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艺人打造“毛猴版”老天桥 浓缩20项市井文化

2013-01-17 10:03:44 未知

  演滑稽戏的“云里飞”、耍大刀的张宝忠、拉洋片的“大金牙”、耍中幡和摔跤的“宝三爷”、变戏法儿的辛稳立,一众知名的“走江湖”正铆足了劲儿在各个角落献艺;四周呈半包围的电影院、镶牙馆、药铺、饭馆、戏楼,一个也没落下;还有石桥栏、有轨电车站牌,好不热闹。眼见此情此景,你是否恍若已置身民国时期的“老天桥”?不过请仔细看,在这里唱主角的,其实是近百只活灵活现的“毛猴”。

  创作了这个“毛猴版”老天桥的,是72岁民间毛猴制作人朱大中。他所打造的这个“老天桥”,浓缩在长70厘米、宽30厘米的场景中。别看体量不算大,可里面却浓缩了电影、照相、杂耍、戏曲、曲艺、气功、戏法儿、摊贩等二十余项曾活跃于天桥一带的市井文化。

  家住海淀区稻香园小区的朱大中老人,青少年时代曾长住前门外的鸾庆胡同,天性好动的他最爱跑到天桥看各式杂耍。1957年前后,活跃在“老天桥”各个角落的各类演出渐次停歇,朱大中这一代人有幸见证到那里一段繁华年月。“当今关于这方面的文字、图片史料很少,如果亲历者再不去留住,它将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历时10个月创作出了这一“毛猴版”老天桥。

  作为北京独有的民间工艺品,毛猴用料虽简单,但艺术构思很关键。而在朱大中手中诞生的“老天桥”,便披露了不少奇特的传统文化景象。比如那时候天桥的小戏园子很多,这些戏园子默许人们扒窗户“看蹭戏”。还有当时照相馆使用的照相机,根本没有机械快门,只不过是在镜头前加一个圆筒状的盖子。拍照时,瞬间用手打开盖子,曝光后,立刻盖上,就算照完。

  由于内容繁多,“老天桥”里大小道具数十件、场景上百处。直径一厘米的卤煮锅内,火烧、心肺、肠子,丝丝分明;京剧乐队常用的板鼓、京胡仅2厘米上下,可连蒙在琴鼓上蟒皮的花纹都清晰可见。连那代写的书信上的文字借助放大镜也可识别。“我希望它不仅中看,还中用,真正留住一段历史。”朱大中说。

  记者 陈涛 通讯员 陈厚舜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