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沪上五位女设计师的十年

2012-12-29 11:30:17 黄俊

  上海时尚业不缺女士的身影。她们当中有上海时装周的元老,也有的今年早些时候才第一次踏上时装周的T 台。她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选择了上海作为自己的舞台,还在于她们每一个都已有了自己的家庭。尽管曾为创建品牌赴汤蹈火,最终也获得了回报,今天的她们,却无一例外地把家庭看得比自己的品牌更重要。

  充满活力的本土设计

  翘翘、吉承、李鸿雁、华娟、廖晓玲,这五位女性服装设计师是上海时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已经走过十个年头的上海时装周中,这些女性的身影随处可见。她们有着低调而不张扬的外貌。她们热爱文学,享受生活,着迷于当代艺术。综观她们最新的 2013 春夏设计,华娟的新系列名为《自己的一间屋》,名字来源于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廖晓玲的“透明致幻剂”系列,灵感来自于艺术家 Boo 的行为艺术《closure/closer》;吉承的“茶经”系列,则显然来自对中国茶文化的感悟;李鸿雁的“唤醒”系列,是出自她旅行后的突发奇想。显然,她们正通过创作,在作品中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经历。

  五个人的品牌已在上海扎根,也正朝着各自既定的目标发展。吉承把工作室搬到红坊,并且开始参加伦敦时装周,让“La Vie”闯荡国际舞台。热衷艺术的华娟则选择莫干山路 M50,坚持打造属于上海的高级定制品牌“JUDY HUA”。对田子坊又爱又恨的李鸿雁,到头来还是没有放弃这里,在那里把“ Helen Lee”和 “I NSH”经营得有声有色。翘翘选择临江的北外滩,从今年开始为“ Neither Nor”建立设计团队,自己则打算渐渐退居幕后,主攻市场拓展。廖晓玲喜欢古北,那里充满活力的氛围与她的品牌“ Content”相得益彰。

  华娟的作品总是充满灵动性

  翘翘在五位设计师中最为年长,市场经验也最为丰富

  创业之路,走得并不轻松

  2003 年,当不少品牌因为 “非典”而关门倒闭之时,在上海的几条小马路上,原创设计力量正在萌芽。回想当年之事,翘翘坦言,她记住的不多,只记得人心惶惶。

  翘翘、李鸿雁、吉承以及华娟,都在这慌乱的年头开始了创业之路。

  这一年,翘翘与搭档邱昊结束了国内商场的销售,带着 4 万元现金,选择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长乐路,开出设计师品牌店 One By One,并创立了品牌“ Neither Nor”。当年,Neither Nor 基本是由邱昊担任主设计,翘翘担任设计助理。

  翘翘是第一个在长乐路上开店的设计师。最初的长乐路是外贸店“ 做市面”的地方,老板们从七浦路或外地的批发市场进货,弄个小铺面就可以做生意了。从 2003 年开始,这些外贸店逐渐被各种设计师品牌店所 “吞噬”。

  这一年,李鸿雁完成了在拉萨尔学院的学业,揣着 6 万元与朋友在泰康路的田子坊创办了“INSH”。她的大学专业是金融业,但为了兴趣,她放弃了本行“。说实话,当时我有点提心吊胆。毕竟,当年我才 22 岁,没有任何市场经验。可年轻就喜欢放手拼搏,最多就当这 6 万元钱打水漂了。我愿意去冒这个险。”李鸿雁说。

  这一年,吉承也在田子坊开设了 “La Vie”的第一家店。作为设计师,吉承不算绝对的外行,她之前的工作与服装行业有些许联系。刚签好房屋合同,她便开始积极筹备服装。然而,属于她个人的第一个系列因为交房延迟而夭折了。“当我拿到房子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二三月了,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做春夏系列。我的第一个系列还未面世就宣告失败。”吉承把泰康路的店一分为二,一半当作店铺,另一半用作办公室。直到她后来在安福路租了工作室,泰康路的店才完全转成门店。

