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常玉油画市场分析报告

2012-09-12 09:14:16 李国华、李莉、尹诚

  常玉是我国早期留法画家,其作品受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影响,融合了中国笔墨的概括力和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力,风格独特。常玉生前并没有显赫的声名,直至其去世十几年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常玉作品的知名度才逐渐提升,市场价值也慢慢增加。在市场上流通的常玉油画作品较少,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拍场中不仅成交率高,价位也较高。从1999年到2011年,在上拍的71幅常玉油画作品中,有24幅作品超过千万,其个人指数也在十年间上涨了近20倍。2011年春拍,常玉个人指数达到第二个高峰,其作品《五裸女》以1.07亿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华人油画拍卖的价格纪录。2011年秋拍,其油画作品《幽蓝明菊》以3450万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内地拍卖价格的新高。本文将从2011年拍卖市场状况、市场整体走势、代表作品、重复拍卖和艺术成就五个方面对常玉油画作品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

  一、2011年秋拍综合分析

  2011年秋拍,受经济形势影响,常玉个人指数略有调整,但同比2010年秋拍个人指数仍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秋拍,常玉油画个人指数比同年春拍下降10个百分点,上拍量的下降也导致了成交量和成交额的下跌。2011年春拍,《五裸女》的高价成交也大幅拉升了常玉当季的成交额,使得2011年秋季成交额相对减少。

  2011年秋季,常玉作品共上拍4幅,1幅作品流拍,成交的3幅作品价格都在千万以上。其中在保利夜场推出的《幽蓝明菊》以3450万的价格成交,与2003年秋拍220万的成交价格相比,涨了1465%。这幅创作于50年代的作品,有过5次的展览,4次的出版,整幅作品传承有序,依法藏家竞购。《白瓶粉红菊》以1059万的价格成交,与2004年秋季414万的拍卖价格相比,上涨了156%,这幅作品有过2次展览,1次出版,也是常玉传承有序的作品之一。另一幅作品《曲线裸女》也有多次展览出版经历。

  从绘画内容来看,此次成交作品是常玉作品中比较多见的花卉题材和裸女题材,这两类题材在常玉油画作品历年的成交记录中价格较高,很多代表性作品出自这两类题材。

  从常玉油画作品的成交价格来看,高价作品大都在港台市场中创造的。此次《幽蓝明菊》是首次在大陆市场拍出高价,这可能引发常玉的市场行情在内地会有更好的表现,其未来的发展状况值得藏家进一步关注。 

  二、常玉市场整体走势

  我们通过梅摩-中国油画常玉指数与梅摩-中国当代油画指数走势比较图来分析常玉油画作品市场历年来的表现,其中成交量是常玉油画作品每半年的成交件数。

  从上图可以看出,常玉个人油画市场的走势是优于中国当代油画的整体走势的,但与当代油画市场指数相比,常玉的个人指数波动显得更加剧烈。2004年之前,常玉个人指数走势与中国油画指数走势基本吻合,从2005年开始常玉个人指数开始上扬,并走高于中国油画指数,2006年秋拍上扬速度加快,到2007年底迅速冲到第一个顶峰。2008年由于艺术品市场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常玉油画市场也受到冲击,2009年秋拍开始,常玉个人指数开始回升。从2010年开始其个人指数大幅上涨,到2011年春,短短两年时间的时间,上涨了112%,并在今年春拍创造了新高。2011年秋季拍卖,受经济形势影响,常玉个人指数小幅调整。

  1、铺垫阶段(2004年前)

  常玉生于1900年,是与徐悲鸿、林风眠同一时期的旅法画家,因他对法国艺坛里的商业行径无法适应,使其生前却未能享有与现在同等的盛名。在其去世的一段时间里,他的作品成捆地出现在巴黎的拍卖行,价格低廉。后来,巴黎著名的画廊西尔德画廊和东方画廊,为去世后的常玉举办了两次个展,使他的影响逐步扩大。上世纪80年代以后常玉单张作品的价格已涨至数万法郎。其时,台湾的文博机构也多次举办了常玉作品展,大大提升了常玉在亚洲的知名度。

  上世纪90年代,因受到前苏富比台湾公司董事长衣淑凡女士的关注,常玉作品开始在亚洲地区拍卖行上拍,1996年《侧卧的裸女》以 103万的价格在香港佳士得成交,是常玉作品首次突破百万。2001年,作品《绿色背景的花果植物》以420万的价格成交,这在当时已是天价。

