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大剧院的脱贫困境
2012-07-27 09:47:33 未知
贫困的华南最高艺术殿堂
没有政府补贴资助的广州大剧院,如何平衡各方,从而找到一条让自己脱离贫困的道路呢?
在成立周年的纪念活动前夕,广州大剧院请来了一个商界智囊团为自己指点迷津。在某种程度上,这仿佛是“华南最高艺术殿堂”两年来发展命运并不如意的佐证。不过作为智囊团的成员,无论是携程网创始人范敏、诺亚财富的美女总裁汪静波,还是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都没有太多想法,至少在智囊团面对媒体集体亮相的那一天。
巨额成本
在作风务实的城市里,在没有任何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如何经营好一家“高雅艺术殿堂”,这个命题很可能(又或者已经)成为近10年来中国表演艺术市场的最大难题,难度之高即使是经验老到的张宇也前所未见。
张宇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归张宇公司管理,2010年5月广州大剧院开幕他就兼任院长。当时正是由
于丰富的高端剧场运营管理经验,让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从众多竞标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广州大剧院的经营合同。
2009年时,广州大剧院经营管理合同的竞标可是中国高端表演艺术领域一件大事。除了它是与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齐名的中国三大剧院之一,更因为剧院怪异的外表(这是全球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建设费用高达13.8亿元人民币、广州市政府的零补贴(都怪建设预算超支太多),运营管理方必须自负盈亏……无一不在挑战业界脆弱敏感的市场神经。
作为一个城市高雅审美趣味的象征,政府补贴一直是中国各地著名歌剧院的最主要收入(国家大剧院每年能从中央和北京财政获得超过1亿元的补贴),以此换取降低高雅表演的入场门票。换言之,对中国绝大部分高端剧院的院长来说,算账并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连之一都谈不上。
但经过激烈竞争接下了广州大剧院的张宇现在必须学会算账。
单单让广州大剧院那些线条切割怪异无比的透光玻璃和外墙保持光鲜每年就得花掉4500万元人民币。另外,为了配得上“华南最高艺术殿堂”的美名,广州大剧院必须频繁邀请海外一流表演团体前来表演,但这又意味着产生更巨大的成本开支。以2010年年底邀请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前来举办新年音乐会为例,单单表演方的交通住宿和演出费用,就接近200万元人民币。按6~8成的平均上座率算,每张门票的定价需要在1000元左右才能勉强收回成本。而这场在2010年12月30~31日举行的音乐会,最高票价为2880元,最低是180元,其中属于高价票的座位数几乎占了2/3。
“在这样的成本下,很多质量很高的表演都无法进行打广告和广泛宣传,只能在我们的官网上刊登简短的消息。”一名大剧院的工作人员私底下这样抱怨,他认为事前宣传不足是导致这些表演上座率普遍不高的原因,相比之下,在香港同类型表演的广告会由政府资助,刊登在报纸和地铁的广告栏里,而在欧洲更多著名剧院中,新表演的广告海报更是挂满了大堂乃至剧院外墙。
要挣更多钱,最直接的方法是提高表演场地租金和票价,这样的解决方案连小学生都能想到。
张宇也确实如此做了,但直接结果是有兴趣进入剧院的国内表演团体抱怨赚的还不够表演场租,而观众也兴趣缺乏──在中国三家国家级大剧院中,广州大剧院的平均票价要比北京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都要高,以至于诸如《妈妈咪呀》等众多同时在三地公演的作品,广州大剧院的上座率都是最低的。在这种对比下,张宇的公开论调“广州高端表演市场正在高速发展”听起来多少带着点讽刺的意味。
广州人的审美趣味太差?绝不,他们只是本能地务实而已。如果一件商品在外地要价要便宜几百块,绝大多数广州人是不会自掏腰包在本地购买的,即使这件商品是一场表演。这种情况就像没有多少本地人会在广州的LV店买个包包一样,想买,他们会到价格更便宜、品种也更多的香港。
找个赞助人
张宇现在已经不大提起“零补贴”、“零编制”这些了。跟政府抱怨得不到补贴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尽量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更加实际,譬如将表演场地的闲置时间出租给企业办会议或者活动。事实上,设在广州大剧院内部的小型剧场如今已经成为华南地区企业最爱的会议场所。一个尚未证实的价格是,这种配备400个座位、投影设备、升降舞台等全套设备的小型剧场每天租金为300万元人民币,已成为广州大剧院一项不容小觑的日常收入之一。
可供出租的空间还有很多,还可以吸引商户进驻──这是国外同样没有得到政府补贴的同行常有的生财之道,悉尼歌剧院就附带了一条美食街,从酒吧、热狗店到高档西餐厅应有尽有,就连北京国家大剧院里面都设置了餐厅呢,广州大剧院为什么不呢?
