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楚玉赏析之二(图)
2013-01-17 23:49:15 古方
玉环、玉璜类
上
中
下
1、绞丝纹玉环(3件)
战国中期玉佩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雨台山墓地出土。
上:外径3.9、内径2.2、厚0.8厘米;
中:外径3.1、内径1.8、厚0.5厘米;
下:外径3.1、内径1.8、厚0.5厘米。
玉质青白色,微透明,有灰白色和橘黄色沁。圆环状,表面阴线雕琢细密的绞丝纹。
《赏析》:所谓“绞丝纹”,形象地说就是用一条细绳子斜向缠绕在玉镯子上,只不过这条绳子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据说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阿基米德螺线”,亦称“等速螺线”,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有趣的是,阿基米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战国时期,也就是这件绞丝纹玉环制作的时代。
2、卷云纹玉环
战国时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黄山墓地出土。
直径6.4、孔径3.8、厚0.4厘米。
玉质红褐色,微透明。扁平体,圆环形,内外缘阴刻轮廓线,两面饰卷云纹及网格纹。
《赏析》:这件玉环上的卷云纹,线条婉转流畅,网格纹内线条细密整齐,颇有“游丝毛雕”的韵味(古玩行形容战汉玉器细腻阴刻纹饰用语)。阴刻线越细,说明砣子的砣口越薄越锋利,这与铁砣的使用有直接关系,因为铁可以反复锻打,形成坚硬而锋利的砣口。
正面
侧面
3、蟠虺纹琉璃环
战国晚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谢家桥墓地出土。
直径10.8厘米,孔径7.6厘米,厚0.9厘米。
蓝色琉璃,有气泡,半透明。内外缘有凸起的轮廓线,中间浅浮雕10组蟠虺纹及卷云纹,两面纹饰相同。璧的外侧面也浅浮雕细密的蟠虺纹。
《赏析》:这件琉璃环堪称早期玻璃器的精品,不但质地纯净,透明度高,而且满饰细密的蟠虺纹,相当精致。中国早期的玻璃器,如“蜻蜓眼”琉璃珠,一般认为是从西亚输入的,因为当时在西亚以及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大量流行这种珠子,但是这种蟠虺纹环的造型是中国特有的,因此这件琉璃环应该是中国本土的产物,代表了当时玻璃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之一
之二
4、鸡血玛瑙环(一对)
战国晚期玛瑙佩饰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墓地出土。
均为直径5.5、孔径2.9厘米。
玛瑙质,有白色及鸡血红两种颜色。内缘较厚,外缘较薄,呈刃状。抛光较亮。有断裂痕。
《赏析》:这种内厚外薄的玛瑙环,是与带钩组合使用的束带用具,流行于战国时期,也称“带环”。带环一侧拴系腰带,对应的另一侧扣入带钩的带首,达到束带的目的。鸡血玛瑙是玛瑙中比较珍贵的品种,红色部分似流动的鸡血,出土也比较少。
正面
背面
5、蟠虺纹玉璜
战国早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长16.1、宽2.9、厚0.4厘米。
玉质黄绿色,不透明,受沁严重,变成灰白色。扁平体,扇形。两侧雕刻出对称的扉棱,璜体左右两侧阴刻对称的蟠虺纹、交叉S形纹及网格纹。两面纹饰相同。有切割痕,顶端有一圆穿孔。
《赏析》:玉璜上的切割痕明显是直片形锯切割的痕迹。古代解玉工具有两种,即直片形锯(条形锯)和线锯(拉丝锯)两种。前者像今天的锯条一样,切割时做水平往复运动,留下的痕迹是直线形的;线锯是像线绳一样的软质工具,在切割时做半圆形或弧形运动,留下的痕迹是细密的同心圆状弧形的。这件玉璜上留下来的切割痕迹非常直,说明琢玉工具在使用时稳定性相当好。
正面
背面
6、透雕龙凤虺纹玉璜
战国早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长13、宽7.2、厚0.6厘米。
玉质青白色,半透明,有红褐、灰白色沁。扁平体,扇形。一端缺失约三分之一,断口被打磨光滑。璜体正中有一穿孔,图案以此为中轴左右对称展开,透雕凤、虺、龙等动物的轮廓。两凤相背而立,作展翅状;虺状如蛇,尾卷如钩;龙作回首状,躯体盘旋如8字形。
《赏析》:这件玉璜有一端缺失,乍一看图案有些混乱,但如果懂得战国玉器构图原则,就很容易理解玉器图案。玉璜属于平衡佩带的玉器,所以纹饰图案结构一定是中轴对称式,也就是说中轴左右的纹饰是一样的。这件玉璜的中轴就是那个圆穿孔(供系绳佩带之用),尽管缺失的那部分永远无法复原了,但我们至少可以根据完整的部分在纸上把缺失的图案画出来。
7、几何形云纹玉璜
春秋晚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山墓地出土,现藏荆州博物馆。
长6.5、宽1.8、厚0.4厘米。
玉质青白色,半透明,夹黑色斑,边缘有糖色沁。扁平体,扇形。两端各有一穿孔。边缘有阴刻轮廓线,中间阴刻几何形云纹。两面纹饰相同。
《赏析》:几何形云纹是指线条转折近直角形,有些像云雷纹。这种纹饰特征有秦式玉器风格,就是春秋晚期秦国玉器的特征,不但线条转折近直角形,而且雕刻草率,这或许是秦国制玉工艺落后的表现。这件玉璜也有可能是从秦国传来的。
8、龙首形玛瑙璜
战国早期礼仪用玉
湖北省荆州市熊家冢墓地出土。
长7.7、宽1、厚1厘米。
玛瑙质,乳白色,半透明,有白斑。利用玛瑙料自然形态琢磨而成。呈半圆弧形。龙首仅具轮廓,吻部和角凸出,尾部较小。顶端有一圆穿孔。
《赏析》:虽然中国人制作和使用玛瑙有5000多年历史,但直到战国和汉代,玛瑙器仍然是珠、管及小型佩饰,既无纹饰,也无容器。这是因为玛瑙虽然坚硬,硬度甚至高过和田玉,但缺乏韧性,它的抗压程度仅为和田玉的四十分之一,古人用原始工具无法进行深入的加工,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玛瑙佩饰。
(责任编辑:王博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