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

2012-09-07 10:41:50 于学文

  

  中国当代艺术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公认的,也是不容回避的。为了更好地阐释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本节先将西方现代艺术的流派作一梳理。

  ▸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运用在美国的艺术中,被用来称谓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波普艺术是以波普文化为基础的艺术,60年代末成为世界上最普及和最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波普”(pop)一词含有通俗、大众、流行的意思,因此波普艺术是以全面反映大众文化各个领域为特点的。

  波普艺术以波普文化为基础,扎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它无论在创作源泉、技术手段、语言元素上都离不开当时发达的商业社会与商业生活。波普艺术家身处商业社会,商业生活方式中的都市环境和民众流行文化 ,为他们提供了构思创作的语言符号——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用品、铺天盖地的广告、报章杂志、歌星影星甜美的形象、废物处理、环境保护等等。他们就地取材,并运用绘画、装置、拼贴、丝网印刷、现成品集合等手段进行创作,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歌星影星、广告海报、可口可乐等形象,通过选择和仔细的制作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用以展示时代生活,让人们与时代保持密切的联系,使艺术与生活相等同,波普艺术由此得到发展。

  美国最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常用放大海报或杂志广告,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印在画布上。他的作品中常常是同一形象的无数次重复。《玛丽莲·梦露》是沃霍尔1967年创作的自杀后的梦露像,他将众多排列整齐的梦露头像照片展现在观众面前,重复地显示美国影坛红极一时的性感明星深入人心的形象。在作品中掺入一定的社会意义、采用丝网复印的方法机械地重复,尽量消除画家的手迹,这是沃霍尔的特殊风格。沃霍尔曾说过:“商业艺术的制作过程虽然机械化了,但制作的态度中却包含着设计者的情感。”

  波普艺术常常是把生活中现有的实物挪动位置、改变环境,赋于它新的含义,其艺术手法与达达主义有相似与共通之处,因此人们又称波普艺术为“新达达主义”或“新现实主义”。

  ▸ 极少主义艺术

  在战后时期的所有艺术运动中,最具自觉的是美国的极少主义艺术,它的目标在于完全的洁净和整体,将艺术简化到该媒介本身最固有、最本质的元素,而除去其它非本质的部分。将艺术的手法减到最少限度,是希望某种单一的活动会产生,同时给观众一种单一的经验。代表画家有:法兰克·斯泰拉(Frank Stella,1936- )、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1932- )和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1931- )。

  在斯泰拉的《燕尾服公园接合》、安德烈的《对等》、莫里斯的《绿的艺廊》等作品中,其机械式的精确度和赤裸的表面说明了直截了当的目标,它们的方法通常依赖于制造无特色的单元重复,标准化而无个性。艺术家只负责设计,至于制造的工作,则交由工厂完成,这使得作品的吸引力大大受到限制。60年代末期,伴随着观念艺术的产生,极少主义艺术趋于衰弱。

  将艺术的手法减到最少限度,是希望某种单一的活动会产生,同时给观众一种单一的经验。评论家约翰·贝罗在1967年的一篇文章中,比较精确地概括了极少主义艺术:“极少(minimal)一词好像暗示极少主义中缺少艺术,其实不然……与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相比,极少主义艺术中最少或似乎最少的是手段,而不是作品中的艺术。” 然而,“极少”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相反,它往往是丰富的统一,是复杂的升华。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极少主义风格的艺术都做的是“加法”之后的“减法”。 1959年,斯泰拉展出他的黑色系列(Black Paintings),标志着20世纪中期极少主义的诞生。这一系列,纯净、简洁、均匀,摒弃以透视制造空间幻觉的传统艺术手段,对称的构图进一步取消了形象和画面的区别。

  ▸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强调人的观念和作品的意义在创作时的重要性。观念艺术家认为:传统艺术作品很难将艺术家的观念表达透彻,只有创作过程和记录这一过程的方法手段才能胜任表现观念的职能。他们往往把创作过程用文学、摄影、草图、速写、标题、录像、身体、表演等手段加以记录,并将这些实录同作品一起展出,或将这些过程代替最后完成的艺术品,以期观众在自己的大脑中能跟随记录参与创作,体会艺术家的思想、观念。著名的观念艺术作品《一把和三把椅子》依次是“椅子的实物”、“椅子的照片”、“椅子在字典中的文字拷贝”放在一起展示,从实物到照片、最后到观念的椅子,艺术家认为让观众得到的关于椅子的抽象概念,远比实物的椅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关于这个话题,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有具体的论述。

  观念艺术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现代派艺术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极少主义,再到“取消主义”的一种艺术。观念艺术家们到处表演、演讲,还于1969年创办《艺术语言》杂志,宣传主张,举办系列展,成为70年代风行欧美的现代主义流派。