  1999年到2004年,常玉有15幅油画作品上拍,全部成交,其中9幅超过百万,可见藏家对常玉油画市场的认同。2002年之前的常玉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断断续续上拍,数量没有保证,2003年开始常玉作品数量在拍卖场上稳定下来。2004年,常玉创作于1950年的油画作品《翘腿裸女》最终以785万价格成交,这是他晚期裸女画中极具风格的代表作,创下其当年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位。

  2、市场繁荣阶段(2005年~2007年)

  2005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步入繁荣期,常玉的个人指数也在2005年之后走高于中国艺术品指数。2005年常玉油画作品无论是上拍数量还是成交价格都有大幅度提高,这一年他的油画作品上拍12幅,仅有一幅流拍,成交作品中有9幅作品超过百万。常玉作品的市场价位呈现稳步攀升的趋势,其中油画《青花盆中盛开的菊花》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820万的价格成交,创下其作品拍卖的新纪录。创作于1950年的油画《四裸女》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经过数轮激烈竞逐最终1735万的价格成交,一举突破千万元大关,为其油画作品上扬打开了空间。

  2006年巴黎吉美博物馆举办的常玉作品回顾展,把常玉的宣传力度推到了高潮,常玉身价快速上涨。2006年,常玉油画作品上拍10幅,且全部成交,5幅超过千万。《青花盆与菊》以3040万的价格成交,再次打破其作品拍卖纪录。200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持续火爆,常玉个人指数延续2006年的上扬继续稳定发展。这一年常玉的作品上拍11幅,成交了7幅,虽然成交率仅为63.64%,也未产生新的成交纪录,但是作品平米均价的上涨,使得常玉个人指数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3、下跌筑底(2008年~2009

  2008年,金融危机的气氛蔓延至艺术品市场,常玉油画市场也开始了历时两年的回调期。2008年,常玉一共上拍9幅油画作品,成交5幅,成交率仅为55.56%,成交量缩小到2006年的一半,较高的流拍量将常玉个人指数拖了下来。但其中的精品依然有着精彩表现,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其作于1930年的油画《瓶花》拍出976万的高价。

  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惜售心里使卖方市场大幅缩量。2009年春拍,常玉油画作品仅上拍两幅,但买方市场却希望趁低吸货,这也促成了100%的成交率,体现了常玉油画作品的内在价值。可喜的是,作品《猫与雀》以3704万的高价成交,让人看到了常玉油画反弹的迹象。2009年秋拍,常玉的油画市场开始反弹,上拍量达到历史最高点,成交价和成交率也处在较高的水平。

  4、再攀高峰阶段(2010年-2011年春拍)

  2010年,艺术品市场逐渐恢复活力。经过两年的深度调整,常玉油画市场在2010年进入了快速上行的通道,上拍量和成交量显著回升。2010年全年共上拍油画10幅,成交9幅,成交率达到90%。常玉重要的油画作品不断上拍,让市场兴奋了起来,2010年全年常玉油画作品共有6幅作品超越千万,其中《青花盆与菊》以4583万成交,刷新了常玉作品的拍卖纪录。

  2011年春拍常玉个人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潮, 常玉的作品价格比往年的同类作品有了更加明显的涨幅,并且精品高价迭出,且成交价位有大幅度突破。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常玉的油画作品《五裸女》以1.07亿的价格成交,不仅创下其作品拍卖新的成交价格,还一举打破华人画家油画拍卖的价格纪录。

  5、调整阶段(2011年秋拍)

  2011年秋季,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油画市场发展速度趋缓,常玉个人指数也有小幅调整,但影响较小。这半年常玉有4幅作品上拍,3幅作品成交,且都在千万以上, 其中《幽蓝明菊》和《白瓶粉红菊》都比之前拍卖价格有大幅上涨。可见,藏家对常玉作品的市场信心度依然较高。 

  一、代表作品价值分析

  我们将从拍卖价格、艺术价值和现有价值三个方面对常玉油画作品进行分析,以寻找常玉市场表现最好及最有潜在升值空间的油画作品。

  价格分析:

  我们先分析最受市场欢迎的作品,下表是常玉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十幅油画作品。表中的最后一列是根据梅摩-中国油画常玉指数估算出的作品现值区间。现值区间是利用梅摩-中国油画常玉指数将作品当时的拍卖价格进行折现算出作品现值,并按照现值的三分之一作为浮动区间计算得出的。

