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画廊生态调查---北京索卡艺术中心
2007-10-23 10:03:40 夏彦国
索卡艺术中心成立于1992年台湾,主要经纪代理优秀华人艺术家作品,是台湾最早有系统代理大陆艺术家的画廊。 2001年,北京索卡艺术中心成立,负责人萧富元先生成为台湾到大陆开设画廊的第一人,同时,索卡成为中国第一家以美术史观及学术角度来经营的画廊。2002年,索卡在韩国首尔设立办事处,负责大陆、韩国当代艺术的交流推广。2003年,索卡增加了当代艺术的经营,推荐中国新一代有独创性的艺术家。 2005年北京索卡当代空间成立,其后索卡邀请具有国际背景的专业策展人,将有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成功推向国际。经过15年的发展,现索卡拥有北京索卡艺术中心,北京索卡当代空间,台南索卡艺术中心,以及台北索卡当代空间,成为中国首家业务跨度中国经典(美术史已定位)和当代艺术作品,影响力涵盖亚洲的国际性艺术机构。
夏彦国:您为什么要来大陆开画廊,而地点选在北京?
萧富元:我们是2001年9月,到大陆来开画廊,当时要来大陆开画廊的时候,跟台湾一个画廊的朋友说:大陆的艺术市场已经开始有了成熟的迹象,希望大家一起共同来奋斗。可是他们反应很冷淡,就觉得大陆没有艺术市场。其实在北京当时可以称为画廊的只有三家:红门,四合苑,翰墨。从2001年到2005年四年的时间,才有第二家的台湾画廊进来,可是从2005年到2006年底,就有十几家的台湾画廊进来,这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市场是非常的火热。我们作为第一个来北京的台湾画廊,当时压力是很大的。当时2001年的时候,艺术市场是上海比这边好,当时上海有几家画廊已经很活跃了,比如香格纳、华氏画廊等。但我仍然选择北京,我觉得北京的未来走向是好的,主要的考虑有几点:艺术家最集中的地区就在北京;北京有优秀的美院,比如央美;北京又是经济文化中心;还有一点当时最好的拍卖公司嘉德就在北京。北京是中国首都,它有一个讯息出来的话是全国性的,当时如果在上海可能影响只限于华东地区而已,所以在我看来,北京是我最理想的选择。
夏:您觉得您的画廊比北京本地的画廊来比较的话,会有什么优势?
萧:其实从我做画廊到现在,很少和别人去比较。我更关心我们自己的走向,自己该做什么。我们自身需要明确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对艺术,或者对这个社会能做出什么,这才是我要思考的。当初来大陆也没有想到我到底有什么优势。我只是觉得这个市场、局势,我们该进来参与,去做出什么来。其实刚开始北京也没有什么画廊和我们竞争,因为当时画廊也比较少,慢慢的后来新的画廊才出现。新的画廊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画廊多了,整体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当然在这市场里面,免不了要去和其他画廊做竞赛,硬要说我们有什么优势的话,更多的是我们有以往的经验、理念、路线,这些都是没办法复制的。
夏:能不能谈谈画廊的经营理念和如何选择艺术家?
萧: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创造一个品牌的画廊。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没有做象当今很红火的艺术家,像方力钧,叶永青等,当然他们都是很优秀的艺术家。我们没有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一块,我们更热衷于发现和培养新的年轻艺术家。可能刚开始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大家都不太熟悉,我们为他们办展览,推广他们,让他们慢慢的成长起来。你也可以发现索卡跟其他画廊不太一样的地方,一般的画廊代理的艺术家非常的多,可是索卡代理的艺术家就相对比较少,但索卡代理的艺术家在艺术界还算有名气的。
夏:你们画廊代理艺术家一般是垄断代理么?
萧:我们不能说是垄断代理,我觉得艺术家很难被垄断代理,因为艺术家也是人啊,他不是一个物体。我们从我们代理艺术家到现在,比如我们代理一个艺术家,今年他的价格和明年不一样,也许之后会相差更多,如果你现在买了艺术家的一张画1万块钱,明年这张画可能变成10万,那艺术家心理也会有不平衡。艺术家也是人,我想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像这样被垄断,现在没有,我想以后也没有。
夏:上次作一个采访的时候有的画廊老板说他的困惑就是他跟艺术家合作以后,隔个3年、4年,艺术家出名了,但是这时候艺术家走人了。您怎么看?
