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摩天大楼遍地起 未必宜居有文化

2012-10-28 10:39:04 李海若

  高达82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让全世界从此记住了迪拜这个“阿联酋的上海”,连阿汤哥的电影《谍中谍4》都要借光。虽然没有第一高楼,但世界高层建筑排行榜前10位里中国占5席,名副其实成了高层建筑热点建设区。我们究竟需不需要这么多摩天大楼?对摩天大楼,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几位国际建筑大师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剖析了摩天大楼和未来建筑的走向——

  孟岩:高楼拔地起 未必有文化

  “我是来给摩天大楼泼冷水的。”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孟岩直言不讳地说。他认为,摩天大楼的存在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对任何新兴城市都有莫大的吸引力。从北京、上海、深圳到华西村区区一村,都争着盖摩天大楼,这更多层面地满足了对资本实力的表达和对企业、地区、城市形象乃至新的国家主义的展示。

  “把垂直性的高度作为建筑成就的唯一参数,这是可悲的。”孟岩说,对摩天大楼的狂热是有问题的。他不喜欢在纯技术层面讨论问题,认为摩天大楼与整个城市都产生着关联,仅仅一个高度性的地标,不会改变一个城市的文化版图。一座城市可能没有高层建筑,但很有文化气质。反之,如果地标处处而缺乏城市文化,再高的建筑也只能遗世独立。

  深圳是一座大城市,但不是大都会,孟岩认为“深圳需要硬件,也要补软件”。深圳还有很多机遇,但本身的建筑体系存在问题,包括城市的结构、密度以及上世纪70年代起沿用至今的建筑规范等。很多因素都滞后于时代发展需求。不过相比全国其它城市,深圳市规划部门已算走在前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有意识地率先做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进行区块划分,在打造公共空间、城市绿化及创办首届城市建筑双年展等专业展览方面,都率全国之先。

  上世纪90年代,深圳被称为general(通用性)的城市,即没有特色的城市。孟言说,一座建筑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不应是“飞来的”,而应是从城市里“长出来”的,体现城市的个性。比如深圳的城市个性从来不是老气横秋的,而是兼容并蓄不拘一格的。深圳人的理念一直没有变化,只是现在多有“更新”,而缺“创新”。

  Benjamin Ward(本杰明·沃德):人文建筑少 深圳可达性差

  本杰明·沃德是一个爱问问题的美国建筑师。他说,在做深圳的项目时,他经常问业主:深圳的城市文化是什么?而对方都很难回答。他对记者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并同他停留过的其他城市作对比。

  “北京、广州、上海比深圳更有历史,深圳历史短暂却发展迅猛,但没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这需要时间去沉淀。这一点与美国有相似之处。美国经过两百多年才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本杰明说,建筑本身不会刻意与文化联系在一起,绿化很好是深圳给他的第一感觉,一座城市的建筑要与人文、自然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去破坏。

  “建筑设计是平衡的产物,要考虑功能、社交、环保及效用等各个层面。”本杰明认为,中国在城市规划中预留了许多空间,而在欧美一些城市如旧金山,城市密度很大,特别是商业区与街道紧密相联,可达性好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其它问题。在适宜步行的尺度上,上海、香港都比深圳小,这对城市的交通和降低污染都是有益的。可能深圳受带状地理条件所限,可达性较差,多数只能依赖汽车和公共交通。中国的城市规划应该更注重回归传统文化,把人聚集在一起,增加可达性和紧密性。

  Ole Scheeren (奥雷·舍人)不扎根本地 不是好设计

  央视“大裤衩”在中国的知名度和争议性,至今很难被超越,德籍建筑师奥雷·舍人正是其主要设计师。影星张曼玉前男友的身份也让他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

  奥雷20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迄今来深圳不下20次,仍然觉得深圳充满新鲜与活力。他感受到深圳不可思议的发展速度,这里创造的奇迹是独一无二的。但20年后再回首,城市发生了什么?如何继续发展?这不仅仅是建筑的问题。他说,“深圳做了那么多的建筑项目,但每一个大工程大项目之间的关系怎样协调?这是深圳下一步应该想的。”

  作为此次国际建筑大师论坛的演讲嘉宾、320米高“汉京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赛评标会的评委,奥雷看待深圳摩天大楼的建设充满思辨色彩。他说,新的城市总会呈现出各种矛盾,如新与旧、稳定与变化。在摩天大楼建设方面,欧洲历史更长,已经成熟,很少发生新变化。而深圳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历史短暂,还需要新事物,所以思考少些,更多的是直接行动。这样的速度制胜模式有利有弊。他说,建筑师经常认为自己在“输出解决方案”,但事实上可能在“输出新问题”。复杂的现实会让建筑师面临各种挑战,如果盲目幼稚地去解决问题,可能会犯大错。

  “当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的。”奥雷打趣说,有时一座规划得很好的城市反而无趣,存在一些小问题更有意思。有的城市即便缺少严格规划,混乱之余也能运转。但这两种情况都会产生问题。

  “给一个地方做建筑方案,应该扎根于此,才能设计出适合这个地方的建筑。否则是建筑师的不称职。”10年前,奥雷参与设计了央视大楼,迄今在北京也居住了10年。奥雷说,他曾在18个城市居住过,这些实地生活对他的建筑设计无可避免地产生影响,他会把各地方的经验汇集在一起。他认为世界建筑界的发展方向将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作为建筑师,重要的是要打破障碍,尽可能地尝试解决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楼更高更密 设计拼“宜居”Walt Geiger (沃特·盖格):

  8年前,沃特·盖格设计了深圳的卓越世纪中心。盖格说,这些年过去,建筑的技术、材料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足以建造体量更大、造型更复杂的建筑,比如,若要在一座摩天大楼的基座30米处设计一个开放的公共公间,增强市民在建筑中的流动、提升公共休闲空间的利用率,盖格觉得可以把基座延伸出来与街道相联,形成一个通透空间,让人们可以从底层“穿越”到这座大厦,增加建筑与人的亲近感。为此,可以选择更通透的材料,以减少这座摩天大楼带来的压迫感。

  盖格说,城市密度的飙升是世界城市共同面对的问题。深圳地理位置特殊,毗邻香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密度越来越大。而路变得越来越宽,有亲和力、宜居的空间尺度正在被“挤压”甚至逐渐消失。在寸土寸金的城市CBD中心商业区,需要更大体量密度更大的建筑,凸显与居民区的功能差异,但建筑“更高更大”,不应该以牺牲人的居住条件为代价。盖格极力倡导环保建筑理念,因为“虽然绿色建筑建设初期投入会比较大,但假如大厦要矗立50年,对开发商和城市而言,长远来说是更有益的。”

  Stefan Krummeck (斯蒂芬·克鲁梅克):香港拥挤也低碳 深圳个性看未来

  深圳第一高楼京基100楼是斯蒂芬·克鲁梅克的作品。擅长建摩天大楼的他如何突破自我?斯蒂芬表示,会让绿化从底部一直延伸至高层,让人们有更开阔的视野,看到更多风景,而在大厦的底部空间会设立许多活动场所,营造一个公共空间。

  斯蒂芬说,深圳很年轻,有活力,没有历史包袱,这对中国内地的城市有着很深的影响力。一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性并不只要用技术手段,香港没有太多技术性的规划,却是世界公认的低碳城市,只有10%的人开车,也很有效率。深圳与洛杉矶很相似,作为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深圳在城市化大爆炸进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因此城市的建筑设计要更加关注未来,凸显个性,他对年轻的设计师怀抱着很大希望。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