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涵:经营模式改变艺博会命运
2012-10-18 10:57:13 詹宏静
为深入研究中国艺术博览会市场发展现状,探讨艺博会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特发起本次关于艺术博览会的调查。
雅昌艺术网:请您谈一谈CIGE主要发展阶段、每年发展情况的变化。
王一涵:08年以前差不多每年70%的画廊来自于海外,那个时候艺术市场也很好,不管是博览会规模、质量、参观人群、交易都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09年之后,2010-2012这三年相对于之前06-09年没有那么好,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大背景的情况下,从08年开始整个欧美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所以很多国外画廊在他们本国的生意都不是特别好。因为事实上,前边这些年他们来中国,也没有从中国市场赚到什么钱,但是他们觉得中国是很好的未来市场。他愿意来培育,培育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来培育,但是有很多欧美画廊08年之后本身在国内的经营就比较困难。加上中国这么多年也没有特别大的盈利,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相对少一点了,这是一个背景。
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香港博览会的举办,我们博览会跟中国别的本土博览会不太一样。我们过去是以海外客户为主,70%的客户是海外客户,海外客户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到中国来的一个关税的问题。在2012年1月1号之前中国艺术品进口整个综合税率,包括关税30%多,也就是国外画廊来一百万的交易要交三十几万的税,压力非常大,香港是零关税的地方,没有关税。
雅昌艺术网:今年参展画廊的大概比例?
王一涵:30%都是亚洲、韩国、日本为多,欧美还是少了,我们过去欧美是蛮多的。所以如果少掉很多海外客户,相对于我们自己博览会来讲,肯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不会像刚开始那么,但是我们又没有过多地用国内画廊来补充。因为中国画廊处在发展初级阶段,规范程度、经营能力和欧美经营那么多年的大画廊比,还是有所不足的。当然要想做一个特别大规模的博览会,只能有很多国内画廊,但是那样博览会品质上相对会比原来下降,所以我们这几年相对来讲没有前些年那么轻松。如果我们还想做原来那样的博览会,确实不具备这样的市场条件,关税问题解决不了,新的画廊没有来中国的理由;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艺术品进口管得比较严,需要去报批,在香港也不需要办手续的,相对比较开放。这是我们这几年没有前两年好的一个关键的原因,一个是国际经济背景;第二是香港博览会的举办。当然中国也有很多博览会并没有受此影响,比如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他的定位就是国内综合性的博览会,可能没有影响,像我们这种定位国际性的博览会肯定会受到影响。
雅昌艺术网:这个大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变化,经营模式会转变吗?
王一涵:经营模式上,我们比较矛盾,你要为了生存肯定要调整博览会的方向。相对本土化一些或者怎么样一些,甚至加入一些拍卖行怎么样,但是这跟我们的定位是有所矛盾的。我们的内因本身不希望这样,因为要在西方如果办一个以画廊为主的博览会,如果加入拍卖行的成份,画廊是有非常大的意见,是不可原谅的。因为画廊和拍卖行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竞争关系,而且通常拍卖行比画廊更强势。同样在一个博览会上拍卖行展示的作品、规模、财力都不一样,对画廊不是很好。当然这是在成熟的市场,比如在国外大家会对此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态度,但是在国内本来中国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就分的不清楚,所以很多本土画廊,对这个事情并没有特别大的看法。由于我们做这种国际博览会的经验,有一年英国飞利浦拍卖行作为我们的赞助商,在我们博览会上有一个展位,当时美国和西班牙展商意见都很大。
雅昌艺术网: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目前状况怎样?
王一涵:我们这么多年还是有它的品牌价值和效应的,另外整个全球博览会越来越多,所以博览会不再是像原来那样成为一个特别轰动的事。相对单一博览会的影响力,都不会像原来那么强。原来我们刚开始办的时候,包括香港、上海、北京,就我们一个博览会,后来上海也有了一个,北京又有了一个,香港又有了。加上周边国家,博览会越来越多,所以就像很多年前,比如全国美展非常引人关注,可是这些年有各种画廊、各种双年展、各种活动。活动很多的情况下也会,当然整体艺术产业会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但是分到很多活动里去了。
雅昌艺术网:人流和关注度都会分散。
王一涵:在产业往前发展的阶段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香港博览会有不一样的待遇,巴塞尔买了之后还是影响力比较大的。
雅昌艺术网:您这边有考虑找赞助商或者是像巴塞尔和香港艺博会的合作关系,有想过这方面的发展吗?