萧:如果这个艺术家是在合约期间走的,我就觉得这样比较闹,如果是合约到期之后走就合情合理,因为大家合约已经解除了。就像比如说两个人有婚姻关系,然后其中一人在外面有外遇,这好像大家来想都是不被允许的,对方都会觉得这样做不应该;那如果说没有婚姻关系,那当然就没有关系了,爱跟谁跟谁。那其实艺术家也是一样,在合约当中,如果没有“越轨”的情况也很少。这个艺术家你有能力帮他做出来,到以后我也不会去限制他的发展,艺术家也不可能让你去限制他。我觉得艺术家“红”了以后,你就很难能够掌握得住他,这其实跟演艺圈的艺人很象。如果你跟他签的时候是一万,你卖两万,这个他可以接受。如果一年以后,这个艺术家起来了,变成10万,可是他的合约是3年的话,他会愿意跟你遵守跟你签的一万吗?因为他不会眼睁睁的看你拿走这九万,他会觉得你是在剥削他,可是他没想过是你帮他做起来的。这也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夏:你们画廊都是怎么去挖掘新人的?比如象一些画廊老板会直接去美院看毕业生的毕业创作,您觉得您也会这样去做吗?
萧:其实我们推动、选择新人是很谨慎的。我们不希望代理二三十个艺术家,然后一年两年就起来,或者怎样怎样,我不太喜欢这样子做。我希望我们代理的艺术家都能够在更远的以后成为非常好的艺术家,所以我们会比较审慎的选择艺术家。刚开始我们可能会观察他一段时间,不会说看到一个艺术家就去建立合作关系,我们会好好观察他,然后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这个艺术家不错,然后我们也有能力去做他,符合我们的条件,那我们才会去和他合作。
夏:现在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刚出来就卖得不错,几万到几十万,你怎么看待这种火热的艺术市场现象呢?
萧: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那如果今天有个人突然发神经,拿100万买一个艺术家的画,那这个艺术家就会觉得我的东西价值100万了,所以他以后的作品肯定都认为不会很低了。这是中国市场的情况,中国的市场是比较初级的市场。那初级市场是比较混乱的,人家说浑水摸鱼嘛,水浊了才有鱼摸啊,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那现在的艺术市场你要说它是泡沫也好,我觉得目前市场还是有太多的不规范。可能也是初级阶段,难免会有这样的情况,慢慢都会规范的。
夏:您能再谈一下画廊跟收藏家的关系么?
萧:我们画廊收藏的群体其实不是这些在台面上的大收藏家,我们索卡有我们自己的一群收藏家。他们赞同我们索卡的理念,他们是陪同艺术家一起成长的,所以索卡跟其他的画廊情况还不太一样。因为索卡是创造名牌,不是为了名牌而买卖名牌,我们的收藏家是真正喜欢艺术的那些人。
夏:所以画廊的收藏家都是潜伏在水面以下的?
萧:我们索卡的收藏家都是比较低调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事业,他们是真正喜欢艺术的,不是说买来作品然后就马上倒卖出去的。那些倒卖的收藏家很难进入索卡的理念的。
夏:您的画廊来北京盈利了么?
萧:有很多杂志说索卡是北京最有钱的画廊,你们杂志好像也是这么写的,那再说不盈利是骗人的。索卡的盈利主要不是从艺术家这边得到。索卡的利益是来自于它本身的收藏,因为你们都知道我从1992年开始收藏艺术品,那时候是台湾最早收藏大陆艺术品的画廊,当时全部的作品都是跟艺术家买断的,所以你会发觉我们索卡就有大量艺术家的库存。当时1992年到2000年的之间,艺术家的作品其实都是比较便宜的,当时它的价钱就是这样的。当然我们有一部分卖给收藏家,有一部分留下来当库存,这些库存到了2003年-2004年的时候,市场爆发了,这些作品有了10倍、20倍、甚至100倍的涨幅,索卡真正的盈利是来自这上面的。所以一个画廊只是靠展览来盈利的画廊,那是不能赚到很多的。因为你卖画的话顶多能够跟艺术家对分嘛,可是你要扣掉很多的费用,其中包括画册、宣传、开幕、工作人员等等,你最后赚到可能就只有两成左右。那光靠这两成左右的收入很难扩大规模的,所以展览顶多只够平时的花销,是不能盈利的。
夏:那您来北京这么多年了,现在的发展是不是合乎你当时来之前的想法呢?
