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向阳:艺术电厂包涵着全球认同的普遍价值

2013-01-28 14:53:57 未知

资料图片

  2012年12月16日,在黄浦江边的开幕的"电场:超越超现实" 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开展。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后的第一个国外邀请展,也是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称为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的蓬皮杜中心,第一次将馆藏艺术品带来中国大陆。

  这样高规格的展览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名字:李向阳。如今是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主任的他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他担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时期,成功举办了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开创了官方认可倡导的当代艺术新格局。IBTimes中文网研究员特别专访了李向阳先生,解读当代艺术,启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维方式。

  IBTimes中文网:这次与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合作源于什么契机呢?

  李向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不久,作为一个起点,我们必须选择国际顶尖美术馆作为合作对象。2005年,蓬皮杜艺术中心曾到上海美术馆来做过展览,时隔7年,蓬皮杜又一次来到了上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超越超现实"展览前后策划了一年多时间,无论展览规模还是质量,都比7年前进步了很多。

  IBTimes中文网:这次展览到现在,效果如何,观众的反应怎么样?

  李向阳:本次展览所受的关注令人欣喜,虽然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馆没多久,人们对新馆的地理位置不够熟悉,但从参观人数上可以看出,前来参观的观众还是具有很大热情的。

  IBTimes中文网:在一篇报道中,我注意到一个故事:在蓬皮杜展览的展厅地面上有一只白色的儿童袜子,许多观众见到这只袜子,都带着凝重而疑惑的神情,小心地绕行,原来他们把这只袜子也当作展品了。这是不是也能够反映出观众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层次呢?

  李向阳:当代艺术的最大特征是实验性,并且十分注重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对"袜子"的反应恰好表明,当代艺术对观众起作用了。

  IBTimes中文网: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权力话语,与大众审美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作品来调和呢?

  李向阳:著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用这句话来说明当代艺术与普通观众的关系最合适不过,每个人都能阅读和参与当代艺术,只不过答案不同。

  IBTimes中文网:在外形上,选址上上海当代艺术与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曾经的发电厂以博物馆的形式重生,算不算是一种装置艺术呢?

  李向阳:的确如此。发电厂作为当代艺术的发生场域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很高兴能找到这个昔日的发电厂,并将之改造为当代艺术的策源地,它包涵着全球认同的普遍价值。

  IBTimes中文网:发电厂与电力,都是工业革命初期的象征。如今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象征,这是不是东方在因袭西方的道路上一种辩证关系呢?今年双年展的主题"重新发电"是不是也隐含了这样的意思呢?

  李向阳:是的。"重新发电"这个主题的形成和上海双年展的迁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建息息相关。它天然地对应着对原南市发电厂、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改造和重启。它充分调动了城市的记忆和世博的资源,形象地表达了上海双年展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思想策源地、能量发动机的意义。"重新发电"并不只是把发电厂搬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也不只是简单地关于思想能源的诗性阐发,而是对于我们生存方式的资源性命题的反思。

(责任编辑:王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