  华娟想要打造属于上海的高级定制

  相比翘翘、李鸿雁以及吉承这些白手起家的人,华娟的起点要宽阔很多。在做设计师之前,她是阳光卫视的总裁助理,收入可观。随着丈夫一同来到上海后,她萌发了创业的念头。她本身喜爱艺术,设计服装更是她的一大兴趣爱好。可以说无知者无畏,对服装行业几乎毫无了解的华娟,就在这一年带着几十人的团队,在莫干山路 M50 创办了自己的品牌“JUDY HUA”。

  而作为“晚辈”,廖晓玲从事服装设计已经是“非典年”过去五年之后的事情了。正当前四人在上海服装圈内风生水起之际,从事建筑行业已经七年的廖晓玲带着品牌“Content”突然杀进圈子,在进贤路开设了她的第一家店。

  受著名建筑设计师库哈斯作品《Content》影响而创建的 Content,是廖晓玲的转型之作。“Content的本意是目录,或者可以理解为容器。”她说。“我的创作理念,是以衣服作为媒介,用这种消费频率极快的介质,来传递快速流动的信息,用最流行的传播速度来传达设计师对城市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理解。”

  为何会放弃建筑而选择服装?“我当时对建筑业产生厌倦之感,因而萌生退意。相对建筑来说,时尚行业来得更 ‘柔软’一些,具有娱乐性,更适合女性的感性思维。”廖晓玲这样说。

  依托建筑设计背景,廖晓玲的服装充满利落的线条感。很快,她以这些充满力量和结构感的服装打开了属于她的市场,虽说到得不早,却也成功地在上海时装产业内分到了一杯羹。

  沪上的设计力量

  经营理念,每人各有千秋

  门店既然已经开张,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品牌和店铺能运营好。“那时根本不去想自己会挣多少钱,只是怀着一颗‘想把店做好’的简单的心。”谈到最初的创业理想,五人的答案完全一致。

  将近十年过去,虽然遭遇过挫折,但这五位女性没有放弃上海。

  2004 年,邱昊去英国留学,留下翘翘一个人经营 Neither Nor。既要负责设计,又要操心市场,翘翘一度觉得很烦恼。“当初有邱昊的时候,我只要负责打打下手,可真让我独自操刀,压力不小。”翘翘说。她一个人走遍上海,寻找辅料和面料,再将所有材料独自扛回工作室——完全像个男人。

  这种经历在其他几位设计师看来并不稀奇。“为了节省成本,我当时都是一人当两人用,甚至当男人用。”吉承自嘲说。

  不过,相对出力,更令翘翘感到困难的,却是没人商量,无法确定属于 Neither Nor 的风格。“那时大家只喜欢一种风格,主要偏结构主义和素色,我也是对什么样式感兴趣,就做一件衣服出来,不会考虑整个系列。”翘翘说。相比如今,当年的她只是凭兴趣在做衣服,对品牌基本谈不上规划和定位。

  2008 年,One By One 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除了水涨船高的租金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外,长乐路上设计师之间的恶性竞争也让她第一次对这条街道产生厌恶和绝望。“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脱离这个混乱的局面,要进入正规运营的商场。”如今,One By One 开始进驻各大商场,在相对正规的运营之下,翘翘也理清了头绪——她要把 One By One 打造成中国最高端的设计师集合店。

  对于翘翘当初的困惑,吉承直言没有体会。早在创业初期,她就已经对品牌有了清楚的定位:扎根于博大的中国文化,不落俗套,以摩登风格胜出。第一个系列夭折后,吉承并未被打垮,田子坊的店开业没多久,她就在店里举办了第一场秀。当时只邀请了 100 多人,到场的却足有 300 多人。这么多人喜欢自己的设计,吉承有了信心。

  不久以后,吉承在长乐路开了第二家店。在当时一片黑白、简约风格的店铺当中,她的中国元素装饰以巧制胜。然而和翘翘一样,吉承最近关闭了长乐路分店。除了离谱的租金外,这条路的氛围也已彻底不复当年,再也没有任何值得她留恋的地方。

