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入灵魂的绘画
2012-09-04 11:46:05 未知
---解读徐璟油画艺术
世界从来毫无意义,在具备感情与理性两大能力的人出现之后,才依照原本不存在的逻辑体系构建出心醉神迷的样貌。徐璟完美地融合了这两大能力,她以灵魂的力量感知世间万物,用绘画的形式,重构出内心沉静而丰富的景致。面对徐璟的绘画,观者可以直视其灵魂深处的悸动,也可以沿着其灵魂的风暴骤起,风飏电激九霄云外,沉浸于画面之内,震撼于某种莫名的情愫之中。我认为,这是由于画家具备深沉的灵魂感知力,赋予给画面以悠远无垠的能见度,属于潜入灵魂的绘画,能引发人们彻底的感动。
在油画历史上,极少有画家能像徐璟这样用灵魂来认知、感悟和表达这个世界的,她的绘画至少表明了人与世界应有的自在状态。按照油画在西方的传统,不论是古典主义的外在摹仿还是现代主义的内在表现,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内外、主客对立看待,总是会把世界独立于人的灵魂之外,割裂地去用艺术描述世界,或者孤独地表现内心,很难将人与世界融合在绘画之中。中国哲学讲了数千年的“天人合一”,在油画创作中真正实现却难于上青天,因为那就是灵魂的境界。徐璟观察世界时天生具备浩瀚的人文情怀,同时由于其女性细腻的敏锐,这让她柔软的灵魂无所畏惧地裸露在沧海桑田的风云际会之中。在她眼里,世界万物都与她是一体的,她看到山、树、水、花、房舍,哪怕是一缕清风,都能从中感受生命的情缘。在画布上,她调配色彩、构图、造型,完全变得师法自然,毫不扭捏做作。看徐璟的作品,仿佛每一幅都是自己在空气中生长出来的,充满自然的律动,让人想起超现实主义代表画家米罗的作画方式来。显然,徐璟的绘画比起后者具有更为明确的灵魂指向,而且她也从来不曾拒绝自己对现实的感怀。在其油画新作系列中,便能看到画家内心明晰的艺术信念。
2009年以来,徐璟创作了《心如止水》、《非花似梦》、《醉荷》、《梦魂》、《心忏》等系列油画作品。在这系列创作中,画家完全抛弃具象与雕琢的语言,关注灵魂原初的形状,用最为直接的方式呈现在画面上。中国古人提倡的“澄怀观道”,实际上是与“师法自然”一致的,因为其所师法的自然是指“自然之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指出了“道”是不可以单凭理性或感性去独立把握的,而必须要通过彻底开放的灵魂与自然对话,方可以领悟。徐璟的创作方法,恰恰暗合了东方智慧中最玄妙的部分。在《天荷印象之一:灵光醉荷》中,浅紫色调糅合着黄灰色的背景,压着绿灰色的倒影,细微的笔调铺陈出透亮而丰富的水色天光,在漫不经心的位置,几片嫩绿的荷叶从烟雾中隐约露出,与远处淡黄绿的荷叶、水面漂浮的荷叶交相呼应,洁白的荷花,用白色颜料浅淡地隐现在叶群后。意境和谐,在灵光静雅的水天之际,荷与自然的醉意袭面而来。另一幅竖构图的《醉荷》中,徐璟选取浓重的黑色颜料大笔横刷出背景架构,顺势在浓黑和灰色之间竖画出荷干,点出荷叶,再用黄灰、玫瑰色湿染底色,最后用亮丽的黄色、厚重的红色和白色点出荷花。画面看似随意平涂,但层次感极强,而且,由于大面积的黑灰为底,画面上跳动而具有沧桑肌理的纯色块就像会说话的眼睛,折射出生命的每一段苦痛与欢欣。《梦魂》同样采取类似的手法,画家用油画刀将极其饱和的红色不均匀地竖向刮到画布上,露出的画布就像苍岩的裸石,油画刀锋过处,留下犀利的横向划痕,犹如天外罡风瞬时掠过,其下白色颜料在斑驳的肌理上恣肆狂作,如惊涛拍岸,近处暗藏的淡黄绿色,让人心绪宁静,回到现实。在这些作品中,几乎已经无法辨认具象所指,但仍旧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归一的生命追求。正如徐璟自述:“有灵魂的地方,就有永不中断的梦想。多彩的梦想让生命绚烂,让灵魂升华。”
徐璟有着女性艺术家细致入微的感受,同时还强调在画面上表达人生哲思。如《花落谁家》,在灰底画布上,徐璟用画笔蘸上湿的褐黄颜色从画布顶上着笔,让颜色自由流下,画面上形成错落有致的花与杆,在下部趁湿点染上枯淡的大片叶子,在后面,用重色横向勾出房屋的方块,虚虚实实,有节奏地平涂上黄色、白色、红色、桔色等。画面雅致而具有音乐的韵律,同时传递出一种平和处世的哲学意味:不论花落谁家,“人生贵在得失之间掌握一种平衡”。自然与人,其灵魂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平和静止,很多时候,狂乱的躁动却是灵魂净化的必要形式。在《心忏》中,画家用大笔蘸浓黑调钴蓝,横涂过前景,转而飞扬的笔触在上方漫天翻卷,用笔环环相扣,飞白与笔道的坚定让人能感受画家心灵的巨大张力,点睛的几处红、远淡的白,都显露着人生意志的锋芒。抽象的语言没有着意刻画人的形象,却让人察觉到灵魂的存在,这也证实,灵魂的沟通比外在的形貌沟通更为直接有力。
用灵魂感知到的世界,往往难以用绘画语言来描绘,所幸的是,徐璟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体系。而灵魂的高度是需要艺术家用一生来修炼的,那也意味着,徐璟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她经历的所有悲欣,都注定会进入其艺术创作,帮助她深深地潜入灵魂,以艺术之名,在灵魂深处彻悟自然之道。
著名美术评论家 蒋文博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