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马健:对“泡沫”不必谈虎变色

2012-12-06 10:00:34 马健

  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了艺术市场“泡沫论”。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关于艺术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的论争一直不绝于耳。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率和成交价都相继大幅度减少。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荣宝和北京翰海在内的许多拍卖公司在2006年3月举办的几场拍卖会的成交率大都在六七成左右,与上年动辄百分之百的成交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关于艺术市场“泡沫化”的声音甚嚣尘上。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艺术投资研究专家马健。

  记者:就目前关于艺术市场“泡沫化”的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马健:事实上,中国艺术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和“泡沫化”,并不取决于赞同和反对这种观点的人数到底孰多孰少。在我看来,无论是哪种观点,都应该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进行充分的论证,最终则应该由收藏者自己进行理性的判断。

  记者:如何理解“泡沫”和“泡沫化”的含义?它们各自代表怎样的一种状态?

  马健:经济学家对“泡沫”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即使是著名金融学家金德尔伯格在为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泡沫”这个辞条时,也不得不承认:“理论界尚未达成对泡沫状态一致同意的定义;至于它是否可能发生,也没有一致的看法。”金德尔伯格将“泡沫”定义为“一种向上的价格运动,它超出了扩张的范围,然后导致爆炸而破裂。”根据这个定义,除非“泡沫”破裂,否则,我们显然无法准确判断是否真正存在“泡沫”。简单地说,“泡沫”是指某种资产和稀缺性资源,或者“可收藏的东西”和“可保值的东西”的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既可能产生于人们的投机性,也可能产生于人们对真实价值的高估。

  艺术市场的“泡沫”和“泡沫化”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市场的“泡沫”现象是指艺术市场存在的一种“价格虚化”的局部现象,而艺术市场的“泡沫化”则是指由于从众、跟风等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艺术市场的普遍危机。换句话说,“泡沫化”比“泡沫”对艺术市场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而深远。

  记者:当前的艺术市场的投机性有多大?

  马健:所谓“乱世藏金银,盛世兴收藏”,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艺术市场无论是在绝对量(总成交额)方面,还是在相对量(占GDP的比重)方面,都一直保持着迅猛增长。然而,在艺术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对艺术市场投机性的质疑和反思也在不断出现。毋庸质疑,在艺术市场上,显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包括倒买倒卖、哄抬价格和关联交易在内的投机炒作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非理性繁荣”。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观察来看,这些投机炒作行为对艺术市场的负面影响,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曾经引用过邓宁格的一段话来描述人们在追逐利润时的贪婪:“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所有可以产生利润的市场都难免会出现“投机”的倾向,都难免会出现或大或小的“泡沫”。那么,我们对艺术市场的“泡沫”现象,就不会再这样大惊小怪,甚至谈虎色变了。

  不可否认,艺术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但是,由于艺术品在交割能力等方面的固有困难,当前的艺术市场的投机性实际上还并不是太大。即使一些贸然入市的投机者哄抬了价格,“吹”大了部分艺术品的“泡沫”,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另一些盲目跟进者的损失。不过,对于那些冷眼旁观,相对理性的收藏者而言,他们可不会因为部分艺术品的暴涨行情而盲目跟风。

  记者:现在艺术品的真实价值被普遍高估了吗?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又是怎样的?

  马健:从某种意义上讲,真实价值这个概念的确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感到悬乎其悬的东西。投资学专家玛吉曾经指出:“价值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估价。它意味着,某件事物对你而言,到底值多少。”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摩根斯坦也持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应该将这条拉丁箴言奉之为信条:“价值取决于其他人愿意支付的价格。”

  事实上,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偏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人对某件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其他人并不容易精确地把握。艺术品的价值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艺术品的内在的,主观的评价。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我们可以用比较具体的货币单位来定量地表示艺术品的价格,却只能用比较抽象的词汇来定性地对艺术品进行价值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显然不能将自己对某件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强加于人,并武断地认为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而别人的判断就一定是错的。关于艺术品价值高低的判断,实际上并没有对错之分。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同样没有理由认为,在当前的艺术市场上,艺术品的真实价值被普遍高估了。

  记者:那么,也就是说艺术市场的现状:虽然有“泡沫”,但尚未“泡沫化”?

  马健:是的。总的来看,当前的艺术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价格虚化”的“泡沫”现象,但是,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当前的艺术市场出现了“泡沫化”的迹象。当前的艺术市场“可能发生崩盘”的预言,更是无中生有。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反转下跌的熊市行情就在眼前。当然,到了艺术市场真正出现反转行情,开始大幅下跌的时候,自认为手握水晶球的“预言家”也许会不无炫耀地总结道:“你瞧,早在2003年,我就提出了艺术市场‘泡沫论’……”可不是吗?从中长期来看,艺术市场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泡沫化”,不过,显然并非“当前”。

  原载《金融时报》2006年5月26日第11版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