王一涵:赞助商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赞助商就是钱的问题。我们今天缺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如何在这种环境下更好地组织这个博览会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政策的限制下作出有意义的博览会。我觉得可能需要模式上的造型改变,当然具体要改成什么样,我们也没有完全地想好,但是从我自己的个性来讲,如果你让我办一个哪怕很赚钱,也有很多人,可是我们自己不认可的,在水平和质量上不认可的博览会,我会觉得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对于我来讲,不是要去做一个能赚钱的事,我是真的很想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您的想法从始至终没有变过。
王一涵:我一直这样想,包括我们博览会刚办的时候,为什么在中国办这样一个博览会。当时办博览会就想是有价值的,但是办的过程中要做国际性的。如果只是把国内画廊凑在一起有什么必要呢?国内画廊大部分都集中在798,去798就好了,我们还是想办一个国际型的。各国的画廊来展示,能够让本地的收藏家、爱好者看到不同的面貌,和798看到不同的艺术形式的作品,同时各国之间画廊的交流等等。这个对于艺术品不管是交易还是艺术本身发展来讲是有价值、有作用的。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做的事情对当下的环境是有意义的,而不是简单的附和。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谈到各个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活动、博览会越来越多,其实CIGE已经树立了一个自己的品牌,怎么样才能从现在状况下,众多博览会当中去抓住更多的藏家、画廊?
王一涵:我觉得需要模式和结构上的创新才可以。需要很大的调整,这个调整或许是结构上的,或许是模式上的,需要做出一些新的变革,不能再用原来传统博览会的观点来看这件事情。
雅昌艺术网:一年办一个博览会,资金上会不会有一个很大的负担?
王一涵:当然,原来市场好的时候,靠博览会展位的收入能够负担这些。这些年展位变少也影响了公司的利益,当然我们也要采取别的渠道来补充。我们这几年是有赞助的,只是我们的赞助商没有那么高调,还有一点我们也有政府的支持,所以相对来讲可以平的。
雅昌艺术网:除了这些赞助之外,平时你们还做一些其他的,可以盈利的一些项目进行协调或者是平衡吗?
王一涵:有,我除了做艺博会还有别的公司,可能别的公司,还是有一些别的业务。这些业务有的可能跟艺术有点儿关系,有的也不跟艺术有直接关系。因为是我自己的公司,比如说中艺博遇到财政上的问题,别的公司也会拨钱支持它。
雅昌艺术网:赞助的重要性还是很大的。
王一涵:当然,赞助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雅昌艺术网:这些赞助占艺博会的多少不会让艺博会亏或者是有一个自己的盈利?
王一涵:我们去年整个赞助,连政府差不多五百万的赞助额。
雅昌艺术网:这些年您这边的博览会同赞助机构和战略合作机构,在合作形式上有没有一些变化?
王一涵:大同小异,基本上就是给他足够的宣传,传播,给他的博览会上展示的地方。可能会在艺术项目上提供一些相关的帮助。我们对赞助商花的力气没有那么多,我们对赞助商的服务也没有那么多,并没有因为赞助变得我们平常都要为赞助商去做许多事情,还没有。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国内目前艺术博览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一涵:当然每个博览会的定位不一样,目标不一样,问题也不一样,像本土的博览会,比如上海艺术博览会,北京还有一个北京国际艺术品博览会。这种博览会他们都是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是有他自己生存的渠道和方式。如有官方背景,政治采购,或者是更开放,可能是工艺品都放在一块,更加百姓生活化,他们的问题可能跟我们的问题不一样,我们的问题是政治和税收的问题,使得我们在北京不具备和亚洲其他艺术博览会竞争的基础,我们没有这种竞争基础,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也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问题,你不在一个起跑线。
雅昌艺术网:因为各自发展方向不太一样,所以需求不一样,因为需求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王一涵:比如全部以本土博览会为主,关税问题跟你就没有关系了,要是做一个国际型的,尤其是我们原来的客户70%靠海外客户,关税对我们就是大问题。
雅昌艺术网:以您这边来说,最迫切需要支持的地方在哪些方面?
王一涵:就是要降低关税。
雅昌艺术网:关税问题是一个很难去进行的事情。
王一涵:没有办法,这个解决不了,就不在一个竞争的平台上。
雅昌艺术网:据您的了解,目前在关税方面有没有一个机构,比如说像画廊协会这边或者是怎样的一个关于艺术类的机构正在推进这件事呢?
