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古民居多成
2012-12-18 08:49:11 未知
现在,湖南长沙境内已无成规模的古村落,但仍能从散落在乡野的古民居中寻找到古村落的踪迹。长沙现存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一家一栋屋,中为厅,前有廊。有的一侧有厢房,呈曲尺形;有的两侧均有厢房,戏称“一把锁”。
A 老了的沈家大屋
“不是前墙垮了就是后墙垮了”
今年10月的一天深夜,位于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的沈家大屋左侧一间后厢房里突然传出“轰”的一声巨响。
当时就把覃菊香吓了一大跳!赶忙起床去查看,原来是垮了一面墙!12月11日,80岁的覃菊香和记者说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这几年,我几乎日日提心吊胆,这栋大屋老了,不是前墙垮了就是后墙垮了。”
走进沈家大屋,只见屋屋相叠、巷道回环、庭院错落,令人难辨东西。从大屋气势恢弘的结构布局和清新隽永的园林雕饰来看,遥想当年的主人应是一位知书达礼的乡绅。
据沈家族谱记载,沈家大屋主体部分为先主沈抟九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建。沈抟九出身贫寒,曾在浏阳城做火头(厨师)。虽为普通劳动者,但沈抟九却对读书情有独钟,并对后人勤加劝勉。清朝光绪年间,他的六个儿子先后续建了三寿堂、师竹堂、德润堂、筠竹堂和崇基堂等。现存建筑占地面积7153平方米,17间厅,30多条巷道和长短回廊将20多栋屋、200余间房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
61年前,19岁的覃菊香嫁到沈家大屋。“那个时候,这栋大屋里住了五六十户人家,全部姓沈。”覃菊香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渐渐有人搬出沈家大屋。到了今年,只剩下她和另外一户人家住在大屋里。“另外那户人家正在村里的公路边盖新屋,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搬出这栋垮得差不多的大屋了!”
的确,沈家大屋垮塌得相当厉害,左侧的前后厢房已经垮得所剩无几。即使那些没有垮塌的地方,其房梁也是摇摇欲坠。记者在大屋里走动寻访,覃菊香跟在身后一股劲的叮嘱“轻点声咯”,仿佛说话声音大一点,悬在半空的瓦就会掉下来一样。
B 曾居住三四百人的桃树湾大屋
现在仅住一户人家
长沙现存的古民居,一般都是一家一栋屋,中为厅,前有廊。有的一侧有厢房,呈曲尺形;有的两侧均有厢房,戏称“一把锁”。厅也叫堂屋,堂屋两侧的房子叫正房。厅两侧各有一间正房的叫“三大间”,也有“五大间”、“七大间”甚至“九大间”的。
不过,在长沙古民居中,还有更大的。据传,毁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浏阳市蕉溪乡的彭家大屋,曾住300多户人家。同时,毁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宁乡县枫木桥乡牛角湾村刘氏牛角湾庄园不但是乡政府的办公场所,还是一所小学校。
远远望去,位于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的桃树湾大屋檐瓦相连,外墙绵长,占地阔大。走进屋场,看到四进院,多厢房,中厅六柱,极其开阔。大屋的小院长廊,隔而不断,每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却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据记载,桃树湾民居由刘运庄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起首,清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近400间。
金刚镇干部邱先许介绍,桃树湾大屋曾经居住过120多户人家近400人。从大门至上厅神龛,深数十米甚至百余米。正厅两侧有对称式横厅,厅外连厅,回廊与巷道将数十栋房屋连成一个整体,外人进屋,如入迷宫,知进不知出。遗憾的是,现在的桃树湾大屋仅住了一户人家,虽然昔日的气势仍在,但大屋内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为避兵匪,桃树湾大屋的院墙上修有射击用的枪眼,同时也建有通往后山的逃生暗道。家中则建夹墙,即在两房之间加砌一道墙,两墙之间留约一米宽的空间作暗室,放些不常用的较贵重的物品。必要时,人从楼上下去匿藏,外人很难发现。
位于金刚镇星星村李氏家族的六栋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九进十八堂”。在古代,九是皇家专用,李氏的“壮举”无疑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后应有人告到朝廷,我们先祖才将九进改为六进”。现任星星村村主任的李性华是六栋堂先主李锦第八代后人,眼下,正是由他主持维修由族人出资的六栋堂。“所谓的进就是进深,其实,六栋堂也可以叫‘六进堂’。”李性华解释说。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