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凉自知——伦敦的反应、纽约的应对
2007-12-03 13:40:30 赵力
历史地来看,2007年6月已经成为现阶段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毋庸置疑的高点。在这个月里,伦敦的佳士得、苏富比和菲利普拍卖公司紧随5月纽约的惊人的成交业绩,在一系列的拍卖活动之后,取得了总计2.192亿英镑的非凡成绩,而在25.8万英镑的拍卖标的均价以及87%的拍卖成交率等多项指标上皆表现优异。(图表一)图表一 在市场一片景气的背景下,西方现代艺术大师弗洛伊德、培根、安迪·沃霍、方塔那以及克莱因的作品在拍卖中连续创出新高,而当代艺术中的西方代表人物如戴敏·赫斯特更创出了965.2万英镑的新纪录,连带着的是以中国当代艺术、印度当代艺术、俄罗斯当代艺术为代表的全球新兴艺术市场中艺术品价格的飞涨。(图表二)图表二 然而在短短4个月之后,伦敦却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一片风声鹤唳中面临严峻的考验。10月的伦敦,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普三家拍卖公司陆续地登场亮相,与这些拍卖活动相呼应的还有每年定期于此际的佛利兹艺术博览会(Frizez Art Fair)。更为特殊的是,除了以推动当代艺术为核心的佛利兹艺术博览会之外,三家拍卖公司也是以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为主打。面对经济面的不利因素以及前期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暴涨之后的双重压力,一些市场人士事先已经放出了“行情将会趋冷”的预言。 然而伦敦市场的整体反应或许出乎这些预言家的预料。虽然佛利兹艺术博览会像往常一样没有对外公布场内交易总额的具体数据,但是正如佛利兹艺术博览会官方网站所宣布的“Strong Sold”那样,观察们可以从如织的人潮、画廊主喜形于色的表情中依旧阅读到了那些明确而振奋的信息。 同样,伦敦的拍卖市场也依旧出现了火热的场景:很多欧洲的资深买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伦敦苏富比夜场的拍卖现场,“涌进去的人数超过了以前的2倍,如果不提前半个小时到场,你就会找不到位置。”“还有很多人是新面孔,从参加夜场的买家的具体来源中我们可以印证当下艺术市场的国际性,除了来自欧洲和美国的传统力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对艺术市场开始有了浓厚的兴趣。2006年苏富比销售总额中的5%是由亚洲买家创造的,而这个比例在佳士得是10%”,一位苏富比拍卖行的资深专家这样说道。 伦敦拍卖市场除了依旧旺盛的人气之外,从苏富比、佳士得两家公司最后的成交纪录来看,总体情况还是相当平稳,而从14.57万镑的拍卖标的均价以及78.43%的平均成交率而言,成绩也相当不错。(见图表三)图表三 当大多数人长舒一口气的时候,一些市场分析家却似乎已经找到了某些关于变化的根据:譬如说4个月前还是冲劲十足的现代派大师的作品价格似乎出现了明显的滞胀,尤其是夜场拍卖中一些像安迪·沃霍的一般性作品价格则勉强达到了预估价的水平。对此,相反意见的观点是,在过热的行情中拍卖行的征集已经出现了不小的困难,这样就会出现夜场拍卖作品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专家将现代大师作品价格的滞胀归咎于过热的市场行情。 然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当代艺术的部分,譬如说戴敏·赫斯特作品的成交率还算可以,但作品的成交价格非常一般,反而是来自新兴艺术市场的两位艺术家——中国的岳敏君和印度裔的Baqib Shaw在苏富比夜场中名列成交价格的前两位,分别以260万英镑、240万英镑的落槌价而创造了各自的拍卖纪录。此外,像中国的曾梵志、刘野的作品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涨幅。即便是新兴市场的良好表现在某些人看来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一些擅长挖消息的西方媒体已经开始劲爆出市场的某些内幕,譬如说英国的媒体称Baqib Shaw那张在苏富比创下纪录的作品是由他所属的画廊标得的,这让这些来自东方的价格“神话”大打了些折扣。 “别乐观得太早了!”持悲观意见的专家们指出,伦敦在10月份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市场的整体,因为所有的市场证据都局限于战后艺术与当代艺术的领域,而在西方艺术市场中这些领域只是整体市场的某些局部,因为像传统艺术、印象派艺术、现代艺术早期才是在西方艺术市场中占有更大比重的部分,而正是这一部分在10月的伦敦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检验。这些专家进一步将伦敦市场的成功归因于伦敦的本身:伦敦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繁荣和高增长率;伦敦艺术市场辐射欧洲的能力,而欧洲在本次房次贷的危机中所受到的损失现在看来还不严重;以及强势英镑在目前所造成的汇率优势,等等。 或许答案要在11月的纽约见出分晓来了。 急于获得结论的分析家们终于盼来了纽约的秋季大拍。从11月7日开始到11月15日,纽约的苏富比和佳士得先后推出了9个场次的专场拍卖活动,拍卖内容涉及印象派、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相关内容,基本涵盖了当今西方艺术市场的主要领域。