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者道之形

2012-09-17 14:04:04 宗娅琮

谈梅墨生先生的艺术

  

  宗娅琮

 

  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受中国哲学义理影响,得老子”道法自然”之悟,这是道家思想在中国艺术精神上的生发。作为文化修为极高的艺术家,梅墨生先生倾心中国文化,用心执着,他的身、意、行里贯穿着整而为一的自然观与艺术观。梅墨生先生的艺术传承中国画学正脉,深受宋、元、明、清及近代艺术大家的影响,明晰画理,自出天机,在寻道探艺的缱眷中流露出贵族品格,正所谓”高雅之情,一寄于画”①。

  梅墨生先生的绘画:经意之极,若不经意,他的画不”较劲”。当下的绘画多数”较劲”,比大、比满、比概念……”比较心”成为风尚,夸张其势,以为造势。可惜,多以造作、谋化示人,处心积虑,神气已伤,少去自然、天真之味。梅墨生先生的”若不经意”是什么呢?他曾讲:”中国文化求「返还」,返朴求真。”他将艺术同样视为”返还”,是精神与艺术体验的提升与超越。因此,他的”若不经意”是精神上的虚静,是艺术上的”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②。

  事实上,梅墨生先生也”较劲”。”经意之极”是对艺术创作的惨淡经营。梅墨生先生画意”繁中置简,静里生奇”③,画生”简象”而非”简意”。如《山高水长》(二○○六年)《山居图轴》(二○○七年)等作,临见妙裁,咫尺之图能写百千里景,是在构图、繁简、纵横、动静等关系处理上的匠心所为,此其一。其二,笔墨。梅墨生先生讲:”在粗放写意之笔墨中,有极精细之笔状物,为一妙。””粗放”与”精细”在他来讲所用”苦心”并无二致。”精细”处状物有如少女含羞,温润如玉;有如高逸之士,形神简淡、气宇充足;有如武将斗士,刀戈相见。如《大壑松战图》(二○○二年)《万壑松风图》(二○○五年),松树长短相倚,气势难决高下,以松风之意,见人载之情。而言其”粗放”,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曾讲:”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梅墨生先生的粗放写意之笔,似清非清,似混非混,不知起始之迹,但循”生机”之理。《山水气象》(二○○七年)《水墨山水》(二○○八年)等作,笔之刚柔纵拙、墨之苍老润腴,随境参酌。其三,梅墨生先生主张”笔墨未到气先出”。清恽寿平言:”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④所谓”无笔墨处”即为”空白”,也即”虚处”。画贵有神韵、有气魄,然皆从虚灵中来。”虚处”并非没有,而是虚中有象。梅墨生先生以”笔墨”相形”虚实”,借”虚实”以开”气象”,在”虚”处气脉鼓荡,实现生命周转。如《供养云烟》(二○○二年)《一本万殊》(二○○五年)、《地久天长》(二○○七年)作品,”笔墨位置不外通气有神,互用虚实经营详略是也”⑤。因此,梅墨生先生的绘画也善从”无”中生”有”。

  若讲梅墨生先生的山水气象有离尘清远之风,那么他的花鸟画作品与山水画超然的风格形成互补,充满生命情味。他的”情味”是生命之味,生活之味。”图画天地,品类群生”⑥,他热爱万物纯真的个性:《桃溪图》(二○○二年)呈现出的自然野趣,《春风在一枝》(二○○二年)里双蝶的逍遥,《花卉六屏之吾生荷月》(二○○二年)的夏荷自在。人事沧桑后的”老成”与”返还”的”纯真”在他朴拙的笔意里散开,形成梅墨生先生花鸟画的独到”意韵”,寻味深长。

  道家的”平淡””无为”使他在艺术与人生上抱有些许的冷清,他的画与话也常伴有些出世的情调。在他的艺术观里含着”无情”之情的观化。在《供养云烟》(二○○二年)《山高水长》(二○○五年)《山高水长》(二○○六年)等作品里,他观自然的方式直接对应”道”心,似超越喧嚣,远观红尘,近至”真人”之境。他对生命的态度是清净的,”出世”的,作为艺术家他实践了中国画家的精神自由与逍遥。他是孤独者,自言自语,自说自话,那是他的境界,也是他的智慧。

  作为文化学者,梅墨生先生的情怀是”入世”的。他希望中国文化精神能被更多的国人体悟,他希望艺术之安宁能被更多后学之人所受用。他的精神自由中透着冷静,他对中国画现阶段面临时代发展,艺术之本缺失的情况提出见论。他直言:”制造中国绘画这一审美世界的中国人疏离了中国文化脉络和文化精神。”他担忧文化态度的严肃性,担忧种种文化名目下的空乏,提出了文化的隐忧。他自省自悟,追随中国文化本根。面对”中西”之论,他讲:”所谓「国际化」者,不知以谁为标准?如谓「舍我从之」便是国际化,我并不信奉此说。””中国画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文化理念的反映,因此,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得姓中。”但,他又因着中国文化精神的内义讲到:”纷争也是世界常态。”他将有无、对错等等又归于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宽容中,这是中国文人的气度。

  时临”国际化”之潮、艺术市场之喧嚣……梅墨生先生艺术中的古雅平淡与今日之艺术纷纭相对若显寂寥。他未随其风,反以退为进,以古体今,实为文化精神的坚守。他讲出许多真话,由此引来些许多人的不悦,他也无奈于这种不悦,但他讲出了真话。他期冀中国艺术精神长存,中国文化长存,他希望更多的同道者授业守道。面对时代洪流,他以静应躁动,以精神宽博应世态万状,究其深意,恐也只有梅墨生先生莞尔笑间自给自得。

  “物有本末”,梅墨生先生是内修外化之人,他不以个中所得为喜。”凝念不释,殆与物忘。”⑦何须分别?他是一位艺术家,但我更愿将他视为一位梦想家,他在体”道”自由的精神皈依中梦想艺术。他曾讲:”我最好的画在我心里。”心说的丰富与精神的自由总是难于表述,他更愿将自己交与自由、逍遥,与庄老相对而坐,相视而笑……我们相信,梅墨生先生在他独立于世的艺术态度中会有更大造诣,他的艺术能量必然会更加积聚,他因性自然的平常心能够创出更多力作。愿梅墨生先生的天地依然清虚,万象充满。

  注释:

  ①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②清·刘熙载《词曲概》。

  ③明·沈周跋王绂《江山渔乐图卷》。

  ④恽寿平《南田画跋》。

  ⑤清·张式《画谭》。

  ⑥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⑦南宋·董逌《广川画跋》。

  (本文作者供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画家简介:

  梅墨生,号觉予、觉公。一九六○年生于河北迁安市。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文化部国家艺术科研课题项目评审专家,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荣宝斋画院特聘专家。编着出版有《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书法图式研究》《虚谷》《吴昌硕》《李可染》《山水画述要》《中国书法赏析丛书》(主编八本)及个人书画集多部。

  (责编 李向阳)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彭亚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