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铜器鉴定知识: 青铜器锈色仿造手法剖析

2013-01-24 12:30:59 常晓彤

  青铜器自古以来即是国之重器,历朝历代都有仿造前朝精品,青铜器的锈色又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因而为仿品上锈是现代青铜仿古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锈蚀仿造的相似程度,直接决定仿造是否成功。所以仿造者就要用各种方法来仿古锈。

  商周青铜器长期埋藏在地下,由于各地区的土质成分、地下水及墓葬内有机物腐蚀所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同,这些因素作用于青铜器表层,青铜本身会引起质变,成为铜的各种盐类。表层上附着的各种铜锈,犹如矿藏一样,是一层一层长出来的,坚固致密,不易剥落。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一般地说,陕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表层保存得较好,铜质分解不严重,铜锈变化不太复杂.

  殷墟、洛阳出土的青铜器,铜质层次非常复杂,如有的青铜器表层为铜的浅绿色的盐类,附着的铜锈,第一层为黑色,第二层为枣红色,第三层为绿色,第四层是土锈结合的硬块等等。总之变化很多,很复杂,铜质保存一般不佳。

  长江流域湖南、安徽等地铜质本身分解腐蚀相当严重,有的只剩下极薄的一层铜质,这种青铜器称为“半脱胎’’或“脱胎”器,完全脱胎的青铜器不能保存,“半脱胎”的青铜器必需非常小心,才能保存下来。脱胎的铜经分解,成为色泽较均匀的粉绿色,但是仍然保持表面光泽,这层光泽在器物出土干燥后,经小心清洗才能保持,如在器物出土时立即清洗柔软的表层,那么表面原来的光泽将一无所存。“脱胎”的青铜器大都出土在长江流域的红壤地带。

  湖北、安徽、江西等出土的也都是如此,但色泽有所不同,如安徽出土的脱胎青铜器,有的地区呈灰绿或灰色,湖北出土的脱胎青铜器,没有湖南的那样嫩绿。当然,同一个地区出土的脱胎青铜器,色泽也不是绝对—致。之所以必须详细观察各地区青铜器的表层和铜锈生成,是因为作伪的器物或部分作伪的器物必然要用铜锈伪装,而其表层也需经各种伪装处理。

  常见的做法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种植锈,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合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化学方法仿制铜锈,用化学药品仿制出的铜锈,大多锈色很浮,没有贴骨的感觉,它直接把药品施于铜器之上也就没有地子可言了,它只有绿锈而绿锈也多是呈现粉末状的,如果用坚硬的工具去检查的话,可以发现。而古铜的绿锈很难见到那么多的粉末。就目前来说,红斑和宝石蓝是很难仿造的,假铜器上的红斑,大多是铁锈,仔细去观察的话还是很容易辨别的,一是颜色 二是结构。这种方法制出的包浆太过刻意,给人很夸张的感觉,也就是大家感觉过了的原因。即使经过长时间的把玩也不会改变那种松软的质地。

  胶着锈,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烧熔锈,将调制好的矿物颜料在铜器表面烧熔,这些被熔化的颜料在降温后凝固在铜器的表面。

  电镀锈,用类似工业中金属表面电镀技术在铜器表面镀"水银皮"或"黑漆古"、等皮壳。

  将动物尿液、粪便或农用化肥与泥土掺合,涂抹到仿品表面后埋到土里。

  移植锈:将古铜器上的古锈移植或镶嵌到仿品表面,再用上述的各种方法组合作锈。 将真铜锈粘贴上器物之上,这种方法造出的皮壳很具杀伤力,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这种锈下面是没有地子的,而且由于胶水的粘和大多是成块状的而且很难具有真铜器包浆那种自然统一的感觉。

  直接将铜器埋藏于地下若干年,这种方法造出的铜锈很容易识别,锈色很浮,很容易清除。

  尽管作假锈的方法五花八门,但不外乎分物理上锈、化学上锈两类方法。但这种年轻的新锈与古铜锈存在根本的区别,如果用显微镜或其他仪器来分析,区别会更明显。只要各位

  藏友们熟悉各种造锈方法,多看多问,必定能练就一双玲珑眼,去伪存真。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