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千年算盘拒绝消失 珠心算入选白城市“非遗”

2012-12-31 08:48:30 未知

  1976年3月,文物工作者在陕西发掘一座西周古墓葬时,发现并出土了90粒青黄两色陶丸。经鉴定认为,这些“西周陶丸”即为我国最早的算珠,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证明,那是一个神话般的开始!中国珠算接下来缔造的数学传奇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加减乘除浓烈的探索欲。进而,它影响了世界……

  当时空穿越到电脑覆盖人脑的今天,仍有众多爱好者继续着珠算传奇。如今,珠算在白城市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大安市叉干镇中心校产生了吉林省珠算界首位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心路历程】

  当今算盘是越打越精越打越快

  “预备,开始!”谷艳丹掐着秒表,向坐在面前的4名弟子下达运算指令。孩子们的双手像通了电的马达,在算盘上飞速移动起来,珠子在不断碰撞中发出的响声连成一片,悦耳动听。

  在叉干镇小学,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课程表里都有珠算,通常每周一次,共有150余个孩子在学习。他们中的佼佼者会被谷艳丹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拉出去单练,上面提到的4名学生就在其中,他们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却都有过国内或国际珠算比赛的参赛经验,并且成绩不俗。

  其实,珠算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人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中,里面一共记载了我国汉代以前的14种算法及算具,其中包括珠算。原文为:“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这种“珠算”被称为“游珠算板”,虽然跟现在使用的算盘有所不同,但其计算原理已是五升十进制。

  “我们无从知道古人打算盘时速度如何,但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来看,当今的算盘是越打越精,越打越快了。”谷艳丹说,珠算已经衍生出珠心算,可利用人脑中形成的“算盘映像”迅速完成计算过程并得到精确答案。在她的学生中,十几个5位数、6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在两秒钟拿出得数的“快手”比比皆是。刚上初中的王雪是谷艳丹曾经的“得意弟子”。在今年7月闭幕的2012年国际心算邀请赛上,王雪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学生组第一名,并在14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冠中冠”称号;8月,头顶冠军头衔的王雪出征济南,参加第四届世界珠心算比赛,再获一等奖,并以学生组第一的成绩把自己的世界排名提升至第三名。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