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华西村,博物馆里看“双富”

2012-12-10 08:38:40 江锡民 浦敏琦

  江阴华西村博物馆近日建成开放。

  “博物馆馆名由言恭达题写,‘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牌匾是孙晓云书写,馆里很多藏品是华西村发展的珍贵物证。”站在碧瓦朱墙的华西村博物馆前,村党委副书记、博物馆馆长吴协东向记者如此介绍。

  从破土动工到落成,收纳万余件藏品的华西村博物馆耗时仅7个月。说起建造博物馆的初衷,吴协东话语朴实:“华西人身上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泥土气,现在要让他们增加点艺术气息和书卷气。”

  走进由朱红明黄两种主色调组成、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博物馆,大门“拷贝”了中南海东华门,1:1复制的太和殿、乾清宫,分别陈列古董、工艺珍品和名家书画,建筑群里还融合角楼、红墙等故宫元素。馆内设有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艺术创作馆和珍品保险馆。

  “不是名家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进不了博物馆”,吴协东口气很自豪。在书画馆内,吴冠中的《紫藤》、张大千的《策杖访友》、齐白石的《虾》、黄胄的《驴》、林风眠的《仕女图》、黄永玉的《酒仙图》、黄君璧的《锦绣河山》等,名家名作荟萃。在古董展区,战国陶罐、东汉青釉、西晋越窑、宋代龙泉窑瓷器,俯拾皆是。其中一尊“聚财罐”,距今2000多年历史,是罕见的东汉黑釉瓷器,器形硕大,浑圆饱满,同类器物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1984年元旦,黄胄夫妇做客华西村,为表谢意,画了三匹马;华西人觉得不过瘾,“缠着”黄胄重新提笔留下《四驴图》。1975年12月,费新我来到华西所在的华士公社,对老书记吴仁宝率领大家艰苦奋斗印象深刻,挥毫写下“拆天改地 造就新人”八个大字,可是被不懂行的工作人员丢进字纸篓,又让华西人“捡了便宜”。著名画家黄君璧,以91岁高龄创作大型国画《锦绣河山》,华西人2011年在台湾旅游时,专程去黄府拜访并斥资400万元收藏这件画作……

  据介绍,由于场地有限,不能把所有藏品同时展示,今后将每个季度换一次,让更多名家名品一露真容。而博物馆自12月1日起正式接待游客,当天购票参观者就有365人,12月2日上午又接待了115人,参观者赞不绝口。

  记者走进设在博物馆西厢房的艺术创作室,只见四开间足有200多平方米,里面一溜摆开条案画桌。画桌上,墨汁、镇纸、笔洗、宣纸、砚台、笔架、颜料一应俱全,“以后,这里会成为华西村民练习书画的专门场地,写字涂鸦都可以。”工作人员介绍说。

  一手抓“富口袋”,一手抓“富脑袋”,是华西村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法宝”。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华西村博物馆的建立和由此带来的文化艺术活动,将会全面提升华西人物质精神“双富”水平。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