    注:1、成交价和现值区间的单位为百万元人民币。

  2、均价的单位为万元/平方米。

  物以稀为贵,据统计常玉现存世作品二百多幅,而藏于民间的作品只有200幅左右。这对于一位知名的职业画家来说,实在不多。也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数价格比较高,特别是精品,往往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常玉拍卖记录排名前十的作品,主要以盆景、静物题材为主,并且这些作品大多完成于50年代。此时常玉的人生逐步进入晚年,一方面他对东西文化的理解更为成熟,另一方面他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向好的方向转变,他的精神与现实生活都处在压抑的状态之下。正是在此背景下,与早期作品中大量存在的鲜活粉色不同,他的画面开始以黑、白、蓝、青等沉重的色调为主。画面透露出的美学趣味则包含了常玉对东西方文化参悟、实践后的综合——既有东方传统绘画的文人情境与虚实写意,又有西方对空间以及超现实问题的精神关怀。而暂居成交记录榜首的《五裸女》,是常玉目前可见的尺寸最大的一幅裸女绘画。虽然它完成于50年代的中期,但它的色调、风格与常玉早年的作品更为接近,它体现了常玉对创作自由心态热爱以及装饰性风格偏好。当然,这件作品的成功还得益于常玉对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与综合。

  重点作品分析:

  1、《五裸女》,纤维板油画,1950年代,120×175 cm

  用线条勾勒出生动、唯美的女人体是常玉经常给观者呈现的画面。而这幅创作于1950年代中期的《五裸女》,是常玉目前可见的尺寸最大的一幅裸女绘画。画面描绘了五位身姿曼妙的西方妇女,她们或单眼、或独立、或背身,形体夸张而又不失优雅。从表现风格看,这幅创作明显带有欧洲现代主义的风格,它与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马蒂斯的《舞蹈》在气质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在背景处理上我们则看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在画面下方那些由黑色线条勾勒而成的装饰性花纹,明显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而常玉对黑色线条流畅地运用,则体现了中国书法训练基础对他的帮助。并且不同于西方绘画中的裸女的丰腴与肉感,常玉笔下的裸女更为优雅与婉转,带有东方艺术中典型的简约之美。

  2、《猫与雀》,纤维板油画,1950年,154×77cm

  《猫与雀》是常玉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与常玉经常描绘的裸女不同,这幅绘画更多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画面描绘的盆栽、猫以及雀鸟,是中国传统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出现于画面下方的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则来自于北宋诗人程颢《秋日偶成》中的句子,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本源一道”的自然主义观念。虽然常年寓居国外,但中国文化对常玉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故乡思慕,这一影响越来越为强烈。也因此,虽然这幅绘画仍然使用的是油画媒材,但常玉已经突破了东西方艺术的隔阂与媒材使用的界限,用最为单存的艺术表达他自己对生命、自然、空间真实的看法,他在用最为单存的艺术表达自己对生命、自然、空间真实的看法。

  3、《花中君子》,纤维板油画,1940年代,128×80cm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兄长的去世、战争的到来,常玉的生活开始时常陷入困顿的状态。崇尚自由、心境高雅的常玉,并不愿意为了生活,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而当时的市场也没有对他艺术价值作出客观地回应。因此这段时间的人生,常玉大多在凄惨的境遇中度过,《花中君子》正是捕捉了常玉生命中这一凄凉的时刻。与传统概念不同的是,常玉描绘的花中君子是荷花。长长的花径插于花盆之中,并配以粉色的背景。画面构图大胆,但用笔细致、谨慎。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孤寂、悲凉,但又有些许因自由、独立而生出豪迈、骄傲之感。虽然在此后常玉又创作出了许多同类型的静物及盆景,但如此幅般将生命、自由、孤寂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作品却很少再看到。

  现值分析:

