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研习中国画传统不能“飞蛾扑火

2012-10-09 07:44:46 未知

  贾又福,一位被美术界称为创造北派山水新气象的中国画大师。9月29日,首次在西安举办的“大音希声贾又福文献展”在西安美术馆开展。

  本次展览的目的在于,贾又福在中国山水画界有着崇高地位,长安画坛需要和大师级作品进行交流。贾又福和“长安画派”颇有渊源,石鲁和何海霞对他的影响很大。

  节日期间,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对话贾又福,内容涉及其创造的“观化山水”、当今和未来中国山水画创作等问题。本报记者全程参与了此次对话,并从大量对话内容中提出一些概念性内容。

  谈探索和“长安画派”渊源情深

  杨超:在您的画中,有一种对理想审美境界的构想,这一点跟赵望云先生塑造的理想国、桃花源是否有相似之处?

  贾又福:赵望云先生的画,让人看后会喜欢农家生活的美好,这种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探索,想要塑造生活的理想,表达理想化的生活。现存的很多笔记中都有记录。

  杨超:研究文献对了解一个艺术家非常重要。中国艺术研究一直以来重作品,轻文献,主要原因是中国古代及近代艺术家很少有大量文献资料的积累。

  贾又福:就是记录学习的过程。有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有对创作的想法,包括创作内容等等。

  谈太行“观化山水”的诞生地

  杨超:您对太行山的喜爱是从一个画家对山水纯粹的审美来理解?还是因为太行山老百姓的生活,和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感悟很接近?

  贾又福: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主要就是相似的乡土感情,农民有最质朴的艺术意识和情感表达方式,这些也对我产生了影响。对太行山的喜爱和王维式的山水隐居情怀不同,是跟劳动人民的密切关系,不是逃离而是喜欢。

  杨超:古人诗歌中的“只见田园不见人”,而你画中的人,是融入了感情的人,您作品中人的重要性和古人山水画中的人也有很大区别。

  贾又福:尤其是早期的作品,体现对山、对人的挚爱。后来发现这还不够,要表达更多的人,觉得内容也应该更丰富,就画壮观的、大气象的东西。再后来,通过对大山巨石的感悟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有了“以石观化”的思考。

  杨超:“以石观化”从人本位到情本位的转变,塑造理想王国,不是给自己,而是给所有人塑造了一个理想王国,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贾又福:我后期的作品更注重对哲学的借鉴,不拘泥某一座山,是每个人心中的山,甚至山和海、和云都可以合观。我们对抽象和具象的认识本身就很肤浅,外界看来完全不同的物质,在精神上是可以相通的,而中国山水画的缺陷,往往就是太拘泥了。

  谈创作研习中国画不能“飞蛾扑火”

  华商报:进入传统,再走出传统,是所有研习中国画的画家都面临的问题,您怎么理解这个过程?

  贾又福:首先要拜古人为师,要听得懂古人,才知其妙处所在。然而学习古人,很容易被古人拴住,这就要想到自己该怎么突破?要对古人的“画”烂熟于心,找到薄弱环节,突破古人的包围圈。古人说,山上一定要有树、有云、有水,可不可以没有呢?可以。

  华商报:和传统的衔接,艺术家又该怎么做?

  贾又福:跟传统的关系何时也不能断,对古人的研究很必要……了解越深,越要告诉自己,不要“飞蛾扑火”,一定要和古人拉开距离。“入古者深,出古者远。”我们现在不是专为自己画,要为历史画。杨超:您对山水画的贡献必将写入美术史,您自己怎么看?

  贾又福:我自己从没有把自己看做大师。我认为自己了解的还很少,微乎其微。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还在探索中。至于评价,那是别人的事情,画家就是在家里画画就好了。

  谈创新具备“当代性”的中国山水画

  杨超:中国山水画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文人士大夫个人情怀的表达,但从您的作品中,看到不仅是个人感情的宣泄,而与当下社会、公共空间有很大关系,也就是“当代性”,这是中国山水画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不仅是笔墨的创新,更是主题精神和当下社会的契合。贾又福:这个看法很对。如果还用古人的眼光、头脑去思考现代的问题,就是“伪”的。

  杨超:有一种观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自然会被世界接受,认为中国山水画不需要再做什么?

  贾又福: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这么深邃的东西,学都学不完,还谈什么创造。我不同意这观点,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出“不与人同”的作品,给世界以美好。“集古人智慧之大成提高个人素养赋之艺术感染世界”,是这样一个过程。

  杨超:西方包括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兴趣是:当代的中国画在哪里?

  贾又福:当代的艺术来源于当代人的思想、当代人的意识,“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还是画小桥、流水,古人的那一套东西,就不是当代人的认识。只有具备当代性,才会被世界认同。我们说要有“中国气派”,来到西安说“大唐”,什么是“大”?是精神之大,什么都可以包容,是心的凝聚。 本报记者敬江晴贾又福 л????

  贾又福: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这么深邃的东西,学都学不完,还谈什么创造。我不同意这观点,不符合艺术发展规律。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出“不与人同”的作品,给世界以美好。“集古人智慧之大成提高个人素养赋之艺术感染世界”,是这样一个过程。

  杨超:西方包括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兴趣是:当代的中国画在哪里?

  贾又福:当代的艺术来源于当代人的思想、当代人的意识,“笔墨当随时代”如果还是画小桥、流水,古人的那一套东西,就不是当代人的认识。只有具备当代性,才会被世界认同。我们说要有“中国气派”,来到西安说“大唐”,什么是“大”?是精神之大,什么都可以包容,是心的凝聚。 本报记者敬江晴贾又福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