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图像复制时代的苦行者:韩国艺术家李吉雨的艺术

2007-12-13 11:19:23 高岭

  在韩国艺术家李吉雨的作品面前,所有的人都会惊讶于他那用数以万计的烙点组成的纸上艺术形象。是的,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日益机械化、快速化和效率化的时候,李吉雨这种几乎无休止地重复的纯手工化的艺术劳动,不得不令我们感到惊叹。  如果说画面上这种不断重复并且要求手中香烛或烙铁始终保持一种力度,已经使我们叹为观止的话,那么,仔细分析他的纸上作品,并且把它们摆在当代艺术的整个世界格局里看,我们就又能在第一印象的感叹背后,获得更多的艺术启示。  我们注意到,李吉雨作品的题材大量选择现成的图像,先是选择日常生活图像,最近是选择政治和文化明星的图像。这说明艺术家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即图像的无休止复制以致于泛滥成灾,它们充斥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视觉感官。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传媒发达造成图像蔓延的大众文化的通病。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视觉环境中,谁也无法回避。正因为如此,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潮流就是直面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这种图像的包围,再现、利用并且复制这种图像。当然,所谓的复制,并不完全指照搬照抄,而是赋予艺术家个人化的技巧和手法。就平面绘画看,这种技巧和手法主要是将图片影像直接喷绘到画布上,然后再加上艺术家个人的处理,这方面,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风格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同行。  但是,李吉雨与里希特有着完全不同的处理公共图像的方式。李吉雨是用纸、墨和水彩,还有他那特有的烙烫之点,来营造自己的视觉图式的,却根本不是油画材料。这些明显带有东方传统艺术特征的媒介,经过他的努力,令人信服地证明它们同样能够传达出当代艺术的价值诉求,即通过对公共图像的解构,重新赋予这些图像以精神性的内涵。  具体地说来,李吉雨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自己的想法的:在初期的试验中,他用两张经香烛烙烫的高丽纸,裱褙在画板或者画布上,由于烙烫透点的交叉和重叠,在视觉上形成奇妙的抽象化图案。随着他对烙烫技术的熟练掌握,他开始尝试先在一张纸上用墨彩平涂出图片中的形象,然后再分头烙烫小点,最后再与另一张涂了颜色的纸一道,裱褙在画板或画布上,这样就在视觉上形成了图像错位、虚化的效果。在最近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甚至开始使用三张纸重叠裱褙的创作手法。在他的政治人物和艺术明星系列中,两张分别画有不同人物图像的高丽纸,经过烙点后,再与作为背景色的第三张纸相裱褙,从而形成神奇的图像叠加效果。如果几张纸画的是同一人物形象,则由于用笔用色的手法不同,会形成修正、错位和解构的视觉效果,既是原形又不同于原形。这种效果,类似于当年安迪·沃霍尔的丝网版画的效果,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李吉雨的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显然不能简单地归纳为东方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里,因为无论是他的题材选择、造型结构和价值取向,都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产物。但是,他的艺术中那种纸与火的接触、那种纸本作品的特殊质感、那种无休止地几近参禅悟道的重复烙点的方式,又总是带有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敛特质。这些方面都是沃霍尔为代表的西方波普艺术在确立艺术作为商品社会新的符号性偶像的实践中所缺少的。当然也是里希特的影像模糊化表现技巧所没有的。  面对图像世界的繁殖,沃霍尔犹如一位哲学家,使用重复复制图像的手法,告诉人们符号对于人的控制力量;里希特则试图通过对图像的模糊化表现技巧,来表达图像的双重性和虚假性;李吉雨呢?他则犹如一个苦行者,通过自己不厌其烦的努力,试图告诉人们,图像虽然众多而又纷繁,但却充满值得玩味之处,它们既是限定的,又是开放的,其中有无数的偶然性等待人们的发现。
2006年11月17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晓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