  注:1、现值区间和成交价的单位为百万元人民币。

  对常玉作品现值估算的排名与成交记录相比较发生了较大地变化:一幅名为《明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的花卉静物代替《绿枝红梅》占据了第七的位置;《猫与雀》和《花中君子》的价值有所上升,分列二三位;而两张与裸女相关的作品取代了原来的两幅盆景与花卉,使得裸女系列作品在前十的排名中占据了三位。裸女是常玉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四裸女》与《翘腿裸女》都是他完成于1950年的创作。它们都是用单线勾勒,人物形体优美、简练而又富有感染力,是常玉心性高贵与精神自由的最佳视觉体现。而现值估算排名的列出,也透露了常玉作品的交易主要发生在港台地区,他在大陆绘画市场的发展在今后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四、重复拍卖作品统计分析

  我们将从常玉油画作品的交易记录来分析常玉的市场情况。下表是常玉油画作品上拍次数和成交次数的统计情况,表中的数字表示符合条件的常玉油画数量。

  根据统计,常玉的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拍一次的有60幅,上拍两次的有9幅,上拍三次的有3幅。在上拍两次的作品中,7幅作品全部成交。上拍三次的作品中,全部成交的有1幅,成交两次的2幅。截止2011年底,常玉共有72幅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流通,作为一位出生于20世纪初的老艺术家,油画作品的数量并不算多。

  市净率是股票价值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被市场低估,长期投资的价值越高。我们灵活的借用市净率这一指标,来分析画作的本身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油画作品市净率时,将每股股价转换为画作当期的市场价格,每股净资产转换为当期价值。当期价值是作品上次交易价格通过画家个人指数或油画市场指数折算后的估价,即账面上应有的价值。这就对能够进行市净率计算的作品提出了三个要求:1、必须上拍两次及以上;2、必须拥有两次及以上的成交记录;3、成交记录要在个人指数建立以后(2002年秋拍)。

  经过对重复拍卖记录的筛选,常玉的作品中有10幅成交两次作品符合市净率分析的条件,共得到10对有效的数据。以下是对市净率进行的统计分析。

  常玉油画重复拍卖市净率分析

  注:1、根据指数的估价和成交价的单位为百万元人民币;

  2、根据指数的估价为拍卖日期所处时期的价值。

  3、市净率1是以画家个人指数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市净率2是以油画市场指数为基础计算得出的。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十幅能够计算市净率的作品中有八幅是盆花静物,可见常玉这一系列作品颇受市场上藏家的喜爱。

  由于能计算市净率的作品数量较少,样本量的缺乏会影响我们对其整体趋势的判断,但我们可以来观察其阶段性的表现。我们发现,2011年上半年,常玉油画市场涨幅明显,而且大市也有良好表现,但在此期间进行重复拍卖的作品的市净率1反而小于1。这是由于2011年上半年有两幅常玉的重要作品——《五裸女》和《曲腿马》上拍并成交,大幅度拉高了常玉的油画市场。这两幅市净率1小于1的重复拍卖作品涨幅无法跟上市场的速度,但换种说法,也可以说这两幅作品仍存有较大的涨幅空间。

  常玉的拍卖记录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其传世的油画作品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藏家的持有时间较长。根据对重复拍卖的统计分析发现,常玉油画作品的平均持有年限为5.03年,在中国油画艺术家中属于被持有时间较长的。较长的持有时间并不意味着其市场流通性差,因为常玉的油画市场保持着较高的成交率。常玉油画市场的平均年均回报率为25.06%,标准差为16.67%,堪称艺术品市场的“蓝筹股”。

  五、艺术成就

  在20世纪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大批中国艺术家前往欧洲学习西方艺术。作为这中间的一员,早年有着深厚中国书法训练基础的常玉,在很年轻时就到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家境的富裕以及天性对自由的崇尚,让他在巴黎的生活与创作如鱼得水。在创作中,他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学院影响,他自由地将东方艺术的线条、构图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进行着结合,绘制了大量代表时代精神并在艺术史发展中留下了重要影响的作品。无论是面对政治对艺术的大规模介入,还是面临由于家道中落遭遇的生活困境,常玉都坚持了创作自由的态度,这种精神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发展中显得尤为可贵。

  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曾被称为“东方马蒂斯”的常玉,在世时他的绘画并没有得到普遍地认可和推崇。及至80年代,欧洲与台湾的艺术界才逐步认识到这位画家作品的价值。从此后,他的作品与他被人遗忘的艺术人生,通过画廊、拍卖公司以及学术机构推广,逐步为大众所知。2011年,常玉的绘画《五裸女》以1.07亿人民币的价格再次刷新了他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这是对常玉艺术最直接地肯定,也是对他数十年坚持自我、坚持自由创作态度地褒奖。

