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城市雕塑需要做好三个准备

2007-11-29 10:29:10 孙振华

  大家都说这些年雕塑很“火”。这种“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的,城市建设需要城市雕塑,需要“城市形象”,这客观上拉动了对于城市雕塑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雕塑的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被重视,雕塑自身的问题被这种“轰轰烈烈”所掩盖,所以,活动多并不意味着水平高。雕塑家很忙,但许多人忙于挣钱,顾不上自身学科的基础建设。  中国雕塑界是在严重的准备不足的前提下,就匆匆上马投入到了城市雕塑的建设中。  脱离架上的雕塑需要做好三个准备,即文化准备、技术准备和制度准备才能有效地介入城市空间。  文化准备:  城市雕塑当然是一门艺术,但是这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的特殊性在于,它与一个城市的文化密不可分;城市雕塑艺术相对于城市文化来说,只算是一个分项,它永远都是从属与城市文化的;城市雕塑其实是被城市文化所决定、所制约、所选择的。所以,城市雕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只有把它放在城市文化的框架中来进行整体的考察,才能真正解释城市雕塑的许多问题。如果仅仅从艺术的角度看城市雕塑,往往抓不到问题的核心。  这些年人们出国比较容易了,走出国门一看,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与人家的城市一比较,最直接感受到的是外观上的差距,人家有那么多的城市雕塑,而且与整个城市那么协调。于是这些人自然会想,我们为什么不多弄一些雕塑呢?雕塑多了,水平高了,至少在城市外观上,与人家的距离就不会显得那么大了。  中国是一个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国家,中国古代的雕塑主要是为宗教、为丧葬服务的,或者作为装饰,为建筑服务。例如古代的石窟、寺庙、兵马俑、陵墓神道、雕梁刻柱等等。在文献记载中,古代也有类似今天的环境雕塑、纪念雕塑的东西,但是数量很少。  连“城市雕塑”这个词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只有我们这样叫,国外是没有这样叫法的。城市雕塑的说法不是很严密,只不过在中国约定速成,这么叫惯了;它实际上分别属于国外所说的景观雕塑、户外艺术、公共艺术这些概念。我们想想,在一个没有城市雕塑传统的国家里,要建立一种新的城市艺术的样式,这本身就同时包含着对我们自身文化传统的认识和清理。中国为什么古代没有城市雕塑的传统?它与我们民族过去的宗教观、伦理观、社会价值观以及时空观都是有密切联系的。一种新样式的建立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某种改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城市雕塑的文化准备对雕塑家而言是缺乏思想,缺乏理论思维;雕塑家干得多,坐下来读书,想问题少,当然也有思想者,但就整体情况而言,经验主义多,凭感觉的多,这样是不利于雕塑发展的。  城市雕塑的文化准备对城市居民而言,它同时又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塑造过程,它不光是要创作出作品,还要同时创造出能够理解和欣赏城市雕塑的城市公众。现在有的雕塑脱离了居民的欣赏水平,老百姓不接受;同时,也存在提高公众素质,和普及艺术知识的问题。  制度准备:  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雕塑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城市形成了一套关于城市雕塑建设的决策机制。无论是项目的确立、雕塑家的选择、经费的来源、公众如何参与意见等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完善的办法。目前我们在城市雕塑方面存在着的种种毛病和问题,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关。所以,加强关于城市雕塑的制度建设,可能是比简单建几座城市雕塑更重要的事情。  就管理体制而言,城市雕塑建设属于公共事物,但它又是比较特殊的公共事物,城市雕塑要不要管,怎么管?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  第一、用什么机构、什么办法来管?  国外比较常见的是采用是由社会各方人士组成公共艺术委员会,从事城市雕塑项目确立、作者挑选、作品审查等工作。  我们目前有些地方有行政式的管理部门,文化部、建设部也在1993年9月14日发布了《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问题是,目前城市雕塑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办法并没有真正形成对城市雕塑建设的约束力,其作用和作用方式还在探索中。  第二、行政管理还是行业管理?  如果城市雕塑属于政府的行政管理,那就应该得到行政许可的授权。从目前的情况看,城市雕塑的管理部门与政府有关,但是又没有得到具体的行政授权和得到相应法规的支持。  因此,一些雕塑界人士主张强化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以保证城市雕塑健康有序的发展。  从目前改善政府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很多领域将退出,在没有行政许可法授权的情况下,城市雕塑的管理很可能转变成为行业管理,通过行业自律,来管理城市雕塑。行业管理如何管,如何真正管好,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第三、行业标准与规范  与城市规划、建筑行业相比较,这些行业有国家法规的支持,在资质、招投标、取费、质量标准、验收、责任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城市雕塑目前没有形成行业标准与规范。