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相机称奢侈品 赝品少升值空间大
2012-10-29 08:38:15 端木君 迟畅
收藏老相机狠狠地怀旧吧
这是技术迅疾提升的时代,也是怀旧气息弥漫的时代。这是时尚涌动的时代,也是经典重生的时代。这同样是数码泛滥的时代——相机,成了司空见惯之物。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美景笑容开。来,我们手持相机,“啪啪啪”,拍个不停,拍到过瘾。于是,我们方便留下了生活的多彩。
前几年,老照片文化迅速趋热,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凭吊与记忆。而一直以来,老相机收藏暗流涌动,不经意间终成收藏界的“显学”。
老相机是工业文明的缩影,也是历史演进的见证。每一部老相机记录着一个时代,也装载着一个时代。难怪有人说,收藏相机是品味颇高的收藏门类。老相机价值亦在收藏热中节节攀升。
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莱卡M3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6000元,但目前市价已高达3万余元。有藏家断言,近十年,部分经典老相机价格增值10到20倍。
“但归根结底,收藏相机是收藏文化,是抒发情怀”。一位资深老相机收藏家直言,相比于北方,我们广东恰恰缺乏对老相机收藏文化的发掘与整理。
买来几部老相机,狠狠地怀旧吧。因为怀旧,所以更热爱。
专家提醒:重点关注品相好、存量少的机型
相对于书画、瓷器、玉器等传统的艺术品收藏,古董相机收藏不算大红大火。不过,由于近几年来国内摄影发烧友的逐渐增多,相机文化再次受到重视,以及外来大量热钱流入艺术品收藏市场,古董相机的收藏也随之受到重视,价格一路飙升。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藏,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重点所在。
一部1923年的徕卡相机去年以190万美元创纪录成交早在20世纪初,相机收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有了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相机收藏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行情亦相当可观,可谓天价迭出。去年奥地利的一次拍卖会上,一部1923年德国莱茨公司生产的徕卡早期小批量相机,起拍价28.6万美元,多方人士举牌搏杀,最后成交价为190万美元,成为有史以来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古董照相机。
而中国的古董相机收藏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有极个别的爱好者。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到港台明星和美国、日本的收藏家来大陆淘老相机的刺激,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沿海城市才有了初具规模的收藏群体。到90年代初,大城市出现了几十人到几百人的收藏队伍,目前在报刊上看到的相机收藏家绝大多数是那个时候起步的。1993年5月,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诞生,成为国内第一家照相机博物馆(收藏馆)。
经典、稀有、有人文历史内涵
是决定古董相机价值的关键
随着收藏群体的壮大,古董相机的市场行情开始风生水起,一部相机卖到数十万元已不再是新闻。“我在四年前收藏的一个徕卡镜头,当时价格是3万多元,去年这款镜头的价格已经涨到了10万元。”广州古董相机收藏爱好者姚先生表示。据资深收藏家张衍飞估计,十年来,古董相机的平均增值超过了200%,“而经典的、稀有的、有人文历史内涵的相机价格飞涨10至20倍”。
此前媒体报道,无论是投资还是收藏,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重点所在。如上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徕卡M3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8000元,目前市价2万元;上世纪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级依康太C型相机市价目前为3.5万元左右;而最近几年,大量上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相机价格陡升,尤其是一些价格在数百元的老相机,近10年的升幅接近10倍。
此外,国产老相机由于品相完好的存世不多,近年来的拍卖行情也在稳步上升,升值幅度较大,一些国产早期金属材质的旁轴相机,几年前几十元无人问津,如今已叫价四五百元。一部老相机的钱能买一座豪宅
在高继生的杭州高氏相机收藏馆里有一部英国伦敦1850年生产的Ross湿板相机,镜头长30cm,直径10cm,红木雕刻镜头座,全铜镜头重量有3斤,镜筒上英文字全部手工刻写,整只镜头是镀金的,全中国仅此一部。
2009年,一位英国摄影家看到了这部Ross相机后,十分惊讶地说:“没想到,中国人这么识货,有了这部老相机,就等于是个富翁啦。”高继生查阅了欧洲老相机交易资料才知道,一部年代和历史价值远远低于自家相机的Ross湿板相机,2006年拍卖的价格相当于600多万元人民币,“这样的价格放在现在,也能买一座豪宅啦。”高继生说。
广东民间“卧虎藏龙”京沪藏家都愿来扫货
在中国摄影文化格局中,广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外贸历史,广东成为引进外来相机器材及技术的重要窗口。据了解,有“中国照相机之父”之称的邹伯奇,是南粤56先贤之一,1819年生于佛山南海。作为清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在1844年自制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
“广东的相机收藏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位置绝对不可替代。”张衍飞告诉收藏周刊记者,因为广东文化内敛而不张扬,相机收藏往往给予北方藏家不温不火的表象,而其实“民间收藏卧虎藏龙,交易及交流暗流涌动”。他指出,民间收藏群体正逐步壮大,其中,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占了很大比重。
广东相机收藏力量不够显著的另一原因,是缺乏对收藏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北京、上海等城市很注重相机收藏的文化研究,书籍出版与期刊发行都搞得比较热火,正逐步将其做成一门学问。与此相比,广东相机的文化研究就单薄得多。”他同时亦表示,也正因为相对充分的相机文化研究,京沪等地的相机收藏市场出现了一定的炒作成分。“而广东的市场水分偏低,现在很多京沪藏家及商家都愿意来广东扫货。”为此,张衍飞建议,广东藏家最好不要到北方淘宝,走出国门参与拍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就拍卖来说,广东相机收藏比于北方则相形见绌。收藏周刊记者调查了解到,广东拍场上从来没有上拍过古董相机,更没有组织过专场拍卖会。“可能还是收藏群体发育得不够充分”,广州一家拍卖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访
古董相机市场有价无市?
位于海印桥南的盛贤相机城,是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重要的相机集散地,除了售卖流行的数码相机,古董相机也占有一定的交易比重。记者走访发现,盛贤相机城有近10家门店出售古董相机,但数量较少,最多几十台。而进一步调查了解到,古董相机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古董相机往往有价无市,有时候一个月都卖不了一台。”在一家专门经营旧相机的门店,记者看到橱窗上摆放着三十余台陈旧的胶卷相机,大多是国外品牌,国产相机偏少。其中最贵的一部相机是林可夫,标价为38000元;而部分品相较好的国产相机,标价仅300元。据门店负责人关先生介绍,徕卡及禄莱等国外品牌相对容易好卖,而东风、凤凰等国产相机则比较难卖。“总体来说,广州的相机买主倾向于追新,宁愿花高价去买时尚的数码相机,也不会花低价购买仍能使用的胶卷相机”。
另一家老相机门店的老板李先生则告诉收藏周刊记者,数量稀少的经典品牌相机价格一直往上涨,而部分版型不好的相机,价格则一直降,行情可能还不如以前。据其介绍,前来购买古董相机的客户,往往只会买一两台,一般不会成批次购买。“买来做专门收藏的人很少,而美院等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则经常来。”
(责任编辑:邓小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雅昌指数 | 月度(2025年7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
对话 | “道法自然” 范一夫山水中的破界与归真
对话 | 在开放和自由中确立艺术价值
张瀚文:以物质媒介具象化精神世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