  六、结论

  本文从2011年拍卖表现、市场整体走势、代表作品、重复拍卖和艺术成就五个方面对常玉油画作品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常玉的油画市场在2011年创造新高后有所调整。2011年下半年,《幽蓝明菊》以3450万元的价格创造了常玉油画作品在中国大陆的拍卖纪录,并进入了常玉油画作品的前十位,打破了港台拍卖行对此的垄断,为常玉在中国大陆的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常玉的油画作品存世量较少,其中有大约20%已经进入了博物馆,大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未曾在拍卖市场上出现。根据统计,目前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的常玉油画作品为72幅,其中有33%已经过千万,另外一些作品的价值也都在百万以上,每一幅都可谓是珍品。从目前的投资回报和风险看,常玉的油画拥有良好的市场表现,堪称艺术品市场上的“蓝筹股”。

  附录1:艺术家简介

  1900年,常玉出生于四川顺庆,原名常有书。他自幼家境富裕,少时学习书法,并于早年游学日本。1917年,他进入了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19年,常玉去了法国,此后,他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在法国度过。常玉差不多与林风眠同时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他是谢寿康、徐悲鸿、孙佩苍和蒋碧薇等法国留学生组织的“天狗会”的成员之一。他中途回过一次中国,但很快又返回巴黎。在30年代,常玉拥有巴黎第十四区蒙巴斯的一套宽敞漂亮的画室兼居室,这里成为国内艺术家在巴黎旅行和展览的非正式的沙龙场地,1933年徐悲鸿在巴黎筹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时,就借用常玉的画室进行展期中的社交活动。好景不长,随着他的兄长的去世以及战争的到来,他的家族开始没落,常玉的生活也开始变得窘困。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热爱自由的心态与创作的热情。1966年,常玉在其巴黎寓所,因煤气中毒意外身亡,享年六十五岁。

  附录2:统计数据介绍

  1) 本文所采用拍卖数据来源于雅昌艺术网、佳士得官网和苏富比官网。统计的画作仅包括油画、丙烯画,不包括水墨、水彩、雕塑、版画、书法。

  2) 目前的统计周期为半年,按照公历划分的上下半年统计,即春拍(01.01 -06.30)、秋拍(07.01-12.31)。本报告数据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

  3) 本文中所提到的价格,除了着重指出的,计价货币均为人民币。

  4) 个人油画指数:梅摩艺术品指数研究中心针对艺术家油画作品的拍卖记录进行统计筛选,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不同时期的价格进行回归分析,反映艺术家油画作品市场走势的指数。类似于股票市场个股的价格走势,个人油画指数能够作为判断艺术家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走势的依据,对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进行价值预估。

  5) 秋拍成交量:2011年下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的油画数量。

  6) 秋拍成交率:2011年下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数量与上拍油画数量的比值,反映了该时期艺术家油画作品在市场上受欢迎的程度,是艺术家油画作品流动性的重要指标。

  7) 秋拍成交金额:2011年下半年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作品的价格总和。

  8) 累计成交量: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油画作品成交的总次数。

  9) 累计成交率: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油画作品成交总次数与上拍总次数的比值。

  10) 累计成交金额:艺术家在拍卖市场上成交油画作品的价格总和。

  11) 涨幅:与上一个时期相比,同一统计数据的变化比率。

  12) 市净率: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市净率越低,说明股票被市场低估,长期投资的价值越高。油画作品市净率是对股票市场市净率的一种借用,针对作品本身价值与市场价格进行分析。计算方法是用画作当期市场价格除以同一画作折算到当期的价值,折算过程需要使用梅摩中国油画个人指数和市场指数。

  附录3:梅摩艺术品指数

  梅摩艺术品指数由梅建平教授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创建,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

  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并见诸全球数百家主流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中国证券报等。

  梅摩艺术品指数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从艺术品交易市场看,梅摩指数覆盖了美国纽约、英国伦敦、荷兰阿姆斯特丹和大中华区全球四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从艺术品类别上看,梅摩指数覆盖了美国画派、印象派、英国画派、大师经典、拉丁画派、中国传统和中国现当代等。

  在梅摩指数的数学模型和艺术品定价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的估值系统。计量化的投资模型和投资分析是基金管理公司成功的关键。我们将采用国内一流的数据库分析系统和估值模型,使艺术品投资科学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