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赝品问题的治理途径

2012-12-06 09:49:00 马健

  艺术品的赝品问题是一个令收藏者、投资者以及文化管理部门都十分头痛的问题。人们对赝品问题的治理有许多不同的思路。关于应该如何治理赝品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打假”上。国内的许多学者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潘深亮先生认为,要保护民族艺术品的严肃性,保护艺术家的正当权益,必须坚决反对作假。为此,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一、加强立法;二、行政执法部门对于一些一贯作假、屡教不改的,要进行严厉打击;三、现代艺术品的作者也要采取一些防伪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周倜先生认为,应该坚决打假。假货多了, 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收藏品市场,因此应该严管。郑理先生则认为,收藏品市场的打假应该是一个如何管理的问题,是从机制上如何改革的问题,是一个如何立法、加强法律保护和制约的问题。打假是一个市场问题,市场有其自身的规律,单靠行政手段解决不了问题。孙轶青先生认为,如果违反规律,强行打假,必然会打不胜打,甚至会搅乱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陈鹏举先生也持类似的观点,并认为,如果见假就打,恐怕一天天、一年年都忙不过来。如果以为打假可以打出一个收藏品的好市场来,更是没搔到痒处。一个好的收藏品市场,不是靠打假, 而是靠有关法律法规的改革、健全和完备来实现,靠按照市场自身规律而进行规范和管理来实现。

  比较以上各种关于打假问题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赞同强行打假的学者大都希望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解决收藏品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不主张强行打假的学者大都希望凭借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如果要强行在收藏品市场上打假,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三个问题。

  一、打假的成本问题

  在收藏品市场上进行声势浩大的打假活动, 无疑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 比如参与打假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费用、薪水开支、打假机构的日常运作费用等等。这些高昂的运作成本到底应该由政府承担,还是由因打假而受益的收藏者、投资者们承担?虽然维护收藏品市场的正常运作是政府的义务之一,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显然有许多更加重要而迫切的地方需要经费支出。由政府完全承担打假的成本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打假的成本能由可能因“有效打假”而受益的收藏者、投资者来承担吗?事实上,这更不可行。首先,不同的收藏者、 投资者从“有效打假” 中获得的收益是不一样的。收益不同,应该支付的成本自然也应该不同。即使收藏者、投资者愿意承认自己从“有效打假”中获益了, 并愿意或多或少地承担一些成本,但是,每个人从“有效打假”中获得的收益也是难以衡量的。况且,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愿意主动支付这些成本?而且,一旦打假行动开始,每一个收藏者、投资者都会从中受益,不管是由政府,还是由收藏者、投资者支付打假的成本,不支付打假成本的人照样可以享用因打假而带来的收益,这就会导致“搭便车”现象,即部分收藏投资者不必支付打假的成本,但仍然可以因为他人支付打假的成本而获得打假而带来的收益。总而言之,打假的成本高昂,而却没有人愿意支付这种高昂的成本。

  二、打假的力度问题

  通过对日用品、电器等市场打假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市场上的打假队伍都势单力薄,即使他们都能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其打假的力度大小也是可想而知的。另一方面, 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据调查,仅景德镇一地,仿造各朝各代古瓷的工厂就有两三百家,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福建、浙江、河南等地的仿古工厂和作坊。虽然他们复制或仿制的收藏品在出厂时还不是赝品,但是,在被做旧之后呢?这类复制或仿制收藏品的工厂、作坊并没有造假,但是,它们确实是赝品的主要来源之一。面对这种情况,打还是不打?

  三、真赝的鉴定问题

  如果要在收藏品市场上强行打假,真伪的鉴定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打假人员若不能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卖者所卖的是赝品,恐怕怎么也说不过去。但是,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件收藏品你看真、我看假的情况屡见不鲜,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上海的谢稚柳先生与北京的徐邦达先生对张大千 《仿石溪山水图》的鉴定意见截然相反。如果要在收藏品市场上“有效打假”,鉴定专家的参与显然必不可少——数量少了不行,水平差了也不行。但是,收藏品市场的实际情况正是鉴定专家的鉴定水平参差不齐。正如徐建融教授指出的那样,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鉴定专家,几乎都是在私家收藏中涌现出来的,如张伯驹、吴湖帆、张大千等。他们都是通过在收藏中学习而成为鉴定专家的,所以,在真伪的鉴定方面, 的确有真知灼见, 而且对真伪问题决不持执着的态度,因为他们深知收藏和鉴定的甘苦。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鉴定专家,实际上多是在文博系统工作的文博工作者。在这些文博工作者中确实有不乏真知灼见者,但是,鉴定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纠纷不断也是预料之中的事。这样,无论是采取 “专家集体鉴定,少数服从多数” 的办法,还是采取“专家集体鉴定,一票否决”的办法,恐怕都未必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赝品的治理途径

  由此可见,通过打假的方式来解决收藏品市场上的赝品问题恐怕收效甚微。既然通过政府这只 “看得见的手” 来解决收藏品市场赝品问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又怎么样呢?办法应当会有的。我们可以采取建立卖者信誉、进行售后承诺服务和实施标准化经营等办法。虽然这种想法在当今赝品充斥的收藏品市场还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对解决收藏品市场赝品问题也许是一条比较好的思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收藏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收藏品经营的国际化,建立良好的信誉、进行售后承诺和实施标准化经营却是大势所趋,这也是解决收藏品市场赝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载《艺术市场》2004年第7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