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的庞贝古城”急于商业开发 青苔霉变严重

2012-11-08 14:30:48 陈关超

  近日,有网友微博曝内黄三杨庄遗址的保护展示令人失望。“虽然展示棚内弥漫的化学药品和霉味已令人窒息,但仍没抑制遗址大面积的青苔和霉变,而且参观游览台的设计根本无法一睹遗址的震撼。”有关专家表示,遗址的展示除了要重视遗址本身的承载力外,还应该考虑遗址有无可视性和观赏性。一座大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既需要政府多方面的利益权衡,也需要遗址展示方有负责任的设计。

  “中国的庞贝古城”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内黄县梁庄镇三杨庄村,距内黄县城大约30公里。2003年夏,当地政府为了排涝和引水,重新疏浚内黄县城东边的硝河。在原河道范围内开挖新河道的过程中,于地下4米至6米深处,偶然地发现了古代房屋建筑和农田遗存,经专家认证,这些遗存均为汉代的庭院建筑和农田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而被淤沙深埋地下,其庭院布局、农田垄畦保存基本完好,屋顶和坍塌的墙体也基本保持原状。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聚落遗址,是汉代考古中的一次历史性发现。其发现的大面积汉代耕作农田遗迹再现了汉代农村乡里的真实景象,为研究汉代基层社会结构、中下层民众生产和生活状况、汉代农耕文明、黄河河道变迁等众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正是因为三杨庄遗址所具有的价值,一经发现便轰动了国内外学术界,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被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如今遗址的勘探面积已超过100万平方米,共发现汉代庭院14处,清理4处,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记者在现场看到,2号庭院已经被巨大的玻璃建筑物笼罩,在其旁边建有一座陈列厅,厅内展示的是出土的铁铧犁、石磨、汉代钱币、陶器等物品,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三杨庄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利用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名单,并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三杨庄2号庭院保护展示工程。2009年9月25日上午,河南省三杨庄遗址博物馆试开馆仪式在内黄县隆重举行。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三杨庄汉代遗址研究基地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黄工作站也同时挂牌成立。

  遗址青苔霉变严重

  然而,由于缺乏保护经验,三杨庄遗址2号庭院的保护随即出现了问题。由于玻璃大棚内空气流通不畅,遗址内不得不采用排风扇抽风以便空气流通,而抽风带来的巨大噪音让人难以忍受,不仅如此,遗址还出现了成片的青苔和霉变。

  记者在现场看到,霉变和青苔大面积存在。现场布满的经纬分明的细绳子,是工作人员在试验遏制青苔和霉变的处理方法,在个别试验的地方,青苔和霉变已经逐渐消失。然而,遏制青苔和霉变使用的防潮药水,又使得遗址内出现强烈的呛人喉鼻的药味。

  更有游客反映,三杨庄遗址虽然建有参观甬道,但是游人并不能俯看遗址全貌,更无法一睹遗址的震撼。

  对于展示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内黄县文物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称,遗址地处黄河故道,又发掘于4米以下地层,属灾害性遗址(水灾),遗址在夏季会受潮发生霉变、生长青苔;冬季干燥时会被酥碱、风化。

  对于遗址内严重的防潮药水味,该负责人称,“介于现在遗址的现实状况,专业防潮药水的使用是有必要的,而且根据专家确认,这种药水对人的身体完全无害。”

  “参观甬道是博物馆设计的缺陷。”该负责人说,目前,内黄县文物旅游局已向原设计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在甬道的南侧居中增设参观高台,满足游客俯看遗址全貌的要求。

  据了解,三杨庄遗址目前展示的仅仅是2号庭院,散落附近数公里的10多处庭院至今被浅埋土下,由于缺乏成熟的保护开发经验,内黄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张顺朝称,成熟一个庭院开发一个庭院,并打算将其与颛顼景点一起开发,形成独具风格的旅游带。

  青苔霉变问题也受到河南省文物局的重视。为有效地保护遗址,河南省文物局制定了《三杨庄遗址文物本体保护方案》,并于2010年11月2日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按照方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2年3月开始对遗址文物实施本体保护,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遗址受潮霉变、生长青苔等一系列问题。

  遗址开发不能急功近利

  内黄三杨庄遗址博物馆建成不久后开放,如今以每位游客20元的价格对外公开营业。内黄县的这种做法,也遭到了公众的不满:大遗址是属于世人的,在其保护仍不成熟的前提下,地方政府急于商业开发进行旅游实为不妥。

  那么,遗址的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在遗址展示和保护中实现双赢?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沈阳认为,遗址,尤其是土遗址,一般都比较脆弱,所以在展示时,首先要考虑它的承受能力。其次,遗址也需要可视性和可观赏性。“比如有些墓葬遗址,对考古专家来说有很多考古信息,但是对观众来说,没什么看头,也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其实并没有将其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必要。”

  对一些观赏性较差的遗址被开发为旅游景点,沈阳认为,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借助遗址来搞经济建设,“因开发导致了遗址的破坏,就很不应该了。”沈阳建议,不要利用遗址本身来做文章,可以借助遗址来做一些相关产业的开发,比如文化产业。他认为,能让公众看懂遗址所蕴含的文物信息更好,但是应该将保护放在第一位。“现在大量遗址回填而不是开发,也是出于遗址保护的需要。”

  沈阳提醒,遗址展示之后,有没有长期维护管理的条件也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建展示馆和遗址实施保护的一次性投入是可以计算的,但是以后的维持费用,比如遗址恒温、恒湿的维持等,都需要较大的财政支出。”据了解,浙江绍兴印山大墓本身并不具备展示和后期保护的条件,建展示馆对外开放后,遗址坍塌严重,对大遗址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

  “遗址展示的设计单位也有责任向当地政府说明遗址的长处、短处,以及展示后一旦保护不利可能会带来的破坏。”沈阳说,这是每一个设计单位应该肩负的责任。“比如江西靖安大墓,地方政府开始时计划建规模较大的展示馆对其进行原状展示,但是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它并没有原状展示和运营的条件,便多次与地方政府沟通,使其放弃了原来的计划。”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