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写劳作:一种古典的时尚

2012-09-04 17:21:49 未知

  西方作家昆德拉写过一本小说,题目就叫做《慢》,他觉得慢是人生很有乐趣的一个过程,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他这么设问:“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里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里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城市生活快了,这些带有闲适气味的人群必有两种选择,一是消失,一是也跟着快起来。

  书写是手工活计,是斯文人的表现,由手的外在动作而看到这个人的内部。一笔一画慢慢地写,尽量完整、到位,而不因快而乱。相比较而言,慢动作里更能储存淳酣的味道。书写用手,这与古人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是手的书写让心慢了下来,还是心的慢让手能够掌握这门手艺,慢实践都是贯串一个书法家生存过程的。史书上认为赵孟頫一日书一万字,康里子山一日书三万字,如果把这种偶然当作目标来追求,那就是把人推向机器了。很明显,我们不推崇慢的案例,因为我们不喜欢慢,崇尚快,于是许多快手的故事风一样传开,让人津津乐道。这么一来,慢写的篆、隶、楷就少人掌握了,因为它们明显快不了。

  手工劳作就是以慢为特征的,因为人不是神也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速度。颜真卿是一个喜欢慢写者,那么多碑文,都是以楷书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不慢写不行,而慢写需要工夫,透过慢写我们看到了外在的变化、内在的储备。随着时日的推移,慢的力量凸显了出来。《麻姑仙坛记》不同于《勤礼碑》,《家庙碑》又异于《中兴颂》,都是在慢中生成、变化,并且越发有分量、品位了。这就像一个正常的人、一株正常的植物,不是每一天都能看到成长的迹象的,有时,不动声色、毫无动静反而是很正常的。如果一个孩童写的字有成人气象,那就应该为他悲哀。就好像戏台上的孩童讲的都是成人词汇、腔调,这时观众不应该称美,而应该忧虑。不合年龄的言行举止,说起来就是不正常。八大山人早年写得字很浮薄尖刻,是飘在纸面上的,让人感到此人在书法上也未必有什么前景——也许当代的一个小青年都比青年八大老练得多。可是,八大是正常的,当幼稚时则幼稚,慢慢生长起来,随时日而沉着凝重。

  手工劳动太慢了,动作上就没有惊人处,也就不吸引人。如果一个笔会,有一个书法家慢条斯理地写一幅楷书,会被认为不合时宜,就好像大家都进入了快车道,风驰电掣,慢车的出现反而妨碍了整个车流的向前。大家都急着掌握惊蛇走虺的绝技,慢的好处就体验不到,慢的速度也就驾驭不了。书法作品中的火气、躁气与快很有关系,心灵求快,指腕因此快,习气就快出来了。手工劳作有自己的规律,有自己的速度,是最慢、最原始的速度。除非人变成了机器,手变成了机器手,那么,书写也就不是本来的那个含意了。

  手工劳作者应该在思想上过着错位的生活——众人都在敲击键盘,我独执柔毫而书;众人皆求迅疾,我独以慢为尚;众人以时髦为范,我独以古典是求。如此,不辜负手工劳作之规律,必能享用手工劳作之硕果。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