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当代油画概观(五)

2007-09-10 10:26:25 鲁虹

  九、新世纪前后的绘画走势  90年代中期,一些很另类的艺术,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等等十分活跃,而架上绘画则显得相对沉寂。但到了90年代末中国当代油画又兴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我认为,这既与年青的艺术家们主动借鉴另类的艺术有关,也与市场的启动有关。从整体上看去,虽然新绘画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大好局面,但还是有着共同之处的,那就是在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回归叙事的同时,一方面越来越远离宏大叙事的传统,转而走向了微观叙事;另一方面越来越强调虚构与夸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关于前者,我在一些文章与场合中已经说过,这首先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年轻艺术家对大而无当的宏大理想与泛政治化的现象毫无兴趣,其次是时代的风潮已经从强调集体主义经验向个人经验的转换。所以,年青轻艺术家更加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并由此还创作了一大批表达碎片般感受的艺术作品。  但是,这些年轻艺术家为什么不愿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从“反映论”的立场出发,即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真实客观地再现或记录现实,而要从虚拟美学的立场出发,去制造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 “假象”,难道年轻的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就是出于创造新艺术风格的考虑吗?  答案是绝对否定的。从我的了解中,我发现,受康德思想的影响,在这些年轻的艺术家看来,现实或自然仅仅只是一种表象或幻象,只有按自身的理解去破坏这个表象世界,进而制造出一个个“假象”与虚构的事件,才能真正解释本质的世界。可以说,他们是在以自我虚构的方式表现他们自己。当然,因为成长背景、艺术个性、记忆方式与关注点完全不同,所以每个人进入“虚拟”表现的艺术方式是很不一样的。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年轻艺术家们方才逐步建立了更新的表征与形式系统。  而在艺术的表现上,一直以强劲风头席卷当今艺坛的新绘画无论在艺术风格上多么丰富与新奇,其实大多与借鉴各种非绘画类的图像资源有关。作为一种必然结果,大多数新绘画在图像的呈现方式上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绘画的。总的来说,大多数新绘画在图像资源的借鉴上有着以下三种主要的创作趋势,即重视对影像、各类现存公共图像或卡通、网络与电脑游戏资源的借鉴。毫无疑问,这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实是很难分开的,因为一些按后二者方式处理画面的艺术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摄影抓拍的方式,他们不过是在以非写实的方式处理照片而已。  云南艺术家李季画的《宠物》,近年来,李季常以没有头部的女人与宠物为表现对象,意在针砭社会上出现的“二奶”现象。在画家看来,画中女郎虽有小猴作为宠物,可她自己也不过是某有钱人的宠物而已。他的作品是请人化装、拍照后,再根据照片画出来的。这与做影像的搞后期制作一样。  李大方画的《无题》,作品是根据图像的拼装改造后制作出来的,而且用荒诞、夸张的方式表现青年人在一起聚会的感觉。作品中男女青年的着装、姿态与生活方式都清楚地说明了西方文化对他们的巨大影响。  沈娜的作品《右手系列》表现的是女同性恋题材。可以说,她的作品既涉及了一些人们长期无视的客观现实,也充分表现出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的萌生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她的画受了日本漫画的影响,不过其中也结合了一些表现主义的手法。   艺术家刘大鸿的作品《祭坛》,反映的是错综复杂的人文现象,其题材不仅涉及了新闻、历史、神话,也有相当明确的历史、民俗、地方色彩。应该说,他的画在一个程度上受了西方大师包西、卢梭等人的影响,但更多吸取的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风格。   四川美院的钟飙的作品《校园飞侠》,近年来,艺术家常常将来自现实与大众文化的图像加以并置,进而使观众产生某种联想。比如这幅画中写实性的校园与来自电影中的飞侠相并置,就生动地暗示了外来影视文化对中国青少年的巨大影响。  青年艺术家尹朝阳画的《伤》,作品以极其夸张的方式强调了当代青年的感伤情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糖水中泡大的一代在挫折面前无可奈何的状态与对成长的莫名性恐惧。  在作品《女孩与玩具》中,艺术家何森通过对青年男女看似休闲生活的描绘,突出了他们对现实不知所措的紧张感和希望从中寻求解脱的心理状态。  这是张发志的作品《湿地》。其实,它是组画中的一幅,这组作品反映了一个人陷入湿地、不能自拔后周围人不同的反映。既有人置之不理,也有人落井下石,还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作品暗示了商业代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巨大精神落差。   这是熊力钧的画《同舟共济》,作品表现了当代都市文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中国青年一代的巨大影响,因为画中青年的着衣、发式,还有肢体语言已完全不同于上一代人。在作品中,艺术家把油画的技术和卡通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既使画面具有色彩明快、造型夸张、构图活泼的特点,也生动地体现了“新人类”不关心政治、不考虑将来,只追求瞬间快感和自我放逐的特殊生成状态。  我这里还有一张画,是画家张小涛的作品《溃烂的山水》。在作品中,作者以酒席散后餐桌上令人眩晕的糜烂景观为表现对象,深刻揭示了人们暴富后的病态心理。  我今天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从1966年到今天的油画创作的发展,非常粗线条的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难免会挂一漏万,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创作有所帮助。我们不能整天坐在画室里画画,要对历史,对我们每天的生活进行反思,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道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需要强调一下,我的演讲是按我的著作《越界——中国先锋艺术》中相关章节进行的,同学们如需要可与河北美术出版社联系。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