王一涵:我不知道别的机构都做了一些什么,我们包括我本人不遗余力的在各种场合,抓住各种机会向政府相关部门的人强调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大概几周前参加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政协办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论坛。我发言的问题就是这些问题,当然也引起了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的重视,但是他们重视也不是他们这个部门就能够决定的。因为这是海关的问题,他们也得去反映、去协调,但是我们已经尽我们的能力,虽然我本人在画廊协会并没有担任什么职责,由于我做画廊博览会的工作。当然还是希望创造更多更好的对画廊发展有利的条件和政策,这样我们也相对来讲会受益。
雅昌艺术网:您有没有自己的一个见解,比如在博览会上哪种类型的画作或者是艺术形式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王一涵:当然是油画、架上绘画,比雕塑、影像、装置更受欢迎,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它更容易保存,所以每年博览会肯定还是画卖得最好。
雅昌艺术网:艺术市场的低迷,毕竟没有前两年好,给艺术博览会带来最大的影响除了经济上受损失以外,还有哪些其他方面的影响?
王一涵:画廊博览会完全是画廊的展示,所以经济低迷画廊发展就不好。国内很多画廊这几年经营得很艰难,他们的生存状态还不如前些年。很多画廊都少掉很多客户,所以这种情况下,画廊经营得很艰难。自然他们参加博览会的动力、愿望和实力都会减弱,也会给画廊博览会带来影响。但是观众是不缺的,因为这些年当代艺术在社会上越来越有影响力,所以愿意看的人是很多的,而且比原来更多。
雅昌艺术网:历年博览会的参展数量、国内外画廊比例还是刚才您说的可能是国内的是70%,国外是30%?
王一涵:对。
雅昌艺术网:之前正好是反过来的,历年的观众参观的数量有统计吗?
王一涵:我们差不多每年有几万人次,三、四万的样子。
雅昌艺术网:都比较平均吗?
王一涵:这个其是比较平均的,而且这两年观众并没少,尤其开幕的时候比原来人更多。
雅昌艺术网:博览会无论是藏家、买家也好,可能有一些工薪阶层也会逐渐地进入收藏阶段,有没有大概的一个比例,或者有没有行业的划分,是不是金融机构比较多一些?
王一涵:不一定,金融机构、外企都有,可能外企多一点,文化行业的也不少。
雅昌艺术网:他们大多是投资的心态吗?
王一涵:这些白领,别的领域的人其实投资心态比前几年要减弱,前些年艺术品非常赚钱,好多白领拿家里的钱来买画目的就是要赚钱,但是这些年好多白领还是由于个人兴趣爱好,个人喜欢,很多人来买,而且文化界蛮多人买的,很多导演、演员,好多人也买艺术品。
雅昌艺术网:据我了解有好多像在画廊工作的工作人员,可能自己也有买这些作品。
王一涵:他们也买,我们公司的工作人员,博览会上他们有的也买,但是这些买都是比较小额的,而且大部分是由于个人喜欢的原因。
雅昌艺术网:您觉得这种投资,像白领一个月也挣不了多少钱,买个作品一、二万或者三、四万都可以接受,也要赞很长时间,其实这也是有一个他自己的风险性。
王一涵:这个要量力而为,比如说有的白领女孩可能花两个月的工资买一个很贵的包,她会觉得很满足,但是她只要能负担得起节约别的地方的开支,不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难也没有问题,比如在艺术行业工作的人可能会对艺术品更加情有独钟,你愿意拿出你的一个月工资或者两个月工资买作品,只要你自己觉得特别喜悦、特别高兴,也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把你所有的钱都投入进去指望它赚钱,这种风险很大,有可能会失望。
雅昌艺术网:还是不要抱着投资的心态。
王一涵:我觉得是,因为投资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作为白领来讲承受起来还是会有一点难度的,有一点压力。
雅昌艺术网:这种小额投资如果是对于80后、70后也是必要的,无论是去买股票也好还是艺术品也好,您有没有一个推荐的意见,无论是方式、模式还是对于小额收藏?
王一涵:小额收藏风险特别大,因为小额收藏只能买到年轻人的作品,只能买到很便宜的作品,便宜的作品和年轻的作品有大量的存在,最终哪些能够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走到最后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够检验出来的,很多人会被淘汰掉,所以存在的风险相对就大,我觉得第一我还是不建议白领投资艺术品,白领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收藏艺术品,收藏你喜欢的,当然你很有钱做这个事情,收藏之前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学习,选择你觉得特别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可能将来会成为很好的艺术家的作品,或许未来这个艺术家能够成为大家,你也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当然这样更好了,可是能做到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要讲普通的白领,很多收藏家,像希克他们这样的,他们的仓库里一定会有很多的现在都不知道是谁的作品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投资艺术品还是有钱人做的事情。
王一涵:我觉得是,收藏无论有钱没钱,大家都有这个权利,我买一张照片花几千块钱也是一种收藏,但是真要讲投资,至少是有闲钱的人才可以做的事,如果这个钱亏掉不至于影响你的日常生活,不影响你的生活,不要给家庭带来负担。
雅昌艺术网:对于CIGE未来的发展方向,您目前有什么考虑?
