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设计披一件时尚外衣,演出矛盾又共生的戏剧张力
2012-10-27 10:22:15 黄璐
“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正在华·美术馆展出
一场名为“本能:荷兰设计与时尚的语境”的展览正在华·美术馆展出,截止至11月22日。5位服装设计师、15位产品设计师、5位建筑设计师、12位摄影师,最年长的出生于1959,最年轻的是85后……在这里可以看到代表着荷兰新一代设计浪潮的上百件作品。高级时装、设计、艺术和建筑建构出六个独特的场景,形态复杂的“观察角度”、创新简约的“无设计化”、动态思维的“柔软未来”、展现城市风尚的“都市光彩”、前卫风和传统手工艺交织碰撞的“缓慢前行”以及用摄影和电影解说时尚的“圆顶剧场”。这些相对独立,又在相互勾连,似乎在展示一个微型的荷兰艺术生态。
当然,这上百件作品有着共同的基因,就是对已有材质的全新演绎以及将设计与时尚放置于艺术的语境之下。正如策展人卢卡·马尔凯迪所言:“这个展览概念不是为了一些商业的设计师,而是为了艺术家,体现他们的哲学思想,还有对时尚的感知。”事实上,时尚品牌、设计与艺术已经形成了商业市场的金三角。似乎,艺术与商业已经血脉相融。对此卢卡·马尔凯迪认为,艺术可以带给品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虽然,时尚品牌中带有艺术的部分不一定很好销售,但市场趋势上需要艺术带来的新鲜感,说到底,艺术就是为品牌增值“艺术与时尚商业是一种冲突着的紧密关联。”卢卡·马尔凯迪说。
1.时间如花瓶,敲碎给你看
时间还在悄悄流逝?在这个花瓶时钟面前,你会为逝去的时间而绞痛。因为,一个木制的榔头每小时都会敲击一下陶瓷花瓶直至花瓶碎裂。它的力量在于,这不是骇人听闻的奇谈,而是人尽皆知的常识。花瓶的碎裂似乎就是将生命敲碎了给你看。
2.纸塑造出伊特鲁利亚陶器
来自阿姆斯特丹的产品设计师希芭·萨哈比是个混血儿,德国-伊朗裔的身份让她一直游离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这是她找到的可以结合的方式。这些有着明显伊朗文化烙印的器皿的材质不是陶,而是纸。设计师需要把纸张剪成细条,再精细地一条条地拼贴起来,创造出犹如远古的伊特鲁利亚陶器的造型来。
3.换个角度看,真理变成谎言
“R”、“E”、“A”、“L”铸铁打造的几个英文字母,除了字母看上去稍有质感之外,没有其他特别———你只是在一个角度看的话。如果,你稍微前行两步,“真理”已经不复存在,看到的却变成了“L”、“I”、“E”、“S”。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一个哲学家的思考。也许只是观察角度的少许变化,就会让真实变成谎言。
4.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对接
这是设计系中的原生态。对于设计师而言,无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如何利用树木本身的结构承担起世俗的功用,往往比刻意雕琢还需要费尽心思。这张长着树枝丫的腿的桌子,最可爱也是最美之处就在于树枝与桌面的连接处,那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的连接,原生态与工业制作的连接。
5.一个用肖像叙事的社会学范本
这是一系列肖像照片,来自于世界各个地方。摄影师在鹿特丹、巴黎、北京等世界多个地方拍摄了16年的图片,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着装规则。在他们的镜头下,可以看到巴黎青年的优雅与浪漫,也可以看到独具中国特色的校服。他们的目的不在于展示各个国家的时尚规则,也不在于涉猎各种文化的穿衣风俗,而是在用来讽刺———人们对标新立异的潮流追逐不放,但这种追逐仍隐没于不变的民族文化之中。
6.躺下看圆顶上的荷兰设计思维
这是展览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愿意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躺下来的休憩区。躺在滑轨上,滑到红色的圆顶之中,就可以看到一些各地时尚界和摄影界搜集而来的影像素材。看起来这些素材与展览毫无关系,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影响了当代荷兰创意设计的思维与方式。这里看起来是个休憩的地方,但却是在进行着更深刻更有内涵的脉络厘清。
7.流淌的烛液凝固出热情无限
有谁能想到流淌的烛液能够凝固成一张凳子?80后的艺术家帕斯卡尔·斯梅里克正是从燃烧的蜡烛中得到灵感。虽然这凳子名为“直”,事实上,它身上的每一寸都不是直的,它倾斜着、枝丫着、扭曲着,它似乎对任何形态都热情无限,却又逃不脱一个“直”的终极归宿。
8.极简主义线条的戏剧张力
这盏灯的外表根本谈不上表现力,更别说什么诱惑了。充其量,这算得上一盏长得有棱有角的灯。但一旦它发出光来,就令人惊艳。极简主义的线条在光线的投射之下能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几何图案,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光源的线条,哪里又是折射出来的图案。原来,它的表现力在于简单的外部形态和复杂的内部结构之间的戏剧张力。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