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隋建国:中国的“X年展”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2012-10-25 17:26:06 潘慧敏 邓小芳 黄萌

        隋建国眼中的中国特色双三年展体制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参加过很多的国内外双三年展,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看,您认为中国的双三年展体制有什么特点?  

  隋建国:双年展、三年展这个系统最早到中国是在上海、成都。我第一次参加国内双年展是在2000年的上海。那一次的双年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做到了国际双年展的标砖,可能跟当时侯瀚如的介入有关系。

  我觉得最有中国特色是北京双年展,是因为它很有官方特色,因为一般的双年展是当代艺术的产物,而北京双年展并不算是当代艺术,而且它还是集体负 责制并非是策展人负责制。因为双三年展的系统都是国际体系,是一个全球化的产物,不同的地方举办就是在通过自己的语言在寻求话语权,争取自己表达自己的文 化精神的权利。上双、广三做的比较好,它们首先是策展人负责制,会有艺术委员会,而且会请不同的策展人来做提案,选择最好的来负责这个展览。

  今年我同时参加了上海双年展和广州三年展。作为艺术家,我只是与策展人和布展团队发生关系,在布展团队上,我认为上双与广三都差不多。中国的策展团队不乏献身精神,也有很多志愿者。包括艺术家工作也很努力,我觉得应该发扬。

  但是这次的上双团队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上双搬到了新的空间,原来的上海美术馆变成了上海当代美术馆,原来美术馆的团队进入了一个一万五千平米的大空间,完全不适应。

  上海城市的特点是经济运作好,所以它的布展都采用外包的形式。那么美术馆团队从老空间般到新空间时,在衔接和外包发上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觉得面临困难就是中国的特色,你永远要抢工,到最后一天所有的展览都要开幕。

  这跟我们的体系有关系,我们做建筑和展览都会赶工,通俗的说就是科学管理,你不懂科学就不会管理,不能随便订一个实际的日子。其实西方有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他们还是经验丰富一些,像威尼斯双年展就已经运作了一百多年了。

  双三年展虽然是文化运作,其实背后还是有很多技术问题。如何组织团队、布展团队、布展设备等等。中国更多的时候可能靠的是人多,过后再慢慢修 补,总之开幕是无论如何都要按时的。如果放到双年展这个文化活动来说,更重要的是看整个美术馆的策展和运作系统,而不是摆出来的展览。  

  而政府扶持方面说,我觉得政府对双三年展的扶持应该不是问题了,因为现在中国政府在提倡发展文化事业。

  我听说广东美术馆其实是当时广东美协的这批艺术家想办法做起来的,可能也是这批人把当时的双年展做起来。巫鸿策划的那一届三年展,把这个展览真 正做成国际化,我估计这里的资金可能是政府给一些,赞助也拉一些。其实拉赞助也是国外的做法,但是国外的双三年展也开始有点变形,例如威尼斯双年展,很多 艺术家背后都有画廊在推。又如今年的卡扎尔文献展,其实一开始也特别前卫,希望超越画廊系统,但是前几届因为资金问题也不得不向画廊求援,甚至艺术家作品 名牌上都出现了画廊的名字。但是今年就没有这种事情了,因为政府找了汽车赞助,资金足够策展人就能获得更大的权利和自由度。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个博弈的问 题,在资本主义系统里,艺术家策展人要跟资本博弈,而在中国则是一个官方话语的系统,艺术家和策展人就要和政府博弈,但同时也是需要跟资本博弈。

  中国双三年展与博览会的生态链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我们广东有很好的三年展,但是没有很好的艺博会;而香港有很好的艺博会,却没有很好的双三年展,北京亦然。您认为出现的这样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隋建国:我觉得双年展系统跟整个画廊体系有关系,当然应该说博览会是很多画廊合起来的一个市场平台,而最早的双、三年展就是为了超越这种体系,要打破画廊和比较僵化的美术馆系统,这是当时的国际背景。

  但是中国的情况不一样,我们画廊系统还没有的时候,就先有了双、三年展,这导致双、三年展寻找艺术家就要到民间系统中去,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特 色。有的时候当只有双、三年展而没有画廊系统的时候,艺术家生活会很艰难,难于坚持。会发现一个地方双、三年展,今年参加的艺术家可能到下一届的时候,这 个艺术家可能就改行了。

  广州的经济算比较好,但是画廊很少,我估计广州民间的中国画、水墨画交易系统挺发达的,它不在市场上显现,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画廊系统的建立会很难,大家不习惯在画廊买作品,因为要交税。

  同时也可能在广州愿意收藏当代艺术的人很少,它一方面经济很发达,但是现代文化在民间是很落后的,更倾向于传统的东西。这肯定要有一个过程,在南方很明显地可以看到,一个做现代科技的公司,他会在家里供养关公、菩萨,老的说法就是封建的思想。

  上海双年展与广州三年展各有不同

  雅昌艺术网华南站:您今年同时参加了上海双年展与广州三年展,从推广年轻艺术家以及作品收藏两个方面看,两个展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隋建国:上双和广三的对于年轻艺术家关注是各有侧重的。这是一个创新的问题,国际上不同的双三年展都会去寻 找自己的特色,它是根据地方文化和艺术圈生态去找点和不一样的东西。可能上海双年展总是跟中国美院和策展人的教师身份有关,会给更多的年轻人一些机会。如 它这次做的城市馆就挺有特色的。

  广州三年展这边可能是还没有稳固,就如策展人系统、艺术家的发现系统、或者是资金方面,这些做稳固了才会去寻找自身的特色。它也很希望能够把珠三角的特色文化提出来。其实这次广三展从气氛到学术性都挺强烈的。

  我这次的作品倒不是专为广三做的,策展人在跟我说其它事情的时候说要找我这样的作品,我当时差不多也完成了。上双我送的是两年前的作品,也不是全新的作品。

  而收藏问题,实际上中国大部分美术馆是没有专家和艺术委员会进行收藏体系管理。我觉得像上海三年展和广州三年展这样的收藏会好一些,因为既然有 策展团队和艺术委员会可以做得正规一些,其实双、三年展的国际运作方式对当代艺术收藏来说会相对好一些。但是更多的美术馆并没有很多专家和姣好的艺术委员 会,这样的收藏可能就会出问题。我觉得看三年展的收藏家肯定不如看博览会的多,但也会有。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阮少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