而从Artprice网站公布的2006年艺术家全球拍卖交易量TOP100来看,在数量上现代艺术家占到了52%、当代艺术家占到了40%、传统艺术家仅为8%。因此,纽约秋季大拍的成交如何将成为对市场短期行情判断的某种标尺。 本次纽约秋拍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首先是从佳士得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夜场”拍卖拉开序幕,单场成交金额为3.95亿美元。虽然这个成绩比春季同场拍卖的成交金额2.36亿美元有近1.5亿元增幅,但是较之2006年秋同场拍卖的成交金额4.91亿美元,则也有近1亿美元的回落。同样以均价而言,2006年同场拍卖的成交标的均价达到了791.9万美元,而2007年秋季则为533.8万美元。而稍后举办的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则被人们称为“失败的拍卖”,很多大师级的作品以不到预估价的价格拍出,事先被认为是本场拍卖亮点的梵高的《麦田》更因无人问津而流标。成交总额低于最低预估价的1/3,反映了拍卖公司专家们对目前市场行情的高估和对于后市的过于乐观;而全场73.6%的成交率,不仅与2006年同期拍卖86%的成交率、2007年春季同场拍卖92%的成交率不可同日而语,也客观反映出“买气”的不足。由于“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对于西方艺术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在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纽约所发生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行情的滑坡,不仅引发了隔天证券市场中苏富比公司股票大跌28%的风波,更被逐渐放大为各种有关艺术市场的“利空”信息。图表四 随后举行的各种有关当代艺术的拍卖活动,或许让佳士得稳住了心绪,让苏富比稳住人阵脚,也让倡言“艺术市场即将崩盘”的人士暂时地收声。苏富比拍卖公司在当代艺术的夜场拍卖方面以3.16亿美元的单场成交金额创出了历史新高,而佳士得公司则以3.25亿美元的成交金额取得了仅次于2007年春拍的骄人成绩。而在艺术家个人记录方面,美国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在11月13日佳士得“战后和当代艺术专场”《蓝钻石》创出1180.1万美元的高价之后,又在14日的苏富比“当代艺术专场”《悬挂的心》以2356.1万美元创出个人拍卖的新纪录,而这一纪录也打破了英国当代艺术戴敏·赫斯特在此前创出的1700万美元的纪录,成为目前全球在世艺术家的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图表五 10月伦敦和11月纽约的市场情况,具体反映出在全球社会经济出现变化的大背景之下,全球两大艺术品交易中心所产生的反应。基于各种信息而进行的初步分析研究,已经告诉我们目前艺术市场的整体行情出现了某些异动,这些异动也进一步表明这一波普涨的大行情行将结束,后市将会出现进一步地分化,而整体市场也会随着这种分化的加剧而出现价格的波动。 而其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大师的行情开始衰落。其可能的原因是:前期的价格增长过快;目前的价格普遍处于历史性的高位;过于频繁的换手率,以及获利盘开始集中抛售;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收藏家尤其是美国地区的收藏家已经处于生理年龄的晚期,这使得这个收藏圈过于老化与保守,而一般性的作品也难于引起他们的兴趣。 根据对美国《艺术新闻》公布的全球年度排名前200位的艺术收藏家的研究,可以看到以2002年为分水岭,全球艺术品的收藏方向已经转向了当代艺术。从这个角度加以认识,则当代艺术在目前市场中的持续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而相关领域的停滞则也不难获得适度地解释。 从纽约与伦敦的近期市场反应中,还可以看到“市场开始聚焦于年轻的艺术家”。在房次贷危机之后的8月,英国的《ArtTactic》曾经针对大收藏家和著名艺术经纪人进行了一次深度调查。他们中的许多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并被引申为某种针对市场的积极对策:金融危机会促进或强迫艺术市场进行优化性组合,同时针对于“名家”和“名作”的评判标准将会越发地严格,而评判的过程也会显得更加地细致与周详。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种非理性的头脑发热的疯狂购买将消失,艺术市场将回到它的本身:“艺术家怎么样?”“他们是被藏家所支持还是为评论家所支持?”正如一份调查回复所言:“只要人们觉得艺术品的价值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那么艺术市场将减少泡沫并保持信心;如果人们只是确信艺术品的价格,这个市场将增加泡沫并降低信心。” 正如英国FT的分析家所言“一次失败的拍卖不会造成市场的崩溃”,而10月伦敦的反应和11月纽约的应对,还没有显现出市场恐慌和急速下跌的迹象。尽管在市场的某些领域已经产生了衰退的迹象,但“现在还有大量的买家存在,其中包括俄罗斯和中国的富豪”,纽约苏富比的专家这样说道。或许现在关于艺术市场未来风向的任何断言都显得为时过早,但很多信息已经表明,“有一个现象是很清楚的,价值正在优化组合”,而这显然是一件好事情。(本文写作得到艺术市场分析中心马学东、张秀娟的帮助)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