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最重要
2004-01-12 10:48:29 李小山
关于艺术教育的话题,已经谈得够多啦,但是为何媒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呢?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问题成堆;二是这个话题对说者和读者皆有吸引力,许多人乐此不疲地参与,说明他们身处其境所感受的和面对的情况确实严重。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大面积的扩招,就业形势空前紧张,因此学院的教学呈现了不得不“应顺”形势的教学模式,这便是我称之为“大路货”式的东西,各地学院没有时间也不可能腾出时间在选拔和培养尖子学生上下工夫,这种不分层次不区别学生个人特点的所谓教学,其实与企业的产品制造一样,导致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平面化。第二,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谈到过现在的学院有企业化倾向,硬件越来越好,设施越来越棒,但是教学水平却与硬件和设施不成正比,相反,粗鄙化的现象一目了然。换句话说,学院的学术门槛和学术水准正在我们眼前一步步降低。第三,内耗现象非常突出,学院一方面企业化,一方面又衙门化,行政这一块往往成为重头。梳理中国大学教学从开始至今的历史,可以看到,当下的机构之庞大之臃肿令人惊讶,而艺术院校没有幸免于难,人浮于事、互相扯皮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成了施政及管理的瓶颈。第四,教师队伍泥沙俱下,显然,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学院对现有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要求几乎等于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比比皆是,教师不思进取、严重落伍、只顾一己之利,这便导致了教和学的双重跌落,教师对学生缺乏学养和品质的吸引力,学生则茫茫然然地混文凭。第五,学术氛围严重缺失,表面看来各地学院组织了一些学术活动,但只是搞形式装点门面,只是零打碎敲,而不形成制度化的学术研究,学术是学院的灵魂,但现在这个灵魂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当然,问题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实质性的障碍挡在前面,我的意思是指一些主要的东西,正在侵蚀我们教学的根基。艺术院校该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何种程度才合理?其实,抽象地描绘轮廓并非难事,正如我们都知道大学是为培养人才,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却是具体。当我们谈论艺术院校应该如何如何时,前提是我们必须面对我们所处的境遇,换句话说,培养人才不是依据空洞的僵硬的指标,人才是活的有血有肉的、呼吸时代气息的适用之才,他贴近时代脉搏同时带动社会进步,这就与把人才等同于产品的做法截然相反。人才绝不是螺丝钉,不是大批量制造的大路货,即使按照不同层次的区分,人才仍然独具特色,正如我们常常谈及个性和特殊性,艺术院校应该为社会输送艺术人才,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更重要的是把人才看做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是具有个人思想和创造性的,是丰满的具有活力的人。当年胡适对学生演讲时曾热情地指出: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的个人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取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个人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将个体置于群体之上不是提倡自我膨胀自我放大,而是深入人才的核心,把人才当做人性完善的一个标准。毫无疑问,如果艺术院校(乃至整个大学教学)能够做到以培育人才为核心,并且以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指标来看待人才,那么,一切工作的重点便要顺理成章转移,有关体制或其它问题的争论就该停歇了。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