  在这五位设计师中,吉承最早登上四大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可是最初当她抵达伦敦时,却发现一切都那么陌生。“国内有很多人认识我,可在伦敦却并非如此。我把自己看做新人。如何找模特、如何认识新的团队,我都从零开始。”吉承回忆说,“我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承认。同时也希望改变人们传统认知上对 ‘中国制造’的偏见,把最好的中国设计带向世界。”

  吉承将本土制造带上了国际舞台

  李鸿雁曾经历人生低谷,现在已经走出困境

  李鸿雁的INSH,则给人带来一个全新的 “上海印象”。当许多设计师专注于结构主义的服装风格时,李鸿雁回眸上海的过去,运用现代的手法,建构新时代的上海和新上海人的时尚。

  2004 年,INSH 才刚做了三个月,幸运之神便降临在她身上—她受邀参加了第一届上海时装周。“那时的时装周上几乎没什么设计师,我独自一人带着龙门架和一些衣服登上了秀场。”

  说起当时的场景,李鸿雁记忆犹新,“模特也是时装周组委会找的,试装下来不合适,也不知道怎么去换。”现在回看当年的秀,无疑显得有些滑稽,但对李鸿雁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2007 年,因为业务纠纷原因,李鸿雁暂时关闭I NSH,创立高端品牌 “Li Hong Yan”,既做定制,也卖成衣。到了 2009 年,“Li Hong Yan”改名为“Helen Lee”。“国外的客人很难叫出我的中文名,为了品牌的长期考虑,我决定为品牌更名。”与 INSH 的设计风格不同,Helen Lee 在简约中不乏成熟韵味,剪裁特别突显女性的身体线条。“这个品牌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高级定制,它是简单的,但不缺女性特色。我要建立一个高街品牌。”

  李鸿雁说。不过,她并没放弃 INSH。这个标志着她职业道路开始的品牌,今年开始在网上售卖。李鸿雁甚至表示,如果必要,她会将精力更多倾注在INSH上,将Helen Lee 放手交给别人去经营。

  从职场女性转变为服装设计师,华娟是在混沌中摸爬滚打,闯出一条路。即使创业资本相对雄厚,华娟也走了不少弯路。“外行创业,对面料、剪裁什么的都不懂,只好一点一点慢慢学。”华娟说。她的品牌如今的经营方针依然低调,以接受定制为主,很少零售。与其他四人相比,华娟更为理性,野心却更大——她希望将 JUDY HUA 打造成中国的奢侈品品牌。经过数年的积累,JUDY HUA 的客户群已经慢慢稳定下来。

  提起往国外发展,华娟从来不多表态。在她看来,资金不是问题,可如果中国品牌的产品没达到国际的水平线,跑到国外只会自取其辱。因此,她希望先脚踏实地做好中国市场,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是否将心思放对了地方。当前真正该做的,应该是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产品品质。”

  对于职业的转变过程,廖晓玲也深有体会。虽然创业时间不长,可比起其他四人,建筑师出身的她却仿佛更敢放手去做。她把“玩”的概念完全带进自己的品牌,集结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与创作人,包括服装设计师、建筑师、前卫艺术家、平面设计师、摄影师以及音乐人,与他们共同进行创作。廖晓玲不喜欢时装秀,嫌它过于单调。她更想把作品发布会演绎成一场有趣的多媒体表演。“我喜欢服装行业的新鲜。一旦我发现这个行业陈腐落后了,我想,我就会转变方向。”她说。回望十年的设计之路,五个人均表示有得有失。

  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是这群女性创业的初始之地,更是她们梦想成真之地。翘翘觉得之所以坚持留在这里,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的设计环境优越,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设计团队驻扎在这里。

  “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源上,上海都已经做好了为设计师服务的准备,而且只要努力,就有机会。”翘翘说。对此,廖晓玲表示赞同:“我们努力,成果就能被人看见。”

  生活之事,酸甜苦辣自知

  这些当年单枪匹马闯荡上海的女生,如今都各自组建家庭,为妻为母。

  2009 年,正值世界金融危机,李鸿雁也经历了她的人生最低谷——田子坊的两家店,她创业的宝地,也是她认识了加拿大籍丈夫克里斯 (Chris)的地方,却因为店面必须回收改建为旅游服务中心,而不得不被迫关门。李鸿雁深知,这两家店的收入,是她工作室开支的重要来源,为此,她怀着八个月身孕,仍然坚持到处奔走求助。可惜事与愿违,她的两家店铺最后依然以关门收场。