  ▸ 光效应艺术

  “欧普艺术”又称“光效应艺术”或“视幻艺术”,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欧洲及美国,是同波普艺术一同发展起来的。它植根抽象艺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加强绘画效果的艺术,多以静态的、抽象的几何图案及其明暗、色彩渐变的不同组合造成观众视觉上的错觉或幻觉效果,其形式包括平面绘画和立体作品。它常采用的手法有黑白对比或补色对比的几何纹样错位、重复,造成错觉的空间感和变化感;它排斥一切自然的再现形象,也不表现任何情感和思想,仅探讨纯粹色彩和图形的视觉效果,是20世纪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欧普艺术的许多艺术家是抽象派画家,所以也可说欧普艺术是抽象主义在幻觉上的新发展。英国女画家布里奇·莱莉(Bridget Rily,1931- )最初从事具象画创作,1960年意大利之行,深受未来派作品影响,从此走上了探索光效应的艺术道路。《流》是她的代表作品,如果观者紧盯着画面看,就会发现画面的线条流动不止,这是因为人的视觉不可能只固定在一点上,只要图形略作移动,视觉马上就会发生变化。1965年在纽约举办过欧普艺术大展,加速了欧普艺术在美国和欧洲的流行,也使这一名词广泛流传。主要艺术家还有美国的瓦萨莱利(Victor Vasarely,1908—1997)、阿纳斯基维兹等(Richard Anuszkiewicz,1930-)。

  ▸ 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亦称“地景艺术”,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主张以大自然作为材料,在自然环境中从事创作,让大多数人能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在游戏和幻想中,得到了一种未知的新体验。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们一般以广阔的大地、田野、海滩、山谷、湖泊及其中相关的建筑、设施等作为艺术的材料和创作的对象,进行一些有关的施工、挖掘、堆垒、染色、修饰,或者包装、筑构等,以改造其外观或形象,创造出一种体量巨大的,不能被博物馆接受又不能被个人占有的环境艺术。因此说,大地艺术也是介于工程与雕塑、建筑与风景、艺术与自然之间的一种边缘艺术,而且一般并不以实用为目的。著名的大地艺术作品是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1928-1973)在犹他州的大盐湖以泥浆和岩石围绕成的《螺旋状防波堤》。

  ▸ 照相写实主义

  超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发源于美国,60年代后在西方流行。这个流派的艺术家反对抽象艺术的潜意识情感和在造型中不表现具体物象的作法,他们认为应该排除画家的主观意念,做到纯客观地、真实地,甚至像摄影那样地再现物象,所以又称之为“照相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的艺术主张是酷似和逼真,许多超写实主义的画家用照片作为他们绘画的基础,做出客观、逼真的效果。

  超写实主义画家们常常取材于城市风光和农村景色,也有人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克洛斯(Chuck Close,1940- )是美国超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克洛斯以人物肖像作为创作题材,他描绘的对象所强调的不是人物的内在精神,而是外形的酷似,而且尺寸非常大。有人说:“站在他的画前面可以感觉到画中人物的皮肤在呼吸、出汗,甚至可以看到他们在闪现出痛苦、疲倦和恐怖的表情。他所画的既不是人,又不是非人,而是一种还原到中性的、仅具有生物学机能的一种生物。”这在后面章节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有对应的符号。

  ▸ 后现代主义

  到了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美术被视为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学术界对它的说法也不一致。大体上说,是近几十年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它领域。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图里(Robert Venturi,1925- )于1966年发表了《建筑物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文,文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简洁性、纯粹性进行了尖锐的质疑,该文被公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宣言。其后英国建筑评论家查理·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39- )首先使用“后现代主义”一词,并出版了《后现代建筑语汇》一书。后现代主义不仅仅表现在美术方面,它的表现也在文学、美学、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领域中有所体现。它绝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流派,而是一种广泛的文化倾向,在内容上以多元文化中的观念为主导,形式上以综合的方式为基础。后现代主义艺术家采用广泛的媒介,包括素描、雕塑、表演艺术、静物摄影、混合材料、装置艺术等。

  ▸ 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这种形式最能体现后现代无所不包的广泛性。对装置艺术的解释可以说是各抒己见,而且很多时候就连作者本人都不能提供权威的解释,观众可以用自己的理解看待作品。1992年,录像装置艺术家格里·希尔(Gary Hill,1950- )的《高船,Tall Ships, 1992》是录像装置艺术的代表作品,这是一个漆黑的走道,刚进去的时候伸手不见五指,墙面上是不同年龄性别成排的人影,在一个地方待久一点,那个人影会逐渐靠近,直到变得跟真人一样大,刚进去时看起来阴森诡异,需要有探险的勇气才能继续走下去。希尔采用合成影像的形式向人们传达这样一个概念:人类永远无法与他人真正接触,总有一道障碍物横亘其中。

  ▸ 新表现主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德国和美国兴起了“新表现主义”的思潮。表现主义的重新崛起,证明艺术中出现了回归的趋势,本世纪初欧洲的表现主义的许多要素重新受到关注。

  与此同时,意大利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重拾的不只是造型,还有象征主义、幻想和公然的情色主义。新表现主义的崛起,说明与现代机械文明相结合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用艺术形式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重新受到关注。

  进入20世纪末期,西方艺术出现了多元文化主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艺术家越来越多地来到美国和欧洲,他们带着本身原有的文化传统,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形成新的艺术表达方式,西方现代艺术在多元文化中增加了它的内涵。

  以上这些西方流派,是西方美术史中关于西方现代艺术史解释的通行词条。中国当代艺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模版,并不是每个流派都进行了一一对应的模仿,而是有选择地进行了模仿。模仿特征比较明显的是:达达主义,表现主义,波普艺术,观念艺术,照相写实主义,装置艺术等。

(责任编辑:彭亚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