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爱好者不妨先玩瓷片

2013-02-03 10:03:05 韩帮文

  

  元代"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市场仍有捡漏机会!收藏青花近20年的藏家楼钢建议——爱好者不妨先玩瓷片

  “青花瓷在所有陶瓷类中,最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与文化价值观”。掐指算来,楼钢关注并收藏青花瓷已近20个年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介入此领域,从此青花情怀一发不可收拾。

  与他人的收藏经验特别不同的是,楼钢除了收藏了不少整件青花瓷,还对青花标本情有独钟。他收藏的标本数量达数千件。在他看来,青花瓷由于其“一清二白”的外观,已经超越单纯器物的层面而上升到精神层面,颇具文化研究价值。他也建议爱好者不妨先从玩瓷片开始,等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再入手整件瓷器也不迟。

  青花瓷拍场有过热倾向,超出很多人的预期

  收藏周刊:根据您的观察,最近10年的青花瓷市场呈现了怎样的态势?

  楼钢:从整体上看,近十年青花瓷的价格一直在上升,其势头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在过去十年,2002至2005年的涨势最猛,一些青花精品的市场价格翻了数十倍,一度让藏家瞠目结舌。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目前市场上青花瓷器的拍卖数据存在过热现象,需要提请注意。

  收藏周刊:青花瓷为何如此受市场的青睐?到底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过热倾向?

  楼钢:说句实话,仅仅就工艺来看,青花瓷的市场热度应该低于彩瓷。青花瓷的原料才不过两三种,而彩瓷的原料可能达60多种。另外,青花瓷的存量大,而彩瓷存量小,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同等水准的青花瓷价格也应该低于彩瓷。而事实上,青花瓷的交易远比彩瓷热闹。这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人的青花情结。中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还是儒家,讲究内敛、中正、平和、淡雅,而“一清二白”的青花瓷恰恰符合了这一价值观与审美观,所以能在中国陶瓷史乃至文化史上长盛不衰,占有特殊地位,也从根本上导致当今青花瓷市场的火热情况。

  收藏周刊:现在的青花瓷市场有过热倾向,是否意味着这并非是收藏好时机?

  楼钢:并非如此。在我看来,中国古董及艺术品市场不存在收藏时机好坏的问题,原因很简单,行情一直呈上涨趋势。有人说错过了青花瓷上涨黄金期,再去关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但“迟到总比旷课强”,青花瓷还是硬通货,只要有人抛,就会有人接,用心收藏总会有。当然,青花瓷价格经历一段疯长之后,行情会趋缓,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广东是价格洼地,吸引大量北方藏家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广东青花瓷藏家和北方有何不同?

  楼钢:由于青花瓷特别符合国人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再加上它是陶瓷收藏的必经之路,广东的青花瓷收藏整体状况与北方相差不大,都是群体很大,都是普遍火热。但具体到藏家来说,就显示出很大的不同。我经常提到的一个观点,就是收藏的切入点很关键,如果人们的收藏是从文化切入,可能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双丰收;如果纯粹从经济收益切入,可能最终两手空空。

  收藏周刊:广东的字画行情往往比北方偏低,青花瓷市场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楼钢:广东的青花瓷市场历来是价格的洼地,这也吸引大量北方藏家来广东买货。犹记得上世纪末中国瓷器价格高峰期,就曾有数十个山西、浙江、上海等地的买手长驻广州淘宝。

  收藏周刊:广东为何成了全国青花瓷市场的价格洼地?

  楼钢:这主要是广东藏家缺乏收藏的前瞻性视野,对收益诉求低,主要是短线投资,讲求“货如轮转”,讲求“现金流”。而北方,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藏家却着眼于中长线,希望最大化地提升青花瓷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收藏周刊:广彩是广州历史上特有的瓷器,构图紧密,色彩浓艳,主要面向出口。现在,广州市正着力发掘广彩的文化价值,希望它能焕发荣光。您怎样看这样的举动?

  楼钢:一个地域试图发掘它的主要工艺,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文化高度,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应理性看待。广彩的确是广州的工艺代表,反映了这个地域的文化特征,但把它放到中国整个陶瓷史,地位就没有那么突出,文化价值就没有那么高。

  要想辨别真假,还得从细节入手

  收藏周刊:谈起收藏,总会绕不开赝品这个话题。在青花瓷领域,现在造假的情况是怎样的?

  楼钢:坦白地说,在所有陶瓷品类乃至所有收藏方向中,青花瓷的赝品比率还是比较高的。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所谓元代青花可能绝大部分都是假的,造假的水平还非常高。青花瓷之所以成造假重灾区,一方面因为知名度太高,一方面则是工艺并不复杂,造假门槛低。所以,藏家一定要打起精神,不要只看到拍场上一个个华丽的成交数据,就鲁莽前行。

  收藏周刊:拍场上的成交数据颇具欺骗性吗?

  楼钢:我们总爱迷恋数字,而数字太具欺骗性了。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透明度太低了,拍场所反映的数字只能是艺术品市场的冰山一角,况且这些数字的真实性究竟有多高,值得怀疑。中国拍场在过去的几年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天价艺术品,那都与投机资金的炒作与推动相关联,而这些天价的艺术品最终是否真的成交了也是个大大的问号。有人说,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寒冬,这个观点其实大错特错,主要原因是原来的统计数据不准确,新的统计数据相对准确。新的税务审查制度迫使拍卖行不敢乱说天价成交,不敢再造假数据。

  收藏周刊:再回到青花瓷收藏,藏家到底该如何规避赝品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楼钢:过去都说从胎、釉、型、纹、款五个方面鉴定陶瓷真假,但在当下,这些传统沿用的眼学鉴定方法都显出很大的缺陷,因为所有这些的仿制技术都已经完全过关了。细节决定问题,要想辨别真假,还是从细节入手。而这首先要求自己脑子里有一个陶瓷真品的数据库,一旦看到一个陶瓷,就立马能从这个数据库中调出真品的细节,再与此比对,就能判断真假了。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依赖浓烈的文化兴趣,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丝毫没有捷径。我也常奉劝藏家,千万别想着能学到鉴别真伪的独家秘笈,企图一剑封喉,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我们在市场上能看到的所谓元代青花可能都是假的,而明代和清代的大部分青花瓷也都有造假可能,而且造假的水平还非常高。青花瓷之所以成造假重灾区,一方面因为知名度太高,一方面则是工艺并不复杂,造假门槛低。”——楼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邓嘉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