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可能解开千古之谜
2012-07-31 08:51:10 钟天骐 秦玉
专家在大连旅顺博物馆甲骨中发现6个新字
7月5日,“旅顺博物馆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正式启动,由中国社科院与旅顺博物馆共同合作。
大连旅顺博物馆前天公布,经过20天的紧张工作,项目组目前已经将2200多片甲骨全部拓完和拍照完毕。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们从1700多片从未公布的罕见甲骨中发现6个新字。专家称这些新发现有可能解开千古之谜。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还可能有其他新字发现。据介绍,下一阶段,专家将对馆藏甲骨进行考释、分类、断代等深入研究,并将在2014年出版关于旅顺博物馆馆藏殷墟甲骨文的学术著作。
历经磨难仿佛有老天眷顾
主持该项目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历史上,研究甲骨学的学者有著名的“四堂一宣”(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四人因字号里都带有一个“堂”字,被称作“四堂”,“一宣”则是指胡厚宣),宋镇豪就是胡厚宣的嫡传弟子。
尽管研究甲骨多年,著作等身,但说起罗振玉的这批收藏,宋镇豪仍然两眼放光。
中国出土甲骨共15万多片,其中大陆保存有97600多片,台湾有3万多片,香港仅保存有89片,而旅顺博物馆共有2000余片,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旅顺博物馆馆藏甲骨中有1700余片从未公布过。可想而知,对国内外甲骨学研究者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未知领域啊。” 宋镇豪说他们原以为罗振玉在他的四本甲骨研究著作中收录了这批藏品的拓片,令人意外的是罗振玉收录的不少都是亲朋好友所藏拓片。宋镇豪估计这批甲骨是罗振玉想晚年整理,却由于种种原因心愿未了便驾鹤西去。
甲骨文所用的材料有牛骨、猪骨、羊骨、象骨、人髋骨、龟甲等。1910年,经多方打探,罗振玉初步认定甲骨的出土地应在河南省安阳西北五里处的小屯村。为了证明这一点,1911年2月,罗振玉特委托弟弟罗振常实地考察。罗振常在安阳小屯逗留了50天,不仅弄清了甲骨出土地殷墟的准确位置,还为罗振玉购买到了1万余片甲骨。宋镇豪说,旅顺馆藏的这2000多片是罗振玉藏品中的精品,均为殷商早期出土的甲骨,而且绝大部分为龟腹甲和牛胛骨,少量为龟背甲,最大的一片复原长度达48厘米。董作宾曾就甲骨文书法的时代特征作了划分:第一期(武丁),雄伟;第二期(祖庚、祖甲),谨饬;第三期(廪辛、康丁),颓靡;第四期(武乙、文丁),劲峭;第五期(帝一、帝辛),严整。以时代来分,大致前期的字大,中期的字小,较质朴,晚期的字带有一些金文的特点,有的字很小,但很严谨。
罗振玉的藏品从一期至五期甲骨均有,是记录3000多年前商代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从殷墟出土后,这批藏品也屡经战火。大连解放后,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曾被军队征用,藏品散落民间,所以今天能见到的这些藏品可谓是劫后幸存。
初入宝山 便有惊人发现
让宋镇豪兴奋不已的是,项目启动不久,他们就发现了6个新字,有的是地名、人名和动物名。目前研究还在进行,还不能透露这些文字究竟是什么“目前为止,甲骨文4000个左右单字,能识读的也就2000字左右,剩下的很多都难以识读,或者已经‘死亡’了。大多是人名、地名或是当时专用的一些字,这些都是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今天已无从考证。对于这些‘死亡’了的字,我们反而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
宋镇豪举例说,在清理完其中一片龟甲上的泥土后,出现的一个新字破解了一个悬而未决数千年的谜团。“在武丁中晚期,殷商曾经和西北地区一个强大的敌对方国打了好几个月的仗,战争规模很大,参战人数有上万人。战争以殷商胜利告终,胜利后殷商的国土面积扩大到陕西一带。当时决定胜负的一仗是在哪里打的,历史上是个谜。我们发现的这个新字就是这一仗的所在地。”
在这些藏品中,有一片龟甲上刻了150多个字,在已发现的甲骨中极为罕见。整理工作中出现的一片甲骨,则透出远古的神秘气息:一个巫师手中正拿着法器驱鬼,令人惊奇的是,巫师手中拿的驱鬼法器竟是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两端带有圆形的东西。“这片记有巫师手拿十字法器驱鬼构形的甲骨文,是迄今在殷墟甲骨文中仅此一见的珍品。
罗振玉是第一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吗?
罗振玉在甲骨文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方面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出版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前后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续编》、《铁云藏龟之余》,还收集了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等资料,又完成了《殷墟书契考释》这部中国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但对于他何时开始进行甲骨文研究,甲骨学史家的意见不一,大多认为是1910年他的《殷商贞卜文字考》一书出版之后,像吴浩坤、潘悠先生所著《中国甲骨学史》在介绍早期甲骨文研究情况时说:“甲骨文研究的初期阶段,包括1899年至1927年近三十年的时间。其中,前十年的研究者仅孙诒让一人而已。”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旅顺博物馆副馆长王若给出了最新的研究结果:他们在整理旅顺博物馆藏罗振玉手稿时,发现了罗振玉写于1901年的有关甲骨文研究札记,经过认真分析,初步认定,这正是罗氏最早的甲骨文研究“心得”之一。
王若说,札记载于罗振玉始作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的《置杖录》手稿中。旅博藏手稿用行草分别书写在有绿色丝栏的稿纸上,用纸捻装订,封面有罗振玉亲笔用隶书题写的“置杖录”三字。
“罗振玉的甲骨文研究,应该从1901年初次见到甲骨文,并写出最早的研究札记开始。因为这时他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甲骨文证史、考究文字源流、探索卜法的基本思路,并通过1910年的《殷商贞卜文字考》、1915年的《殷墟书契考释》逐步修正并完善,贯穿始终。
至此,应该指出的是,新发现的《置杖录》手稿中关于甲骨文研究札记,可以证明罗振玉没有缺席甲骨文研究史上的第一个十年,应该也可以证明,罗振玉是第一个全面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