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多学知识投资具有升值潜力藏品

2012-10-19 15:04:05 未知

  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

  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到一件价值颇高的东西,可谓是天大的乐事。但捡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具备过人的胆识和超强的眼力才可能企及,刚步入古玩行的人就想捡漏,那机会基本等于零。初涉收藏圈的人应该用平和的心态来玩收藏,不盲目迷恋各种“捡漏”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大多是诱人上当的。说白了,捡漏其实是一种缘分,可遇而不可求。

  其实,初入行的人与其老想着“捡漏”,还不如多学点收藏知识,多做点艺术品投资,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超前眼光、不同于常人观念,能够较准确地判断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人,从而买入具有升值潜力的藏品。这种投资体现在购入一些“冷名头”的作品,或是一些有升值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

  搞收藏的获利机会其实还是不少的,古玩界一直存在某一时期的藏品偏好及不同时期和地域带来的价格差别。以书画为例,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在中国乃至海外都是公认的大家,他们的作品被称为“硬通货”,圈内行情十分坚挺。而一些省、市地方上的名家的作品,则存在地域性的影响,在本地更容易受到追捧也更容易变现,而在其他地方收藏者就不太“认”。以瓷器为例,按常规,窑口产地瓷价格相对低些,比如景德镇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盘(不是湖田窑),每件就数百元左右,而在北方则可以卖到上千元,品相稍好的可达到二三千元。再如,现在江苏、浙江、江西一带藏家看好浅绛彩瓷,有人便到西北、东北等地淘货,拿到南方来销售,扣除差旅费用,获利仍较为可观。对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收藏者总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值千金,而忽略了藏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因素。”一位文物鉴定专家提醒,当古玩收藏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一种单纯的爱好变为一种唯利是图的投机行为时,往往脱离了收藏的本质,失去了收藏应有的文化味。

(责任编辑:徐嘉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