例如,使用铸铜、不锈钢、石头作为材料进行城市雕塑的加工,它的材质品级要求和加工质量标准就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加工取费的依据和难易程度判定等等都还是各自为政,自定标准。  也有人认为城市雕塑作为艺术行业,比较特殊,个性比较强,不能象建筑那样可以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城市雕塑设计的取费标准,就很难像建筑那样订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其中千差万别。  建设城市雕塑是需要化钱的。目前城市雕塑建设经费的来源渠道大致有如下几种:政府的财政经费开支;企业出资建设,或赞助建设;民间渠道募集资金。  国外城市雕塑建设主要依靠艺术百分比计划。即通过立法,从全部建设经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环境艺术和城市雕塑的建设。在国外也有人把公共艺术叫做“百分比艺术”。  国外城市雕塑建设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艺术基金会制度。  中国在这两项主要建设资金来源方式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如何改善建设资金的状况,使城市雕塑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学习国外的艺术百分比计划。  艺术百分比的尝试,在中国遇到了反对意见:根据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此举增加了投资者的资金负担,不利于吸引投资。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正式尝试这一方法。  制度建设方面还涉及到作品的招投标制度。招投标解决的是城市雕塑作品的来源问题。目前城市雕塑作品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普遍招标,通过公共媒体发表招标公告。这类招标有的没有设准入门槛,大多没有标底 费。这种招标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招到好的作品。由于国内关于雕塑招投标没有统一的规范,暗箱操作的确存在,许多专业单位对这类招标心中无底,往往不参加招标;一些著名雕塑家则“丢不起这个人”,一般也不参加这类招标。  重点约标,约请几个有知名度和良好业绩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定向招标,大多有标底补偿费用。这种招标方式,目前比较普遍。它的局限是机会不均等,对于全行业来说缺乏公平竞争性。  指定创作,这种方式国外用得比较多,根据项目要求和雕塑家的特点,指定某个雕塑家完成某项目。这种方式的问题是,谁来指定?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可能产生照顾关系的嫌疑。  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的一个基础是城市的物质文明发达的程度。为什么这些年中国城市雕塑发展迅猛?因为中国的经济在起飞,成效有目共睹,相对过去比较有钱了。城市雕塑实际上是个相对奢侈的东西,它良性的建设和发展应该和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匹配。人们只能有吃有喝了,再搞城市雕塑。  从总的情况看,我们的经济实力是和过去不同了,但发展并不均衡,而且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城市雕塑该争的时候要争,该让的时候要让。我的看法是,要想把城市雕塑建好,首先应该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把城市环境整治好;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好,把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还……。这些问题不搞好,城市雕塑也甭想好。就是建了,老百姓也会编顺口溜骂人。这是为什么?和城市的物质文明不匹配。  技术准备从专业的角度看,目前也存在严重的不足。  雕塑从架上进入城市空间,不仅仅是体量大小的变化和放置场所的转化,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城市空间的雕塑,不是架上雕塑的简单放大,而是形体本身能够占据空间的力量。现在有些做城市雕塑的人,对雕塑的形体没有研究,只是凭绘画的基础来做雕塑,或者把小玩具放大,这种东西即使体量很大,但给人的感觉仍然很小,仍然是一个玩具,一个工艺品。  在美术学院的雕塑教学中,学习内容以架上雕塑为主,但是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从事城市雕塑工作;他们缺乏把握大型雕塑和驾驭雕塑材料的经验。这些问题是需要从教育改革做起的。  技术准备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理解城市雕塑的地域性、环境的针对性和城市景观的协调性。城市雕塑是不是成功,要看它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空间里面包含了什么?包含了城市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地域性。例如城市的独特区位、城市事件,城市历史,城市心理,城市习俗,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装在城市空间里的。城市雕塑是可以模仿、可是复制的,但是城市的地域特点,城市的独特面貌和环境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对这些问题没有基本的共识,只是简单地把它看成城市的装饰,是不可能有好雕塑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