于是,在一家法国西餐厅进驻后不久,肯德基和必胜客也相继将餐厅开进了这两块“矗立在珠江边上的石头”里。据广州大剧院方面称,对挑选什么餐厅进驻他们列出了严格条件,例如餐厅的装潢必须完全服从大剧院的设计风格。“麦当劳也很想进驻,但它不愿意改掉餐厅的红色调,最后只能作罢。”大剧院内部人士这样说。哦,忘记提一句,肯德基广州大剧院分店是地球上惟一一家以黑为主色调的餐厅。
不曾想这又在广州人里面引起了争议。尽管绝大多数趿拖鞋,穿背心热裤的广州人不愿意花大价钱到大剧院看表演,但这不代表他们不会时刻盯着这座耗费了13.8亿元公帑兴建的建筑物里发生的一切。“这样做简直有失高雅,商业正在侵占公共空间!”他们在电视事节目中指责着。
面对质疑,广州大剧院不愿作过多回应。当你必须同时面对公民意识抬头的市民,还有看似开明的政府(并且他们是真正的业主方)时,沉默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但沉默不能让命运更好一些,广州大剧院需要更多钱──它每年还有数千万的维护费账单要付,当然还得打点更多知名国际表演团体的前往广州的交通和住宿……找几个有钱的赞助人能否解决问题?不要忘记这也是海外著名剧院获得稳定发展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邀请这几位企业家成为商界顾问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愿意拿出资金支持广州大剧院的发展。”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说。而诺亚财富的汪静波在顾问受聘仪式上已经公开表示,很有兴趣成为高端艺术团体的赞助人。
不论范敏、汪静波还是郑南雁,能为广州大剧院带来的影响恐怕只是用一个“钱”字是难以覆盖的,虽然到目前为止他们还尚未提出一项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携程网、诺亚财富以及正谋求进军高端酒店的7天连锁酒店集团,手中拥有中国,包括在华南区的不少优质客户资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人多半收入不菲,爱好广泛,全国甚至全世界游走。更重要的是,无论范敏还是郑南雁都掌握着这些客户的最新行程(前者的携程网可以通过酒店预订信息知道客户即将落脚何处,而后者的连锁酒店和租车业务也具备相同能力)。这些年轻人是否愿意每个月花几百上千块去欣赏高雅表演?很可能。试想一下,如果他们身居广州或者珠三角地区,手机刚好收到一场感兴趣已久的世界著名歌剧在此演出的消息,会做如何反应?
“我们很期待能与他们有更深入的合作。”广州大剧院院长张宇说。现在,一套电子票务系统正在加快开发之中,除了让那些喜欢看表演的观众更容易买到门票外,广州大剧院希望这套系统能接入顾问手中掌握的客户数据,向那些生活在华南地区,或者偶尔出差至此,真正有兴趣,并且愿意掏出腰包看一场高雅表演的人们精确推送表演资讯。
三大国家级剧院的对比
● 北京国家大剧院
管理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政府补贴:中央和北京市两级财政每年给大剧院30%,约合1亿多元人民币的财政补贴
总投入: 31亿元人民币
维护费:一年仅维护费用就超过4亿元人民币
门票价格比较:以意大利罗马芭蕾舞团《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国家大剧院最高票价580元,最低票价100元;广州大剧院最高票价1680元,最低票价180元。
● 上海大剧院
管理方:上海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
政府补贴:上海市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具体数目不详
总投入:12亿元人民币
维护费:预计一年维护费用在2000万元左右
演出场次: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大剧院演出场次累计达到6700场
门票价格对比:以奥地利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剧目为例,上海大剧院最高票价580元,最低票价120元;广州大剧院最高票价1680元,最低票价180元。
● 广州大剧院
管理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政府补贴:无
总投入:近14亿元人民币
维护费:一年的运营维护费用要4500万元
门票价格对比:以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为例,广州大剧院最高票价2880元,最低票价280元。国家大剧院最高票价1200元,最低票价200元。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