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Deco:上海的唇印
2013-01-22 08:57:47 沈嘉禄
上海这座城市对西方文化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取决于开埠后的华洋杂处以及交通南北的地域优势,还有上海市民赶时髦的性格。上海人对西方时尚的追随及模仿从来是不遗余力的,也是有所改良或创新的,以适应上海市民的实际情况。有时候我在老城厢一片建于清末民初的砖瓦房中间突然看到嵌着一幢Art Deco风格的洋房,不由得感慨万千。上海有许多叫人惊愕的文化遗存,建筑尤其如此。
所谓Art Deco,脱胎于新旧世纪之交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奠定于1925年以“现代工业装饰艺术”为主题的巴黎国际博览会。Art Deco从非洲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中汲取了大量灵感和养料,而同时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如立体主义、包豪斯学派、未来主义等都成了推动Art Deco发展的力量。随着全球范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Art Deco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流传开来,最终在远离战争、经济飞速发展的美国落地开花,并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大约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席卷世界的Art Deco风潮登陆上海。这座城市以其飞速发展的自由经济和永无止境的消费热情呼应了Art Deco的精神与个性:摩登、时尚、激进、丰沛、勇往直前。很快,由美国制造的一系列新鲜玩意,带着现代城市文明的理念大举进入上海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主要在中产阶层),在生活起居和视觉、听觉上占领了主导地位。Art Deco风格的设计者们带着他们对几何图形交错排列的迷恋和对动感、曲折、圆滑、线条和细节的狂热,将装饰派艺术极度优雅化和时尚化。这种带着Art Deco精神符码的设计思想,很快渗透到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层面,从飞机、火车、轮船、汽车、建筑的设计,到室内装潢、家具、家用电器、生活器皿、服装造型,到音乐、绘画、戏曲、电影等文化生活。Art Deco艺术风格左右着当时上海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在建筑方面,上海Art Deco建筑的设计主要来自于最著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的贡献,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和法国设计师P·费色尔就是这一时期最为活跃的人物。同时,中国建筑师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一批建筑传世。Art Deco建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就是上海摩登时代的地标,比如国际饭店、和平饭店、阿斯屈莱特公寓、高纳公寓、培恩公寓、诺曼底公寓、锦江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百乐门舞厅、美琪大戏院……
这一时期,在哈尔滨、天津、青岛、济南、汉口、宁波、广州等城市也建起了大量的Art Deco建筑,但是上海的数量最多(1000多处),分散最广,保存情况也最好。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进入新世纪后,Art Deco的建筑语言和元素如幽灵一般地重返上海,在金茂大厦和时尚地标的新天地,可以看到Art Deco的血统,还有地处黄金地段、售价最昂贵的楼盘,也声势浩大地贴上了Art Deco的标签。在平面设计、时尚物品设计、橱窗设计、服装设计等诸多领域,Art Deco也开始全面复活,引来年轻粉丝们的一阵阵尖叫。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