王一涵:CIGE需要比较大的变革,就像我刚刚讲的可能会看从结构还是模式上都需要很大的变革才可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保持一贯倡导的价值性和未来性。
雅昌艺术网:对于明年CIGE跟今年比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吗?
王一涵:这个我现在还不好告诉你。我们有一些想法,但是我们不知道要不要放在明年来进行。
雅昌艺术网:您可以不用说那么细,您说的想法是指哪些方面会有一些变化?
王一涵:这个也不好说,可能很多方面,可能盈利模式会发生大的变化,也可能结构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可能定位上会有很大的变化,都有可能,但是会同时发生变化还是先有一个变化再有一个变化,我们明年开始会再等一下,我们现在还没有决定。
雅昌艺术网:盈利模式上会考虑和画廊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合作吗?
王一涵:博览会跟画廊很难道有关更深入的合作,因为过去有很多画廊提出说可不可以我们也介入他们的经营,比如说我们原来收画廊的展位费,有的画廊说可不可以在博览会上你们也帮助我们销售一些东西,如果有销售可以分你们利润等等,的确有画廊跟我们提出,还不少,但是我们不会考虑这种方式。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这也是给你们带来收入的关系?
王一涵:我们尽可能想提供一个对所有画廊公平的一个平台,因为我们必须承认CIGE手上有大量的藏家资源,包括我本人可能对一些艺术购买者的选择上是有一些影响的,我可能会给他们一些建议,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在一个博览会上如果你和一些画廊达成这样的默契,你和另外一些画廊并没有达成,由于利益的趋势可能会倾斜你的资源第二,就算是不是有意倾斜你的资源,一个博览会上一定有市场好卖的东西,一定有市场不好卖的东西,这些也会让你资源得到倾斜,我们并不想这样。
雅昌艺术网:还没有达成所有的和你们画廊合作的共识,可能有的愿意这样,有的不愿意这样。
王一涵:就算是他们都愿意这样,事实上现在都很明白好卖的东西就是那么多,一百个画廊为什么每年有的画廊卖得很好,有的画廊就卖得很差,这个很简单,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思考受欢迎的,这里的东西那么多,如果借助画廊交易当然知道哪些东西更容易交易或者更值得交易,这样最后侧重的画廊只是其中一部分了。就算是所有人都同意,但是那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帮助他处理。
雅昌艺术网:还是画廊自己的定位发展和选择艺术家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这个问题。
王一涵:而且我本人并不想卷入太复杂的利益关系,本身我们做CIGE这个事情,坦白地并不是单纯为了盈利,如果只是为了盈利,我们可以做大量的背后的交易,可能我自己做事的风格不是那么商业化,我并不想说把所有的,用一切的方式把利益最大化,我觉得好多事情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雅昌艺术网:就您这么多年来经营艺博会的经验或者说经历,同您第一个开始办的艺博会相比,刚才提到的小额的问题,现在在下滑,但是目前的变化都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王一涵:什么最大的变化,哪方面的变化?
雅昌艺术网:除了销售额,除了经济上的变化。
王一涵:其他方面就是知名度更高了,因为你一年一年地积累你的品牌效应,所以知名度更高,对行业越来越了解,而且我们也非常重视买家资源的累积以及把握,因为我们很清楚交易对博览会的重要性,我们客户资源一直在跟上的。
雅昌艺术网:有没有一个标准,什么样的画廊可以进来?
王一涵:这个很难,当然很多年前我们有很多规定,画廊必须成立三年以上等等,现在相对要放松一些,我们还是希望画廊有他自己的特点,有他自己的目标,自己在行业的影响力。
雅昌艺术网:有一些东西表面上看不出来也是很抽象的,比如刚才您说画廊有他自己的目标之类的。
王一涵:这些就要凭自己的眼睛看,当然不能说每个判断那么准,可能有一些画廊也会让你失望,这个是有的,但是我们尽可能把握住,只能是尽可能按照我们的目标找到更多优秀的画廊。
雅昌艺术网:谢谢!
(责任编辑:詹宏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