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雨:画面吹来炙热的风
2012-08-09 10:02:49 未知
昨日,“炙热的风——陈雨油画展”在广州中信广场唐宁书店画廊开展,青年画家陈雨的13幅同一主题的写生作品亮相,展出时间为一个月。这是一次小型的画展,但却凝聚了画家陈雨一段极其难忘的体验。今年春季以来,他从广州回到家乡雷州半岛的小村落,一个人在寂静的田地间、海边写生,向大自然学习并得到了充分的灵感和收获。此次展出的作品,正是他从半岛归来后向城市交出的炙热画卷。
黄礼孩
“上午在一个荒岛,晚上在一座大城市。”《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这样形容理想的工作环境。此话用在青年画家陈雨的身上也是吻合的。不同的是陈雨一个月在雷州半岛的土地上画画,一个月在广州的城里生活,如此交织着城里城外的人生和岁月成为他在艺术上新的摆渡。
当一些画家穷尽心思去画一些不知所以的东西或往北京、上海扎堆时,陈雨却远离喧嚣和诱惑,他选择独自一人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去,回到生命的原乡去。诗人洛尔迦说“船在海上,马在山中”,与此对应的是陈雨的“人在土地上”。回归土地和请教自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和艺术态度,他因之听见大地的歌唱、沉静与颤栗。光线充沛的白日,陈雨独自在菠萝地、山野、村庄或大海之滨徘徊,画画,遭遇日常的和心灵上的事物。自然就是普世价值,自然就是美德。一个人面对自然是一种祈祷,也是一种谦卑,自然之美唤醒内心的潮汐,艺术家的天赋就是心潮无端的起伏。在时间与空间的迂回中,陈雨记录下了他所亲历的土地。他的眼睛是生动的镜头,他把亲切的事物纳入视觉内,在蓄势待发的挥洒中把客观现实和观察后的联想结合起来,在多个维度上呈现:色泽饱和的菠萝地,暗淡中透出白色光亮的海岸,云朵下安静的村庄,流淌红色光线的小路等等,无不逸出火焰的海浪和土地的欢腾。
绘画是技艺的魔术,是美学修辞的闪耀,更是个人风采的飞扬,但在技术主义之前必须对土地和土地上的命运有着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陈雨的油画不止于热烈的色彩,也有暗淡之时,这或许是心境微妙的变幻。雷州半岛这片远乡,它的过往和当下,就像陈雨早年求学的命运之旅,带来挣扎的困境和洞见的出路。今日的半岛已不再是画家童年的记忆,他画面上像刀切过的山,仿佛就是一片伤痕,是大地的愤怒。土地对人的怜悯多于报复,因此陈雨在高悬的画布上不断穿越世俗的傲慢,虔诚享用大地赋予的粮食。欣赏他从土地上得来的写生作品,我会想起屠格涅夫传记作者加奈特所说的:“山谷在即将到来的夜的阴影中颤抖,较高的土地依然在温暖的光明中闪亮。”
翅膀就是深渊。绘画如同翅膀的飞翔,它飞进不同的时间,飞向另一个空间。陈雨的油画从具象走向抽象,笔触跨越写实和幻想的边界,捕捉到的风景一如生命的倒影,在画布的镜面上映照:这便是艺术家另一个寻找中的故乡、信念和爱。朝向土地的艺术让人踏实,它是自由、野性、骚动、欢悦和忧伤,也是自然的胸怀和忧思,陈雨从一个伤口或一双笑眼涌出的绘画就这样一一呈现。诗人波德莱尔在《远行》中写道:“我们的精神如画布一般高悬,请画上你们的回忆及其远景。”凝神陈雨悬挂起来的画面,恍惚之间,感到半岛之南夏季的风正从他的画面吹来,炙热、潮湿、狂野,带来午后欲望的云朵和旷远的灼亮。
艺术家简介
陈雨,1975年生于广东雷州,2008年6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现为自由画家。
曾于广州、东莞、珠海等地举办油画个展。作品参加“南方青年艺术100”、“广东第三届油画大展”、“第二届广东省青年美展”等20余个艺术联展并获奖。
遇见另一个自己
陈雨
我时常庆幸,一年四季,总能有那么一些上帝赐予的美好时光,可以挣脱现实生活中琐碎事件的束缚,心无旁骛地回归自然,去追随内心的召唤,去体验另一种生活,去寻找另一个自己。
我喜欢“出走”的状态,在通往大自然的路上总会有无限惊喜。很多时候,我独自一人在茂盛的植物中穿行,在海边游荡,在泥泞的田埂上漫游,遇见美的事物。有时遇见当地的农夫或司机,便席地而坐,分享同一根水烟筒,或喝上几杯热茶;更多的时候约上熟知的同学或朋友,一起去钓鱼、打鸟、摘果,兴之所至,还会脱光衣服跳进海里游泳;累了,便在菠萝地里铺上席子,睡上一个混杂着青草清香的午觉。
这就是写生的快感,自由、浪漫、激情、野性,夹杂着一点点的流浪者气息,为我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我从来不给画面设限,不去想要画什么或者怎么画,也从来不让自己的画面重复,即兴创作带给我很多的惊喜,每一幅画都是当时的感受、灵感和心境变幻融合的结晶。写生对我而言,更多的时候是靠近不一样的人群,体验另一种生活,发现未知的事物。德国画家丢勒说过一句话:“艺术确确实实是潜伏在自然里,谁能把它从中剥出来,谁就占有了它。”每一次我走在田野、树林或者寂静的海边,站在我的题材面前,我觉得艺术确实是存在于大自然之中的,而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的农民。他们的沾着泥土的粗糙的双手,日日梳理着大地的羽毛,使它发光,也使它黯淡,让它丰收,也让它荒芜,而这一切构成了无可伦比的大自然天然的艺术品。有时候我在他们劳作的地方写生,他们会疑惑地围在我的身边,看我画画;我偶尔也会停下笔来,看着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相互觉得对方是艺术家,拥有自然和美。
当然也有遗憾的事。今年4月底,就在写生之旅的最后一天,我在菠萝地里花了数个钟头创作了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由于颜料未干,我把画板拴在了车顶上。待我回到旅馆,欲打包行李返城,发现车顶上的画不翼而飞了。于是,我马上驱车回到菠萝地,绕着那些乡野小径来回数次,终未所获。我每次去写生,喜欢带上一只狗,其中有一只叫“多多”的狗,就是在徐闻的菠萝地里走丢了,令我怅然数天,至今惦念。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会在这片土地上与它们重逢,那应该会是大地赐予我的最大的惊喜。
(责任编辑:彭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