萧:其实我当时就知道大陆的艺术品市场肯定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涨幅,但是它的到来比我预期的要来得快。
夏:那么您在北京做画廊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比较困惑的地方呢?
萧:我觉得做画廊没有什么困惑,至少我觉得很轻松、愉快。做任何一个行业,都肯定有它要付出的地方,我觉得这个行业不能算是最辛苦的,还是比较轻松的吧。画廊也没办法像各行各业能够成为非常有钱的人,我就没看过一个做画廊的真正成为大富翁的,全球500强里面没有一个是做画廊的。做画廊不能赚到最多的钱,但是做画廊的来讲都会赚到相对的物质啊,生活上很好的保障,起码人家都会觉得你这个行业是一个比较好的,比较轻松,比较悠闲啊什么的,这么来讲是比较没有铜臭味吧,不是说纯粹为了赚钱。所以做画廊还是蛮享受的,当然有时也是会有压力的。
夏:您能谈一下咱画廊跟拍卖公司有没有合作?,您怎么来看待中国这两年拍卖的“跳高”现象?
萧:我觉得拍卖跟艺术市场是相吻合的,艺术市场混乱,拍卖也会相对的比较混乱。水往低处流,大家也是会往赚钱的地方靠拢。大家都觉得现在的艺术市场很红火,每一个拍卖公司都会赚很多,所以大家都愿意去做拍卖啊。那么人越多竞争就越厉害,如果本身只是为了赚钱,那么就会不择手段,那么就会有一些不规范的事情发生吧。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很正常会发生的事情。因为拍卖是个自由市场,自然就有很多人来参与,那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人来参与,每个参与的人不一定都是对艺术有很好认识的人,就会有不规则的事情发生,所以你说它不正常,其实这也很正常。
夏:现在很多的台湾画廊都跑北京来了,那么台湾那边是不是被“淘空”了呢?
萧: 2001年我们来北京,是第一家到北京的台湾画廊。可2005年-2006年间已经有几十家到大陆来了,那台湾有能够活动的画廊都到北京来了,那大家都认为台湾已经没有希望了。可是我们为什么选择在2007年,我们又回台湾开了一家画廊,这可以提供给大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觉得台湾不是没有市场的,是台湾的画廊怎么来做这个市场。因为我们是台湾来的,对台湾有一份感情,所以呢我们愿意再回去一起做,我们觉得台湾是有希望的。因为台湾有很好的收藏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苏富比、佳士得有个统计显示好像有40%几的作品是台湾收藏家买的。为什么台湾没有市场呢?其他地区加起来才50%多啊,台湾就占了40%多啊。所以我对台湾的市场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夏:那索卡下半年有什么展览呢?
萧:我们的展览一直在规划当中。我们这一档8月11号有两个台湾著名的艺术家的展览,然后9月份我们有一个展览是关于亚洲的影像作品,其中包括3位台湾地区的艺术家,三位日本的艺术家,3位韩国的,一共9个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十月份我们还会有一个摄影的作品展,四位中国大陆的艺术家。11、12月份也都在策划中。我们现在在台北那边成立的当代馆5月份也已经开始营业了,画廊的展览基本上排到了明年的6月份。
夏:你们画廊举办展览平时跟策展人合作的多么?像有的画廊有自己的艺术家,有自己的自信,不太需要策展人介入?
萧:我们一直都跟策展人合作,比如我们九月份的展览。自信,看你是对商业的自信还是对学术的自信?很多的画廊就认为我是做商业的,我就找一些名家来做展览,我不要策展人。像有些画廊它就认为学术还是挺重要的,它就会找在学术上有建树的人来做展览。每个画廊的自信不一样,其实我觉得这个跟自信倒没多大关系,看画廊的理念。我们尊重策展人,可是我们认为策展人还是有局限性。就是一个策展人帮很多画廊策划展览,每一个人的想法、能力还是有限,有时还是在那几个艺术家之间不断重复,只是换个主题,还是有局限性的。我倒希望我们策展人是跨领域的人。就像我们4月份东南亚那个展览,我们请姚谦,他是一个音乐人;我们八月份有个展览,当时请的是一个媒体人;我们接下来的展览还会请在法国服装界有名的人来做策展等。我们每一个领域的人我们都会请过来策展,我们希望从不同的领域来看待艺术。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107号天海商务大厦B座101室 邮编 / 100007
Tel / 86_10_8401_2377 Fax / 86_10_8401_3434、
(责任编辑:黄文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