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中凸显的人文情怀
2012-09-07 15:07:26 林路
这本画册的筹备至今历经多少风雨,然而无需置疑,回眸整个大背景,近些年来中国摄影界正在发生着一场摄影的“纪实转向”,其中的关键词是:记录、人文、社会责任……在这场“纪实转向”中,纪实摄影赢得了话语权力。在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中,纪实摄影确实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说中国过去数十年的纪实摄影在推动社会进步功不可没的话,那么未来的中国纪实摄影应该在充分尊重人性、表达个性层面再上一层楼。纪实摄影的核心应该是关注社会中人的生存,它的核心功用是改良社会,优化文明。它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留存印痕。这本画册尽管聚焦的是中国的一个城镇,但也许可以折射出更为宏大的社会人文价值,这绝非恭维之词。因为无论是拍摄者还是文字撰写者,都为这一个时代,留下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活档案。
当然,纪实摄影连同文字的参与,要达到“宏大而深刻”的境界,至少应该满足巩志明先生曾经提出的三个条件:1、纪录是长期性的;2、纪录的目的是非功利性的;3、对某一社会现象(专题)的挖掘、纪录以及研究、整理、传播,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且能深刻影响一定的受众群体。我想,当你仔细翻阅这本画册之后,一定会发现,这些摄影和文字的联手,距离这样“宏大而深刻”的境界已经很近了。
徐泾这样一个也许在中国地域版图上并不显眼的小镇,能在这样一本独特的画册中散发出迷人的光芒,的确很不容易。摄影师和文字工作者历尽寒暑,多少次深入街心巷里,用心去触摸这样一个在历史变革中崛起的故事。从蟠龙古镇到平石桥村的历史遗风,从民间艺人到曾经辉煌的乡镇厂家,从小镇人生活到城镇美容师,文化大荟萃丰富,教育空间多元化,温馨的家园真正让我们看到了开放的徐泾,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镜头所向之处,无不感人至深,令人动容。
我曾经说过,在习惯的思维中,大多数拍摄者都将城镇景观当成审美对象,而非把它当作当时的人们一代一代地生活过来的空间。说穿了,一旦将城镇当作死的遗产时,它才可以好像没有历史那样地被当作一个审美物体来凝视。然而我们所缺失的,恰恰忽略了“人文空间”不仅是审美空间,不仅是诗歌所写的空间,而是人们生活其中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一定唯美、干净、漂亮、完整,而应该有更为多样化的社会的、风土的和宇宙观上的深入观察。于是我们可以从摄影者这些混杂着理智和激情的画面中,感受到发生在城镇中的自然生态与文化冲突的现状,给人以莫名的躁动和反思的可能。这本画册的拍摄者和编撰者,正是朝着这一个方向努力的,真的是功德无量!
让历史清晰可触,让未来温暖心怀……是为序。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