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拯救中国画坛?
2012-09-10 08:43:06 张演钦
一天,有黑衣人许我6000万元,看能不能为中国画坛做点实事儿。6000万元,可以打造《中国好声音》,点解不能打造《中国好书画》?干!
场景大致如下:四大书画导师趺坐于高背大椅,就画作进行选择。四大导师都按红色按钮的,椅子便下降,代表很满意,代表要仰视;于是约见作者,进一步交流后,作者选择导师,成为被选导师的学员。集中训练后,再度PK……
和《中国好声音》一样,《中国好书画》也力求做到:真正以作品说话。
《中国好声音》完全靠听,《中国好书画》完全靠看。多好!大伙都知道,以前的画坛,基本靠听。一是打听作者的年纪,以为年纪大的一定画得好,“人书俱老”嘛,致使中国画基本上成了老年人艺术。嘴上没毛?画画不好。二是打听作者的身份,为文联主席、美院院长者,想必画得好,因为必须得有番咁上下,才可以当得上主席、院长。三是打听作者的师承,名师出高徒嘛,哪能不查?把这些都打听清楚了,了解得差不多了,好,回过头来再看你的作品,这才觉得你的作品突然像那么一回事了。如此一来,“让作品说话”的分量就很轻了。虽然书画是“视觉艺术”,但耳朵比眼睛的作用重要得多。“功夫在画外”,别有深意呐。现在好了,《中国好书画》完全靠看,画坛“眼见为虚,耳听为实”的尴尬局面,终于有望扭转。
程序当然不是问题,《中国好书画》完全可以克隆《中国好声音》。最大的问题是:谁有资格充任四大导师?这最令我犯难。洋洋13亿人口,选不出区区四名导师?的确太难太难。根据上述“打听”的实际情况,大家便已知晓:“导师”们看起来一副大师样,骨子里却极不自信,不能做真正的导师。即便自信有了,也难免自欺欺人,根本得不到公认。不像《中国好声音》里的四大导师,对好声音的评判标准还是相对一致的。我疑惑的是:音乐一直有评判标准,为何书画忽然就没了个标准?受“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不良影响,现在的人都不好好去研究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究竟乜样,而是任由自己胡乱发挥,臆造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来,还沾沾自喜。经典和标准,就是这样毁在中国人手里的。现在的书画“导师”,尤甚。
我相信,书画高手,大多埋伏在民间。但我们根本没有好的眼睛去发现。是金子就会发光,道理没错;可惜的是,金子不是摆在了瞎子跟前,就是摆在了色盲者面前。
时光倒流八九十年就好了!鄙人一定不惜血本,重金砸向这四大导师: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张演钦(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理事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