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水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水晶文化

2013-02-01 11:41:03 未知

图片资料

  水晶作为一种天然矿物,在地质生成时代,经过数百年数千年的高温高压地质反应而生成。水晶同翡翠、玉石等宝石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也逐渐形成了水晶文化。

  古往今来,人们出于对水晶这种玉石的珍爱,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一个古称,一则典故,一种美誉,一段异趣。

  水晶名字由来

  水晶,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千年之冰所化”。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道:“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河”。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

  《山海经》中,水晶又被称作水碧:“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郭璞注:“亦水玉类”。这种称谓常被文人所引用,晋代郭景纯《璞江赋》道:“ 瑰,水碧潜 ”。 水晶又有人称它叫玉瑛。《符瑞图》载:“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水晶为何称为水精?《广雅》有巧解:“水之精灵也”;李时珍则说:“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细加考究,此称还蕴含浓厚的宗教意味呢!《广雅》又称水晶叫石英,色白如莹者又叫白 。 为附的异形字。司马相如《子虚赋》就有“雌黄白 ”之句。苏林解释:“白 ,白石英也”。

  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谈苑》说:“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而明澈,若泰山狼牙上饶水晶之类”。《庶物异名疏》中说:“水精出大秦国,一名黎难”。结晶完整的水晶晶体,就如参差交错的马齿,所以人们又叫它马牙石。先民们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镜片,因而送它一个眼镜石的绰号。

  水晶有通称,也有俗称。广州一带称水晶叫晶玉,又名鱼脑冻;江苏东海县山民发现水晶会“窜火苗”,于是给它起个放光石的俗名。

  水晶文化形成

  水晶与历代的文人骚客都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屈原与水晶之缘

  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有诗云“等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是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诗句。玉英,水玉都是水晶早期的别称。水晶对身体有这么大的好处,自然诱发了屈原也想食。春秋战国时,东海曾属邾地,屈原出生不久,邾即为楚灭,将邾公虏到楚地黄冈新建的邾邑,东海成为楚属地。屈原在楚国朝中原任三闾大夫,曾主张东联齐国以抗秦,赴齐途中当到过盛产水晶的属地东海。屈原作《涉江》。当在顷襄王初年,屈原被谗放逐之时。他高冠博带,佩珠戴玉,立志游览瑶圃,考察玉园,勘察水晶等等高洁之物。因而,东海水晶便与屈原结下了缘份。他要服食水晶的目的,其实是想摆脱腐败黑暗的现实社会,追求理想光明的世界。

  司马相如之赋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传世佳作《上林赋》中写道“水玉磊珂”,“采色皓汗”,意为众多的水晶美玉在水波中辉映出鲜亮光明的情景。这是我国最早形容水晶瑰丽多采的经典之作。

  水晶文化美学的发展兴起于1991年,由现任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朱景强先生提出。于1990年收藏一块水晶取名哈雷彗星开始,由此开创了水晶文化的先河和水晶观赏石的审美先河。这也是水晶行业的两大突破。从此人们开始收藏水晶。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