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丁武:广州本土建筑特色一度被忽视

2012-11-01 09:23:48 范文瑶

  丁武,工艺美术和环境设计大师,广州的许多景观设计都带有他的烙印。此外,他画画,制陶,设计,是位多栖“艺术家”。从纯艺术到做雕塑,从广告设计到景观设计,每个领域他都不乏知名的代表作品。比如广州艺术博览会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统筹,南胡艺术会馆的设计、广州猎德涌的河涌景观改造,还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广州馆也是丁武的设计作品。常说,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一双独特的观察世界的眼睛,那么丁武眼中的广州又是怎么样的呢?

  出人意料,他用了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词来为广州下注脚:实在。广州有“实在”的文化土壤,多元文化在这里百舸争流;广州有“实在”的建筑,功能上强调实用主义;广州有“实在”的美食,恰到好处地融合了全国各地的口味;就连设计行业在广州也是“实在”的,实惠的价格与许多二三线城市相似。

  广州有着无可比拟的诱惑力

  当过老师的丁武,思考问题总有些“学术”的影子,他常说的一词是“类比”,“广州的魅力,得在跟别的城市的比较中才显得出来。”在丁武看来,只有走过越多的地方,去过越多的城市,对广州的魅力才能有深刻的体会。

  丁武曾经是一个“外人”,虽然在广州念书,毕业后却分配到南昌工作。直到广州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人才引进,他才正式在广州定居。在他眼中,当时的广州对全国许多城市的人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诱惑力。“上世纪90年代的广州跟现在很不一样。”由于工作和兴趣的缘故,丁武很喜欢去老房子老建筑消磨光阴。追忆那时的广州,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河涌和榕树。“广州人有个特质,喜欢称呼别人‘哥’或者‘姐’,这是一个强调平民化的社会环境,还有那岭南的水乡景致,两者融在一起营造的是一种从容的感觉,这是广州不同于别处的地方特色,也是它巨大的魅力所在。”

  本土建筑特色平和实用

  在丁武看来,广州这座城市很特殊,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它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它的兴衰预示着整个中国下一步的变迁。但,能够展现广州变迁的维度很多,丁武则爱从建筑的视角去审视这个命题。

  “由于地域的差异,广州的建筑风格与外地截然不同,不论是布局,或是骑楼满街、榕树低垂,河涌绕家的搭配,都是围绕平民实用生活的设计,其营造的是一种邻里之间鸡犬相闻、熟人社会的亲切感,这种平和与实用就是我们常说的岭南建筑文化的核心特点。”丁武说。“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广州进入一个学习的时代,大量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伴随着旧城改造涌入广州。比如说,现在广州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几乎都是国际上的设计公司所中标。”丁武觉得有点可惜,“这样的学习是中国所有城市发展的共性。单就广州而言,这些年来这座城市在狂飙式地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城市原本的魅力。”

  “不过近几年许多河涌整治、小区建设都开始注重将本土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有机结合。”在丁武看来,这是一个进步,但也潜藏着许多危机,许多建筑的再现、还原,落入的是仿古的窠臼。“如果仅仅是某些细节的呈现,那只能称作是岭南文化某个时代碎片的再现,而并非整个文化品格、思维方式、技术特点的继承。”

  丁武坦言自己很怀念当年初来广州时所见的浓郁的岭南风貌。不知不觉中,丁武的许多艺术作品也聚焦到了这个话题上,近期在中山大学所办的陶瓷展就是以展现广州旧时水乡生活为主题。(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美食蕴含了广州的文化特点

  如何去辨别一个人是哪里人?不靠祖籍,不靠出生地,丁武的辨别角度很是有趣:“你有哪里的胃,就是哪里的人。而广州人的胃,就是天下菜都可以吃。”从这一点上看,丁武是个不折不扣的“广州人”。每到周末,他会叫上几个老友,奔赴一个个菜馆。至于地点,菜系,名气都不重要,重点是没去过的,尝新才是关键。

  丁武认为,在广州可以吃到全国的美食,这是没有哪个城市能够实现的。在他看来,广州的美食荟萃中就充分蕴含了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海纳百川、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天下菜都可以吃的广州人就像是天下文化都可以包容的广州土地,广州这座城市宽广胸怀的包容性,具体地呈现在了美食上。无论全国哪里的美食,到了广州,总能被保留下来。而且,不仅仅是简单的保留,这些异地的美食到了广州,往往经过广州的一番改造,不但不会在广州水土不服,相反,像是迎来了第二次的“春天”,这与广州文化中与时俱进的特质相得益彰。而广州大厨对各个菜系的改良也彰显着广州的文化哲学,包容万象的广州美食,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口味适中,辣的没有四川湖南那么辣,甜度不如江浙一带那么甜。在这里,“度”被很好地把控,美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这也是广州的文化,不断地调整一个合适的“度”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地人感觉适应。

  培养与生活关系不大的爱好让生活节奏宽一点、慢一点

  丁武绝对是一个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在专注事业的同时不忘时刻享受生活。他不主张快跑的生活节奏,他推崇的是将生活节奏控制得宽一点、慢一点,因为只有变换一下生活的节奏,才能发现生活愉悦的所在。在丁武的人生跑道上,既有为事业奋斗的奔跑节奏,也讲究享受生活的散步和慢跑节奏。丁武所指的散步和慢跑,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会培养一两个与现代生活关系不大的爱好。丁武的爱好是画画和制瓷。他说:“其实爱好的好处很多,你顺着爱好,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接着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生活节奏慢下来了,也享受到了愉悦的感觉。”

  他是个推崇使命感的知识分子

  @讲述人:黄石鼎(广州市社科院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丁武的知己)

  我的研究领域是城市建设,而丁武则是一位艺术大师,两人之间的学科障碍显而易见。可是我们两人刚认识几天就秉烛夜谈,从社会学谈到城市学再到文化学,居然没有学识的障碍,很是感叹丁武的博学。

  丁武不仅博览群书,我觉得丁武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艺术领域的跨度之大,可谓“丰富的艺术人生”,丁武有过多次职业上的转换,从纯艺术到做雕塑,从广告设计到景观设计,每一项都不乏知名的代表作品。比如广州艺术博览会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统筹,南胡艺术会馆的设计、广州猎德涌的河涌景观改造,还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广州馆也是丁武的设计作品,相信很多人忘不了他那幅以广州为主题的“千年、十年和万年”的画卷。在我看来,丁武早已超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层次,而是上升到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度,具有人文关怀。比如,作为一名设计师,接工作往往考虑的是报酬如何,自己能否完成这类问题。丁武不是,他主要会思考这个设计对城市会有什么影响、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推进社会发展层面等这类让普通人觉得有点理想化的问题。在我眼中,丁武是个推崇使命感的知识分子。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陆晓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5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5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