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瓷釉色的道儒美感
2012-11-21 14:09:56 郑宁
宋瓷的釉色,或积极入世,璀璨斑斓,如窑变釉色,正合儒家积极向上的政治追求与人生态度;而宁静澄澈的青色与深远幽玄的黑色,与道家淡泊致远的心境正相吻合。釉色与人生哲学的契合,正是创造者思想情感的体现,需要细细体味,方能有所收获。
宋人创造宋瓷,自有创造的心态和追求;今人赏析宋瓷,也需赏析的心境。
静穆的观照和灵性的飞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两大要素,也是道儒两家推崇的精神境界。想要真正领悟宋瓷的美,重要的是应当具有安静平和的心境,恰如儒家的专注与道家的淡远:
第一,自由的心态。获取美的心态首先来自心理束缚的解脱。欣赏美、鉴赏美时,必须最大限度地减轻心理负荷,释放自己的能量,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只有完全地进入了自由的心态,才能够除去凡俗世界中的多重障碍,从而达到静穆的观照,迎接飞跃的生命。
第二,专注的心境。体会美需要专注的心态,需要凝神静气。中国传统审美十分讲究坐忘和凝神,它由深层的“坐忘”——涤除玄鉴,达到专一的心理势态。静而观,观而静,如是反复,渐次深入,审美境界的飞跃即在此反复循环之中。在纯静的心态中出现的凝神专一的态度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重视。这种审美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使人的大脑在兴奋中心稳定了关注的对象,从而在心理空间中形成了对关注中心以外事物的排除和抑制。
第三,淡远的情怀。美的心态就是要形成远阔的心灵空间。虚而静,静而远,远而自致广大,自达无穷,可以玄鉴天地万物,载动不尽的艺术兴会;虚则静,静则空,空则灵气往来,又可涵容生生不息的生命情调和艺术灵韵。中国古代艺术家更把这种广远宁静的心灵空间作为艺术想象的良所,纯静的心理囊括一切,涵盖万有,这一特点把静以观动的艺术辩证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四,入微的体会。虚静之心能随清风明月舒卷优游,得到最广远的宇宙精神,又能以微妙之心去体悟大自然的深沉韵律,得到最精深的生命隐微。宋瓷的最高理想是在虚淡中追求“大音”,那个没有任何声响的宇宙之声,正是音乐乃至整个艺术的“道”,一切人间的美都由此而生发出来,把握这种“大音”就是彻悟到家,直探美的本原。就宋瓷的审美意义而言,纯静的青瓷、幽玄的黑瓷、明洁的白瓷、灿烂的窑变瓷,均展现了无与伦比的精深之美妙。
(责任编辑:彭亚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