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自我,面对真实:点评张真、张婕和刘岩的作品
2007-12-13 10:47:10 高岭
张真、张婕和刘岩都是刚刚走出四川美术学院校门的年轻的油画研究生。在她(他)们离开学校、跻身当代艺术创作的关键时刻,举办这样的展览,既是对其多年艺术学习的总结,也是预示其艺术创作方向的绝好机会,可喜可贺。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四川美术学院在中国艺术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尤其在油画领域里,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子们的努力,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半壁江山”来形容四川美术学院出身的艺术家们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里所占的位置是不为过的。 在当代艺术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和多元的20世纪90年代,在当代艺术面临着意识形态、商品化和全球化等诸多问题的包围的复杂但却充满活力的时代,中国的艺术界和批评界曾一度对当代油画的作用和价值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但是四川美术学院出来的艺术家们用他们令人信服的作品,证明了油画艺术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的显要理由。 正因为如此,我非常期待从这个展览里能够看到被称为艺术界“川军”的这些后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新鲜的气息。从她(他)们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她(他)们作品透露出明显的自我反射视角。在张真和张婕这两位年轻的女性画家的作品中,没有外在宏大的历史事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场景,有的只是明显带有自画像性质的女性自我。即便是唯一的男性艺术家刘岩,其画中的场景和历史文化符号,也是以碎片的形式被串缀在画面的不同透视层面上,而画面最终营造的仍然是人物形象。 其次,这种自我视角并没有笼罩上前一阵子流行的所谓青春残酷的外衣,倒是通过对自我形象的刻画和关注,流露出初涉世事的感伤和懵懂惺忪的困惑。与那些刻意夸大青春经历的遭遇、放大外部环境的伤害的作品相比,这三人尤其是其中的两位女性,对待自我的态度和视角,倒显得真实得多、自然得多。 第三,身体既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更是自我心理体验的载体。近年来,艺术作品中以身体为主题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现象。身体作为人与周围世界发生关系的媒介和感应器,的确曾经在历史上被长期忽视和禁锢,而实际上发生在身体上的这种禁锢和压制的背后,透露着深厚的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利意识。回归身体,回归身体的感觉自身的确成为现代以来人文知识分子的呼声。但是身体不仅有生理的层面,也有文化的层面,更有心理的层面,它是心理变化和延伸的媒体。这最后一个层面正是张真和张婕的作品已经触及到的。在张真的笔下,睡眠状态下女性的不同神态,被生动地暴露出来,它自然而且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惊讶不已,因为这种对私密表情的刻画,已经从生理性的描绘深入到心理性的探问——这些女孩在似睡非睡中梦到了什么?张婕画里那一个个对镜自顾的女性,又在表述着什么样的心迹? 最后,绘画的生命力在于创作者的真实。二十多年来,绘画尤其油画在中国艺术民主化的进程中间,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艺术作品的符号化和观念化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当代艺术在形式和手法不断拓展的同时,却形成了精神内涵日益趋同的空洞化的倾向。近几年,艺术界和批评界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提出了当代艺术的社会学转向的呼吁。我认为,当代艺术如果要真正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进程中继续发挥作用,艺术家自身创作视角和心态的真实显得格外重要。古希腊名言“认识你自己”,只有认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之外的他人和社会,而认识自我,就要从每一自我的真实生理和心理体验及感受出发,没有什么现成、预设或固定不变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去仿效,只有回到自我这个基点,一切才能够逐步生发开来。从这个角度看,这三位年轻的艺术后生,迈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步,所以显得真实、自然,因此令人耳目一新。
2006年7月17日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