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断裂”之后,该做什么

2007-08-29 10:17:53 李小山

  我想,如果远距离看中国当代文坛,仍然会给人单调灰色的感觉,在风格样式和手法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别。新升代、断裂、70年代后,等等概念仅仅是为了言说的方便,实质上缺乏刚劲的支撑。并不是我对它们没有热情,不是的,我赞赏它们之中有些写作者,甚至敬重他们,然而,这与判断不一是回事。“断裂”丛书这四位作家在文坛已经享有名声,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确立了写作的方向,其中,韩东、鲁羊、朱文由于个人关系,他们的作品我很熟悉,张 的作品读过一些,没有使我特别感动。  韩东以他一贯的文风写了很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有一种坚硬的风骨,这与他选择的个人立场有关,在不短的时间内,他一直被文坛的主流冷落。大家知道文坛层不不穷的怪现象,真正的写作变成了“笨人”的无奈,而那些出镜率高的“名家”,早已与写作失之交臂。因此,韩东会怒气冲冲地说出这种话:如果他们的写作是写作,我们的就不是,如果我们的写作是写作,他们的就不是。这是对的,把写作当做人生态度,而不是谋生手段以及做交易的手段,应该说是崇高的境界。他本人的实践事实上是个很好的注脚。具体而言,韩东的叙事方式稳重而老到,按我的兴趣,喜欢戏剧性,喜欢语言的狂欢,喜欢繁杂和不间断的对立关系。韩东恰恰不来这一套,他冷静,而且尖锐,一是一二是二,笔触总往人性最暗的层面刺戳。他的语言简洁、干净,没有任何铺张,也不做必要的渲染,一定程度上,韩东可以看作这一路子上的优秀代表。  鲁羊迷恋于文字,但是不要误解,鲁羊因此看轻了其它。在他最近的长篇小说《鸣指》中,语言方面的优势达到了顶点,我引用了哈姆雷特那句妙语来评价他,当人家问哈氏在读什么时,哈氏干脆利落地回答:语词。鲁羊的语言包含着很大的浓度,情节、感受、色彩、气氛、人物、思想等等,全都揉杂在一道,许多人告诉我,读他的作品感到吃力,这就对了,如果读鲁羊竟然轻松起来,他知道后没准会觉得痛心。另外,鲁羊的语言是闪烁的和多义的,在当代写作者中,难以找到和他相仿的同类,这当然与他的生活境况一致的,他走在一条绳索上,自己给自己找难题,写作是他检验这道难题的必要的试卷。我读他的中、短篇小说,不满的时候肯定是他在难题面前做退缩状的时候,像他这样,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才和他这人彻底吻合。  朱文的机智和自信几乎无人可比,在他不长的写作经历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按自己的信念为导航,一步步到达今天的地位。我听到他的读者对他议论纷纷,说明朱文是个点穴高手,每出一手都准确无误,有的人感到痒就笑,有的人感到痛则哼,还有的人感到窒息便差一点晕过去,除了有时候稍稍的不怎么用心专一,他从不粗制滥造。做个大致估算,在朱文的中、短篇小说中,有三分之二的精品,这是他为当代小说所提供的一份分量不轻的实绩。我期待朱文再接再厉,因为我感觉他是座矿藏丰厚的大矿,不断地开采才是唯一的。至于他的风格,我想不可能固定化,丰富的人就是变幻莫测的人,有谁被我们认定只能如此这般,那么肯定,他是一个你放心大胆地小视他而将来不会让你感到脸红的人。  我说我没特别喜欢张 的作品,而没说他的写作有问题,这是我阅读的习惯而已。每个珍视写作的人都有自己无法更改的特性,他们必须在写作中贯注自己的个人愿望,因而顾及不了他人的感受,假使不这样的话,写作几乎不能坚守。张 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本事,在和风细雨中展开他铺张的场面,弄得有声有色,意味十足,并且,他还有一种类乎于坐禅般的定力,从不动摇和慌乱,紧握属于自己特有的东西,既是特有的,也证明是不可取代的。张 的语言极少夸张,娓娓道来,与他偏爱的题材天衣无缝,但是,有时候他也玩那么一点小小的机巧,譬如悬念啦,惊险啦等等。有批评家把他列为非主流,这是肯定的,如果他有一天成主流了,我不知道我们的文学该是什么样子了。  回过头来,我还得再说一说由“断裂”引发的感想。我说过当代文学的主要色调是单调和灰色,“断裂”的写作者们若要踏上更高一级的台阶,便必须大大地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无一例外的是,这一代人里,想象力基本上与存在本身相平行,生活的原貌过多地呈现出来,成为镜子里的反射,它不需要过多力量去驾驭,只要耐心地一笔笔描画。我并不反对有人去做,而且做得非常深入,但是,不能人人一种模样,都在自己或离自己不远的范围内寻觅,这不是一个选材问题,而是文学的“艺术观”问题,倘若单单把文学当做存在的直观的对应,它在艺术上的生命力就会枯萎。我毫不怀疑他们的才华,而且,我确信他们事实上已经是当代文学的重要支柱,是的,攀登文学的颠峰终究是极其艰难的,当我们被某种可能性所感动,里面已经显现了良好的开端。我希望读到的文学是这样的: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被拆卸、改装和颠倒,它不是存在原貌的翻版,它是一种与存在不同的存在,它诉之以无穷的想象和充沛的激情,诉之以智慧的能力和语言的难度,诉之以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样式。然而,对于文学的观念很可能变成进入文学的障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篇短文,文中强调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撇开那些观念,以及种种言谈和理论,在文学的世界中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观念有可能只是成见,它极容易将我们逼进死角。为什么文学批评普遍地遭人厌倦?原因就是如此,所以,我想力求阅读,力求进入。文学与文学的区别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时候,人与人的区别比人与猿的区别还大。  2000•11•16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