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刘野:画廊主就像艺术家一样

2012-09-14 00:48:26 朱文轶

记刘野纽约个展“Bomboo Bomboo Broadway”

  【导语】2012年9月初,刘野的最新个展“Bomboo Bomboo Broadway”在纽约Sperone Westwater画廊开幕,刘野作为6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他与纽约Sperone Westwater画廊的合作已经多年,关于此次展览的主题以及西方画廊选择艺术家的标准,雅昌艺术网总编朱文轶与刘野探讨了相关话题。

  朱文轶:纽约的选择系统标准也都不一样,例如画廊和亚洲协会美术馆就不一样,美术馆对艺术家的选择会比较慢,当然跟它的机构性质有关系,他在选择上没有刻意去强调,不同的机构。

  刘野:亚洲协会这种机构的选择首先是优秀的艺术家,其次也更也更重视文化和政治背景,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政策机构。有一些重要的私人画廊可能更注重纯艺术方面的选择,自由度更高一点,纯粹的艺术上的考虑比较多一点,简单一点,但是每个艺术家的方向不一样,在西方甚至现在在中国,不同的艺术家都能找到他的归宿,这就是私人画廊的优势,什么风格、什么观点都能找到你的知音。

  朱文轶:国内目前整个市场没有成熟的,每一块都很混沌,收藏家是什么也很混沌,很多收藏家直接进入到这个里面,画廊也很混沌,你在国内整个环境中间是不是费的气力更大,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这边画廊、收藏家不需要你去操更多的心,国内的状态和环境相处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刘野: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但是我觉得一个好环境是不可能一开始就一蹴而就的,他们也是经过了漫长的准备期和成熟期,才变成今天这样的。中国的艺术环境开始是乱一点,混沌一点,我相信这是一个过程,以后会好一些,我相信会好一些。当然别像足球似的越来越混沌,我期望不要像足球似的,应该更理性一点,想得长远一点。

  朱文轶:比如少励一开始他的父辈,整个方式思路,跟艺术家打交道的方式特别成熟,但是那个时代结束以后也就断掉了,画廊本身不是一个机制化的。

  刘野:你说的这个很对,画廊主就像艺术家一样,他如果去世或者退休了,这个画廊就不存在了,换了一个人就不行了,因为完全要依靠他对艺术的直觉和品位判断,换一个人有钱也没有用,跟钱没有关系,这个东西没法继承,就跟艺术一样,齐白石的孩子也不能继承齐白石的天分,画廊也一样,后代即使有财富,可能钱上没有问题,但是品位继承不了,直觉继承不了。

  朱文轶:这是这个产业一个很特殊的地方。

  刘野:特别特殊的,这也正是这个产业有意思的地方,要不然大画廊永远是大画廊,小画廊永远没有机会。为什么有的新画廊冒出来会突然成长起来,就是因为这个画廊主的品位比较高,你那个品位不高,即使有钱也瞎花了,两天就给花没了,艺术烧钱太快了,走错几次就完蛋了。

  朱文轶:说一下你的展览Bamboo Bamboo Broadway,为什么是这几个名字?

  刘野:Bamboo是百老汇的意思,我开始画这张画是在百老汇的一个工作室里边画的,我这个题目有时候隐藏一些暗语,我得解释你们才明白,是在百老汇工作室画的。同时蒙德里安有一张画叫Broadway这个名字,我的整个题目是向蒙德里安这张画的题目致敬,有一点不是特别标准的英语,但是有点儿像一个外国人或者是一个小孩说的英语,他们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因为没有必要假装我是一个英语特别好的人,其实英语就这俩词,但这是我自己想的,他们觉得挺好玩的,我就用了。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