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意:拍照状态与照相机
2013-01-31 10:19:03 未知
何谓“拍照状态”?简言之,最典型的就是类似清代老照片中人物正襟危坐的状态。
照相机如果有灵性的话,它一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物种,看遍了世间百态,却又深藏不露;能容纳世界一切,只把真相放在心里;洞悉客观事实,展示的方式却需要观看者的见仁见智。
2012年的冬天,北京下第一场雪的时候,“街头摄影师”纷纷出动拍摄雪景图。我清楚地记得,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在雪地奔跑时,妈妈喊住她,一边举起傻瓜照相机,一边嘴里说着“别动别动,看妈妈这儿,看妈妈这儿。”此刻,似乎小女孩的童真在一瞬间被照相机掠取了,延续多年的“拍照状态” 影响到了现代小朋友。
何谓“拍照状态”?简言之,最典型的就是类似清代老照片中人物正襟危坐的状态。曾经的“别动”,是因为摄影技术的不发达,因为胶卷和相机的珍贵,以致不允许人不在”拍照状态”而错失一张好照片。
看泰瑞·贝内特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看威廉·桑德斯、约翰·汤姆逊等人的晚清老照片,除当年中国百姓生活的风土人情外,其他很正式的肖像照片中,通常是人面向镜头而坐,身体倾斜,多数人不看镜头,人的整个状态完全是为拍摄而摆布、拿捏。甚至据行家分析,在拍摄时看与不看镜头都代表着身份的高低贵贱。
在那个时代,照相是件大事,正襟危坐是对拍照本身的一种尊重,也只有身份较高的人才能被拍摄。这种拍照姿态一直影响着国人,甚至到了今天。
旧时代的照相机像是个老者,记载下它所见的一切。任凭岁月流逝,相片中的人早已西去,但相片已经完成了照相机赋予它准确记录的使命。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照相成为一种日常行为,但依然有仪式感,人们依然正襟危坐,家庭合影中父母坐中间,孩子们依次站着……
今天,数码时代之后,曾经的“拍照状态”虽也存在,但被拍摄对象的姿态已经千差万别,自拍、摆拍、抓拍,等等,人们追求一种自然或者追求一种非常态。而且人们每天随时随地都在拍摄,每个人都是模特,每个人都是摄影师。然而,照相机始终智慧、睿智,吞吐着历史、记忆与文化。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