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囧地迎接中国电影的类型片时代
2013-01-04 11:39:59 周文翰
2012年的贺岁电影档大戏连篇,竞争激烈,有意思的是《少年P的漂流》、《王的盛宴》、《人在囧途之泰囧》三部片的遭遇,李安对自己拍的《少年P的漂流》的预期很低调,知道这是偏向文艺类型的片子,很难和大片比拼,但结果还不错,尤其是中国的票房竟然超过美国,说明中国的电影市场却是已经很大,对某些类型的片子来说很重要,而陆川尽管对《王的盛宴》的预期很高,但是票房和口碑都不如意,让他遭遇很大质疑,《人在囧途之泰囧》作为小成本片已经取得三亿票房,则让很多人以外,这似乎是又一个《失恋三十三天》,但是又有不同。
《失恋三十三天》按理说可以归入小清新爱情喜剧,可是调调和节奏还是有点怪,算是爱情喜剧类型片里的一个另类,取得不错的票房只能说是机缘巧好。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则引入黑色幽默类型片取得成果,可到《黄金大劫案》改玩偏向探险+动作的杂糅类型片则因为剧情粗糙遭到恶评。这次《人在囧途之泰囧》受到电影人热议,和宁浩的“两次疯狂”的待遇相当,因为这说明有章可循的类型片确实是如今电影产业的正道:从第一部《人在囧途》定位公路喜剧,到《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公路喜剧加异国情调,加入了新成分,但是剧情的构成、结构基本完整,这保证了影片的质量和类型期待。而是和宁浩不同,《人在囧途》突出了喜剧里的温情色彩,这无疑更扩大的电影的受众和认同感。 这个系列其实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到国人旅游过的任何热门国家拍,可以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一些笑料之类,但是主旨无疑还应该是人们如何面对现实的和心理的困境,克服之后找到自我、家庭的依归。
再说 《少年P的漂流》,这部片子对于宗教、人性的反思引起热议,但是李安的从面之处就在于用类似探险奇遇类型片的架构来讲故事——当然这并非李安独创的发明,原著的结构已然如此——,尤其是让很多青少年观众有兴趣看这个故事,即便他们并不关注最后部分的颠覆性叙事,前面的故事、人物也可以立体的存在。当然,有了后面的点睛之笔,也可以让爱思考的影迷、评论家们有话可说,这也不错。而陆川则走了和李安相反的路,《王的盛宴》按理说应该是史诗剧的路数,这种片子最重要的是层层递进的剧情和各种恢宏场面,而且核心角色一定是站在阳光面,要让观众有代入感,但是陆导注重玩叙事理念,剧情不是一环扣一环,人物也是东拼西凑为解密而生,让观众根本无法同情、带入其中,似乎成心是要拍出伯格曼、安东尼奥尼、黑泽明等大师片的样子,普通观众不买账是当然的:他们进剧场不是为了看您如何熟练玩电影叙事可能性的,而是为了故事、人物本身,而类型片就是美国电影工业在成百上千部片子基础上是试验出来的最基本的故事和人物关系组合形式,这是全球电影人的财富。
可惜1980年代、1990年代中国过去太重视各种欧洲艺术影片大师的教育,想着得大奖、探索艺术语言的导演一度最出名最有影响,把电影界的心态弄得有点怪,最近十年的商业电影热则在教育、学术、工业基础这块有缺陷的情况下之后堆各种大片吸引眼球赚傻钱,弄到现在都让人有点厌烦了。如今这几部类型片,大概会刺激不少这些更基础、连续性的探索吧,是好事。唯一成问题的还是电影审查制度的拥护者,在当今这个大家都见惯了千奇百怪的现象的社会他们竟然还可以使自己相信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就能改变社会制度污染社会风气等等,真是奇葩。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