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第44期】:中华珍藏印谱展

2012-09-09 01:53:11 蔡卓


展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导语:雅昌艺术网讯(蔡卓 综合报道)2012年9月7日,由西泠印社、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隆重开幕。三大重量级国有收藏单位强强联手,遴选出80部突显历代印谱风貌的珍贵藏品,共同奉献出有史以来最顶级的珍善印谱展览,为广大观众呈现中华印谱史的恢宏图卷。

  印谱是汇集历代印章、名家篆刻的书籍。枚枚朱印或质朴古拙,或细腻温润,或文采风流,或宽舒畅达,自有一种大气象蕴含于方寸之间,引得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辑谱刊行,或供自己,或供他人欣赏、临摹和研究,乐此不疲,流风不泯。

  事实上,印谱的编制,系统庞大、劳神费力。集辑者往往需要煞费苦心、大费周章,甚至终其一生地来收集、借用印章,然后再精心编排,悉心钤拓,延请名流题写序跋。加之他们对印谱所采用的纸张、印泥、版式和装帧设计也都有着很高的追求。所以由原印钤拓的印谱,当时行世的数量就很少,往往只有几部,多也不过几十部。还有一些仅作为篆刻家自留的稿本,并不面世,甚至制作之时就是唯一的孤本。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战火烽烟、人事更迭之后,现在尚能存世的明清善本印谱,可谓寥若晨星,一册难求。近些年来,印谱逐渐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新宠: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康熙皇帝御制印玺《宝薮》(即皇帝御用玺印的印谱)以近5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2005年上海天衡拍卖,明汪关《宝印斋印谱》以88万元的高价成交;近两年推出的印谱专场拍卖会,也都实现了较高的成交率,甚至出现成交价高过起拍价20余倍的情况,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

  西泠印社为本次展览提供50部珍贵印谱,它们是从印社收藏的600多部历代印谱中甄选出来的。说到西泠印社的印谱,一定要提到大收藏家张鲁庵先生。1961年,60岁的张鲁安立下遗愿:将毕生的收藏捐献给西泠印社,其中包括432部近2000册历代印谱、1525方名贵印章。经国家文物鉴定机构权威鉴定,这批捐献物品中有37部印谱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就包括此次展览中那部存世最早的印谱《顾式集古印谱》。雅昌艺术网有幸请到西泠印社文物管理处邓京女士做为当班导览,听听她讲述珍贵印谱背后的故事。

  展览分块导览:

  本次展览按照印谱铃集的年代分为明代、清代、民国三个部分,上迄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下止民国二十八年,多数为首次公开展出。


明《顾氏集古印谱》

  邓京:印谱的历史源于宋代,但宋元的印谱我们还没发现。《顾氏集古印谱》是我们现今所能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印谱,它成谱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是顾从德托王常将所其搜玺印钤辑而成的。这部印谱首创以原印沾朱泥钤印的手法,完美地再现了古玺印的原本面目,对当时及后世篆刻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卷册的《顾氏集古印谱》,当年共制作了20部,现在只有1部完全本存世。本次展出的4册残本,是褚德彝的旧藏,后归入张鲁庵之“望云草堂”,经其捐赠后,现收藏于西泠印社。


明《杨氏集古印谱》

  邓京:《杨氏集古印章》为明万历十五年丁亥杨元祥集汉印谱,共收印882方。这一本从版本学角度讲属于稿本性质,它都是手写的,不是属于正式出版物,如果是正式出版应该是木刻印刷。所以这只有唯一的一本。整个展厅所有的明代印谱都是张鲁庵先生捐献的。

  邓京:张鲁庵为什么对印谱如此痴迷?乾嘉年间开始兴起考古学、金石学,然后有西泠八家产生,西泠印社也应运而生。张鲁庵所在的民国也是考古、印谱、篆刻的黄金时代,那时候有一大批杭州人到上海去二次创业,把文化积淀带到上海,上海的平台更大,他们就常常聚在一起,在那里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圈子。张鲁庵先生的家族是开药店的,是张同泰的第五代传人,但是他对家族生意似乎兴趣不大,却对印谱很痴迷,每天就琢磨印谱,想着怎么把它们修复好,做上封面,请人刻上字。你看这个展厅里他的藏品都配有专门的盒子,以前的印谱都是没有盒子的。张先生在印谱上花了很多钱,可以说他把毕生的积蓄都花在这个上面。


清《墨雨堂印余》 

  邓京:《墨雨堂印余》则是清乾隆年间贵为王公的“菊素主人”,将僧侣印人湛福的篆刻印蜕剪贴在特制册页上,并由湛福一一加注而成的,全本为耿绢镶裱,在洒金笺上又金描了花卉,富丽堂皇,贵气尽显,是当世唯一的孤本。


清《锦囊印林》

  邓京:《锦囊印林》由清乾隆时期的“印癖”汪启淑集辑,开本仅有七点二厘米高,五点三厘米宽,可以从容地端卧于纤秀的掌心。它钤印精湛,书法雍容,以宋锦为函套,由特制紫檀木盒收纳,令人倾倒引人赞叹,是传世印谱中最为袖珍精致的名物。


清《吴让之印存》

  邓京:《吴让之印存》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仁和魏锡曾集辑的,与吴让之的熠熠朱痕相辉映的,是众多名家璀璨的诗文翰墨:赵叔孺题签,胡澍题扉页,再有赵之谦《书扬州吴让之印稿》,魏锡曾录吴让之自记,丁卯吴昌硕题记,丁辅之二绝句,赵叔孺题记,庚午方岩观款、张嘉保观款,丁卯褚德彝题记、曾熙题记、任重题记,庚午王禹襄题记、黄宾虹题记、高时显题记,辛未叶丰观款,庚午王禔题记,辛丑唐云观款,庚子高式熊观款、钱君匋观款,以及甲午沙孟海观款,共计二十余处,蔚为壮观。


《十钟山房印举》

  邓京:《十钟山房印举》是近代金石收藏最大家陈介祺倾其毕生心力所集辑的。展出的版本是他为神交10年的金石考据大家吴大徵精心拓制的100册大开本,版本价值一时无两。民国时期,西泠印社社员张鲁庵为了从吴湖帆处购藏这部印谱,花费了800两白银,后捐入西泠印社。


西泠四家印谱

  这些年代久远、印制稀少、钤拓精良、名家递藏、名人题跋的珍善印谱,通过朱钤印面、乌拓边款、墨书题跋,给我们带来了高度的艺术审美享受,也为我们记录和见证了丰富的历史存在。从内容上讲,其中出现的姓名、字、号、乡里、祖籍、处所、官职、鉴别和记事等,有裨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其中呈现的告诫、言志、诗词、歌赋等内容,寄托着印人们的思想、意愿、志趣和修养,令人读来,意趣盎然、醍醐灌顶。印谱中的名家题跋,既是非凡的书法作品也是精彩的印学评论,蕴含着的不可多得的印学文献价值;从文字造型上讲,印谱中保留的多种文字形态,还有裨于文字学的研究和书画鉴定等。在9月7日下午召开的“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学术研讨会”中,来自三家主办单位和社会上的专家,对中华印谱的博大内涵和深远意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和生发。

  据悉,“朱痕积萃——中华珍藏印谱联展”今年是花落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杭州,明年7月还将移师大运河的北端,在北京继续向公众展现谱海遗珍。虽然两端的展品会各有侧重,但两处展览的水准高度和精彩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