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首届中国西泠网发现未来艺术家”活动初评揭晓

2012-10-23 09:18:08 顾欣悦 摄影/郑波

  评委标准:创意第一,技法第二

  根据作品稿件的数量,小学生的书画作品和初中生的书法作品采取了入选制,老师根据自己的眼光挑选作品,篆刻作品和初中的绘画作品则采取了淘汰制度。担任评审的江吟老师说:“淘汰的比较容易,一眼就看出来了,选入选的就难了许多,很多作品都要反复比较才知道究竟选哪个好。”

  小学组的绘画作品最为丰富多彩,赵一文说:“因为我们征集稿件时并未特别限制一定要中国画什么,所以孩子们都拿来了自己画得好的作品,蜡笔画、水彩画,什么都有。其实对大师们来说,这些无关紧要,孩子们还那么小,看他们的潜力是最主要的。”

  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同学习时间以及年龄大小有关系。当一幅天马行空的作品和一幅有条有理的作品摆在一起,评审都会斟酌一番,老师的干预、家长的意见都在作品的比较下露出马脚,“这并不是不好,但是要找一棵好苗子,这就是阻碍,这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一位评审说。小学绘画组中有一幅中国画山水作品,成熟的笔法和构图让评审们产生了一些疑惑,再三考虑之下,还是给他投了入选票,“我们有怀疑,但万一这真的是他自己画的,那我们就错过了他。”

  有的作品虽然幼稚,但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有的作品成熟得令人诧异,还有的直接仿照齐白石的原作来画,评审的评选也是相当有趣,各有各的眼光,不刻意,无标准,不过,大家都对模仿痕迹重的、怀疑有代笔的不看第二眼。

  在评审的眼里,孩子们的作品创意是第一,技法是第二。在那些稚气未脱的笔触中,充满创意的发挥最能令他们会心而笑。

  可惜之处:篆刻未能普及到位

  相对于书法和绘画作品,篆刻作品少了许多。评审戴家妙拿自己和当代的孩子作比较,“现在他们都太宝贝了,刻刀拿在手里,家长们都担心刻破手,我们那时候可不是这样。”评审郭超英也表示出了同样的态度,篆刻的普及太弱,面对作品,“我们主要看的是线条、章法这些”,即便如此,他依然有些难以选择。

  比较之下,书法作品的质量较高,能挑出更多的好作品。这样一来,评审的标准自然也高了一些,评审柳晓康说,“孩子们还在临帖的阶段,他们只要临得像,形似就是好的。有的把握得不怎么样,字的大小不一,临得丝毫不像,这样就不会去评他们入选。”笔触的稚嫩与老练一眼便可识别,虽然评审坦言学了一年就来参赛的和学了六年的不能比较,但作品缺乏灵气,就算学习时间再长,同样不能入选。

  一字排开的作品令人一目了然,好坏之间,即使是外行也能略评一二。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学习同种字体的学生,大家被放在一起,高低自现。有聪明的学生用较贵的纸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使得整幅作品看似优雅,评审笑言,“他们用了别人都没有的纸,显得自己的字都好看了,这是一种假象。”同时,评审也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太功利,不要逼着孩子去学,也不要干预太多。”

  家长和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字写得多好,篆刻得多有功力,有错别字的作品,评审们都不作考虑。

  1600多件书画作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杭州画院的地上,陆续赶来的五位西泠印社的理事、社员仔细地观看着。10月20日下午,面向杭州初中生及小学生征集书法、绘画、篆刻作品的“首届中国西泠网发现未来艺术家”活动进行了初评,经过评审两个小时的挑选,近四分之一的作品进入网络投票环节。现在,家长们可以在中国西泠网查询入选名单,耐心等待下一轮的角逐。

  比赛征稿以来,西泠印社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回应。根据第一轮的初评,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副主任赵一文说:“今天大师们都很高兴,这是他们第一次评选那么小的孩子们的作品,根据他们的经验,谁画得有灵气,谁有潜力,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了,这跟他们评选成人比赛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

  初评评审名单

  江吟、柳晓康、桑建华、郭超英、戴家妙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为序)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