映象》:您的作品比较惯常的表现题材是什么呢?

  梵旭:我的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在创作初期,曾经做过一些比较反传统的实验艺术,用不同材料在不同的介质上面创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从2010年开始,我探索回归传统、挖掘传统,谁说传统就不具有现代性了?关于自然,我常说,艺术家有一个“永不结婚的情人”,那就是大自然。我到大自然中画风景,已不是最初的基础训练,也不是照相机似的复制风景,而是“解构重组风景”。描绘心中的风景,我习惯现场空间分析表现对象结构,对之进行结构化、解构化、重组化,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代新结构主义”完整图示。

  《川西映象》: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对所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内心思想感情及其哲理观点的表现,您作品最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梵旭:现代派美术不论以何种形式、何种手段来表现塑造,它表现是“美”还是“丑”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具有作者想要表现的直觉或理念,这往往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流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绘画是有生命的。生命的律动在流淌,或者是躁动不安、或者是悲伤缓慢的的情感,有时候一张作品是永远无法复制,那种感觉是永远都不会重复的。我的作品里面通常贯穿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呼唤和关怀。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情态、生存的空间、生命的表达,当然,这是从画面上找不到形式上对生命的表达,但是在内容里面,整个过程与生命息息相关的。

  《川西映象》:您现在的工作是一名优秀的资深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在业余执著追求自己绘画梦的画家,这两重身份,哪一种对您的定位更加准确?

  梵旭:职业画家,这是从我的生命历程,以及对绘画的投入和专注的角度来说。当然,我的创作是有计划的,因为平时工作很忙,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比如,节假日和寒暑假我会用来创作。当别人休息出去旅游出去玩的时候,我也出去玩。我是玩写生创作,玩过之后,回来还带着收获。一年下来大概能画捌十幅吧,不算多。我想,要做职业画家,而不是将绘画当作是“职业”,如果真是职业化了,也就容易被匠气了,无法创作出真正引起人内心共鸣的作品。画到最后,抛弃所有的技巧和方法,归于“天真”。这样的“无笔之笔”,就应了一句话:虽为人作,宛自天开,这样才是真正的大师。

  《川西映象》:对于创作,今后有什么方向和规划吗?

  梵旭:有。以后我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会更多地向绘画方面倾斜。现在我们有一大批人,组成了一个写生团体,经常在有空的时间相约外出写生创作。很想给我们这帮行走在路上的人一个合适的称呼,比如:“行走刀客”。因为现在画画是用画刀在创作。希望我们这些人能够真正创作一些能够流传下去的作品。

  这也需要我对我目前的工作状态一个整理和取舍,凡事有舍有得,放下也是一种境界。

(责任编辑:房学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