  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此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李鸿雁觉得腹中的孩子不动了。赶到医院后,医生告诉她,孩子已经没有了心跳。一夜之间,她似乎失去了一切。“我当时真想退出这个圈子。”她说。

  除了她之外,其他四个人都已经有了孩子。拍摄当天聚在一起,她们特意避免当着李鸿雁的面谈及孩子“。其实,我都知道。不过现在我已经走出了阴影。”李鸿雁笑着表示。2010 年,她跟着丈夫回加拿大,为自己放了整整两年的假,终于将状态修整一新。

  上帝关了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丈夫如今也加入工作室,帮助李鸿雁做平面和形象设计。“他觉得我一个人很辛苦,蛮心疼我的,想为我分担一些。另一方面,他看到我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和品牌里面,觉得这件事挺有意义,所以他这些年会全力支持我,帮助我实现梦想。当然,如果他将来有自己要做的事情,那就轮到我去帮助他了。”李鸿雁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吉承是个单身妈妈。幸运的是她的父母都住在上海,她忙工作的时候,父母能帮着她一起带孩子。碰上在伦敦做发布,吉承索性把全家人都带去伦敦,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租个房。“就当边工作边度假吧。”吉承说。她从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平时空闲下来,就找三五知己去夜店疯一下,或者驾车到上海周边旅游。

  华娟和廖晓玲都有两个孩子,因此,她们觉得自己更需要合理分配时间,除了工作,剩余的大部分时间就属于孩子了。华娟表示:“我现在都开始做减法,不必要的活动都不参加。多出来的时间,我一定会陪着孩子。我坚持在睡前给他们讲故事。早晨,全家人一起吃完早饭,我再出门工作。”说起两个儿子,华娟就像每个母亲一样充满了幸福和骄傲。“我收到最美好的生日礼物就是儿子手绘的图画,上面写着‘ 生日快乐’和‘ 妈妈我爱你’。”而先生的默默支持更给她一种力量。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长,越有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静静地在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在她心目当中,比举办一场精彩的发布更令人幸福。  

  廖晓玲出道很晚

  接受采访时,廖晓玲正带着两个孩子。她的丈夫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也是一个音乐家,经常出国出差,留下廖晓玲一个人,就必须把孩子带在身边。外表硬朗的她在孩子面前却总是没辙。“我觉得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的成长速度很快,作为母亲,我唯一的选择是放慢自己的脚步。”她甚至表示, “我觉得最后妥协的方式,只有削减工作时间去陪他们。”

  对她的苦衷,翘翘感同身受“。我总觉得有些亏欠儿子。”翘翘说。整个公司的设计、市场、渠道全部由她一个人管理。有时下班回家,儿子已经睡觉了。因此,她打算为 Neither Nor 建立一个设计团队,自己渐渐隐退幕后,或担任设计顾问。这样一来,她既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开拓品牌市场上,也有时间与家人待在一起。她表示,她希望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追求、有信念的母亲形象“。我现在周末都会陪着儿子。”她说。

  当然,时间虽然紧,生活内容却并不只有工作和孩子两样。翘翘早年的心愿是当一名鼓手,年轻时的梦想如今在工作稳定后得以实现。“我其实就是一了心愿,也算给自己一个释放渠道。”

  她在办公室里摆着鼓,每个周末请老师授课。翘翘更笑言,今年的时装周上,她本想自己上台演奏,用鼓点直接作为背景音乐。

  每周的瑜伽课上,李鸿雁和廖晓玲总会一起练习,交流生活体验和设计理念。李鸿雁热衷运动:瑜伽、夜跑,甚至城市马拉松,她都会参加“。之前的意外,我总觉得是体质差所致,所以现在我经常锻炼。”她说。对她而言,家庭还是比工作重要。“我不想为了事业而放弃家庭,我和丈夫还是希望能有个孩子。”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