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精编】阮义忠专栏:传递乡愁

2013-01-24 09:05:34 未知

  新北县九份区,1976年。阮义忠 摄

  阮义忠专栏 正方形的乡愁

  以前没见过,之后也不曾再遇到像他一样安然适意的邮差,每天在这盘踞山头的村庄里爬上走下,穿街拐巷地送信,每一步都踩得踏实又自在。九份因最初来此屯垦的九户人家而得名,因为任何物资都平均分为九份。清光绪十九年(1893)邻近地区发现沙金,吸引了大批淘金人潮,繁华一时,在日据时代甚至建了全台的第一座戏院,名为“升平”。奢侈无度,出金量却节节衰退,升平不到百年,即不得不于1971年停止开矿;有“小香港”之称的金城从此褪色,回复早年的纯朴原貌。

  偌大的山城,人走了一大半,空屋处处。苍凉之气如流行病,让守在村里的老人、小孩显得闷闷不乐。这位邮差熟悉每家的情况,经常有机会将游子的家书交给孤独落寞的老人,看着他们脸上绽放云开见月的光芒、灿烂如朝阳的笑靥,仿佛代表九份子弟返乡探亲。

  这个山城我来过不少次,第一回就碰见了这位邮差。之后,曾经招待过几位外国友人来此品茗。那时,当地唯一的茶馆隐在满山石头墙、油布屋顶的山城中,就像是珍珠般地珍稀又不张狂,哪像现在民宿到处都是,茶馆、礼品店更是多到几乎失控。

  算算已有二十多年没去九份了,这位邮差应该早就退休了吧?如今,好好坐下来,凝神聚气提笔写信的人已不可得;电邮、手机短信满天飞,邮差先生已无乡愁可传递。

  更多相关新闻

  阮义忠专栏:迪化街的叮咚声

  苏金醋--他的名字我已牢牢记住,就像他凝在底片和我脑海中的笑容。叮咚!叮咚!童年时,听到街上传来的拨浪鼓声,就知道货郎来了。那个年头,家乡的货郎手拉车就像流动杂货店,从油盐酱醋强胃散、胭脂花布绣花线到铁钉菜刀螺丝起子一应俱全,唯独不见小孩爱的糖果饼干;这也是我小时候对货郎兴趣不大的原因。等到会拍照,想记录这个老行业时,它已几近绝迹。【详细】

  阮义忠专栏:望海的背影

  七位汉子坐在防波堤上,打渔人家才会望海如此出神,久久不动。风平浪静的海面能让他们读出暗潮汹涌,潮涨潮退之间,可以让他们看见鱼群的去来。【详细】

  阮义忠专栏:佛相、人相、庄严相

  这是某庙旁的一间佛像画铺。台南市区的街头巷弄,大庙小庙多到让外人分不清记不明。我虽然逛过不知多少回了,却总不想分清楚。旅行的乐趣有时不在找到了什么,而是让自己迷失在未知之境。

  那是极其日常的一个晚上,我在夜市逛了几摊小吃,好好祭了五脏庙,带着几分倦意朝旅馆方向散步归去。暗暗的街旁立着一排临时摊位,原本全是卖些廉价成衣、家用五金的小贩,料不到其中一间却换成了画像铺。几挂比人还大的佛陀、观音及尊者线描图,夹在五花八门的杂货行列中,十分突兀。【详细】

  阮义忠专栏:在他乡--土鲁斯系列下

  “水之堡”原是法国旧时每个城市都必须具备的建筑,等于是将城外河水引入城内的水利机构。有了自来水后,这种类似灯塔、又像堡垒,里面还有大水车的房舍就成了无用的空间。各地陆续将其拆除改建后,全法国境内只剩下两座。位于土鲁斯的这一座,当然也是用红砖砌成的,造型与色泽都格外出色,一直被政府单位细心维护着。【详细】

  阮义忠:一个乡村叛逃者的忏悔

  也许你会一下子被阮义忠的相片吸引,精湛的黑白工艺,沉稳的画面布局,被摄影定格的永恒,没有被工业污染、看不到罪与恶的乡村乌托邦,这些太容易调动一个人对乡土的记忆。一旦有机会,就能吸引一大批人拿起相机,奔向乡间,按动快门,然后过不了多久就离开。【详细】

  《人与土地》-大师阮义忠

  《人与土地》是阮义忠先生最有影响的作品系列之一。这部作品既是奠定阮氏影像风格之作,也是阮义忠带有自传性的一部作品。从《人与土地》之后,在朴素、踏实的温情中隐含着的那种弥散不去的乡愁,就一直贯穿始终,形成了个人风格的台湾影像。这些影像在经历岁月考验之后,成为台湾社会风貌的经典缩影,也以其独特的岛屿文化品性成为当代摄影史重要的一页。--摄影活动家、策展人李媚、蔡萌。【详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